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321 / 894
480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管理机构建国前,赣州无专门科技管理机构。1958年7月12日,成立赣州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是市人民委员会管理科技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1964年8月12日,改名赣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瘫痪。1972年4月,市革命委员...
480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市属学术团体 1959~1960年,成立了赣州市土木建筑学会、机械学会、农学会、医药卫生学会等自然科学学术团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均停止活动。
480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队伍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科技人员逐渐增多。随着国家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赣州市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科技人员遭受迫害,被批斗、下放。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8人、农业技术人员50人、医...
4804
队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科技人员逐渐增多。1956年,赣州市有工程技术人员18人,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10人、助理技术员6人;农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助理技术员4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9人、医师...
480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特约研究员与工人工程师1960年,赣州市木器厂工人、技术革新能手朱有亮,水东乡农民、果树栽培能手徐忠信,沙石乡农民、粮食种植能手萧仁泰,湖边乡农民、花生种植能手张明光,蟠龙乡农民、甘蔗黄麻种植能手许泽莲等5人被江西省科学分院聘请为特约研究员...
480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吸纳优秀科技人员入党,量才提拔科技人员到领导岗位,到1995年,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共党员有2253名,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有70名、科级领导职务的有...
480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元时,刘云卿、刘济可任太医院使,赣州医学步入正道。明有徐子琦、清有黎岱等能医治病救人。民国初期,始有施诊所,继有医院、疗养院。抗日战争期间,一批中西医师迁入,或开业行医,或任职于公私医院;办有江西省立赣县医院、赣县卫生院、大同产院等。194...
480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设立医疗机构始于1914年,时有施诊所开诊。1924年6月,赣州天主堂仁爱医院建立。1934年,赣县中医疗养院开业,历数年歇业,1947年复业,后因经费无着而解体。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赣县卫生院、军医署第二十四后方医院、江西省立赣县医院...
480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设立医疗机构始于1914年,时有施诊所开诊。1924年6月,赣州天主堂仁爱医院建立。1934年,赣县中医疗养院开业,历数年歇业,1947年复业,后因经费无着而解体。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赣县卫生院、军医署第二十四后方医院、江西省立赣县医院...
4810
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地区人民医院位于红旗大道东段南侧,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前身为江西省立赣县医院。建国后,院名、院址多次变动。1954年8月迁至今址。全院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53万平方米。1995年末,有病床...
481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蟠龙中心卫生院位于蟠龙圩,1958年开办,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95平方米。1995年,有病床20张,职工27人。设中西内科、外科、妇产科、牙科等科室和3个门诊部。主要医疗器械有5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
481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沙石、蟠龙、水东等地有小药铺。1942年,蟠龙、七鲤设有卫生所,各有医生1人、接生员或卫生员1人。1944年,因日寇入侵停办。1946年,赣县卫生院在沙石设分院,有医士2人。
481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城单位设置医疗所(室),始于40年代。1948年,省立赣县中学、赣县县立中学、省立赣州职业学校、省立赣县师范学校、江西钨锡业有限公司等均设有医务所。
481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赣州中医多系家传或从师学医,少数由中医院校培养;西医多系医学院校培养,少数是在教会医院或公私医院学习后考试合格,取得医生资格。1948年,境内有中西药调剂人员和中药加工人员266人。
481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全市绝大多数医药卫生人员来自各级医学院校的毕业生。50年代中医带徒的同时,赣州国药店——市卫联诊所创办中医药学校,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员。西医绝大部分来源于高中级医学院校,护理人员一部分由医院办校培养。各医院也不断选派人员出去培训,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