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科技机构
分类号: C24
页数: 2
摘要: 管理机构建国前,赣州无专门科技管理机构。1958年7月12日,成立赣州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是市人民委员会管理科技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1964年8月12日,改名赣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瘫痪。1972年4月,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内设科技组。1975年12月,恢复市科委。1979年10月,市科委内设科技干部管理科;1989年10月,科技干部管理科划入市劳动人事局。1989年12月,市科委内设办公室、科研成果管理科;1992年6月,增设技术市场管理科。1993年4月更为今名,是赣州市科委下属事业单位。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研究机构

内容

管理机构建国前,赣州无专门科技管理机构。建国初期,科技工作归文教部门管理。1958年7月12日,成立赣州市科学工作委员会,是市人民委员会管理科技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1964年8月12日,改名赣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瘫痪。1972年4月,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内设科技组。1975年12月,恢复市科委。1979年10月,市科委内设科技干部管理科(1981年3月至1984年10月为科技干部管理局,1984年10月又改为科技干部管理科);1989年10月,科技干部管理科划入市劳动人事局。1989年12月,市科委内设办公室、科研成果管理科;1992年6月,增设技术市场管理科。定编12人。
  科研与科技服务机构 1958年10月,成立赣州市科学研究所。1959年4月,改名赣州市科学院。既是市人民委员会的直属工作部门,又是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的地方机构,受市人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双重领导,与市科学工作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同年,赣州市科学院下设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中医药研究所和畜牧兽医研究所。1966年6月,成立赣州化工冶金研究所和赣州市仪器仪表研究所。除赣州市农业研究所改名、赣州化工冶金研究所和赣州市仪器仪表研究所发展为生产企业、赣州市蔬菜研究所撤而复立复撤外,其余都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工作或撤销。7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继恢复和成立了一些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
  赣州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其前身为1981年9月成立的赣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站。1984年2月,改为赣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93年4月更为今名,是赣州市科委下属事业单位。
  赣州市科学技术服务中心1984年5月成立,是赣州市科委下属事业单位。
  此外,驻市的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有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赣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赣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赣州地区农机化研究所和机械电子研究所、赣州地区皮肤病研究所、赣州地区工业卫生研究所、赣州地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赣州地区气象台、赣州地区水文站等。
  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开发机构 1975年以来,赣州市内许多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了技术创新、开发机构。市属的这类机构主要有:江西气体压缩机厂矿用压缩机研究所、江铃汽车研究所赣州分所、赣南造纸厂造纸科研所、赣州水泵厂水泵研究所、赣州电机厂电机研究所、赣州市服装研究所、赣州市粮油研究所(现为粮油质监站)、赣州市日用电器研究所和江西齿轮箱总厂创办的赣州地区机电一体化研究所等。驻市的这类机构主要有:南方冶金学院研究设计院、矿业工程研究所、建设工程研究所、应用工程技术研究所、矿物工程研究所、土地信息工程研究所、有色金属研究所、电化学工程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工程经济研究所、应用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所等13个科研院所;赣南医学院科研处、赣南师范学院科研处、南方工业学校测试研究所、赣州钴钨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赣南制药厂研究所(现名科技开发部)、赣州有色冶金化工厂科研所等。
  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至1995年,赣州市逐步建成市、乡(镇)、村、组四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市级有赣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赣州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赣州市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赣州市水产试验站、赣州市果茶技术指导站。各乡镇设有农业科技推广站,村设有农技员,组有科技示范户(详见《农业》篇)。
  民办科技机构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民办科技机构应运而生。先后成立了赣州市良苑绿化种苗研究所、赣州应用电子研究所、赣州电子自动化研究所、赣州市科兴冶化研究所、赣州利农生物技术研究所、赣州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赣州天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