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科技队伍
分类号: G311
页数: 3
摘要: 队伍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科技人员逐渐增多。随着国家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赣州市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科技人员遭受迫害,被批斗、下放。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8人、农业技术人员50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486人。到1995年,市内有各类科技人员35093人,其中市属各类科技人员9847人。市属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有3677人。1995年与1956年相比,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长了118.78倍、11.67倍、11.13倍。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科技队伍。政府特殊津贴 1992~1995年,赣州市有20人经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关键词: 科学研究组织机构 科研管理

内容

队伍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科技人员逐渐增多。1956年,赣州市有工程技术人员18人,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10人、助理技术员6人;农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助理技术员4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32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9人、医师12人、医(护)士109人。随着国家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赣州市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65年,市属各类技术人员有34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7人(工程师5人)、农业技术人员14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262人(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9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科技人员遭受迫害,被批斗、下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到1980年,各类科技人员发展到1801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141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6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58人(工程师以上人员4人)、农业技术人员50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486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6人)。到1995年,市内有各类科技人员35093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7778人),其中市属各类科技人员9847人。市属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不含教学人员)有367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38人(高级工程师202人、工程师527人),占58.15%;农业技术人员70人(高级农艺师17人、农艺师17人),占1.90%;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469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08人、主治医师433人),占39.95%。1995年与1956年相比,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增长了118.78倍、11.67倍、11.13倍。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科技队伍。
  职称评定特约研究员与工人工程师1960年,赣州市木器厂工人、技术革新能手朱有亮,水东乡农民、果树栽培能手徐忠信,沙石乡农民、粮食种植能手萧仁泰,湖边乡农民、花生种植能手张明光,蟠龙乡农民、甘蔗黄麻种植能手许泽莲等5人被江西省科学分院聘请为特约研究员。赣州市科学院也聘请了朱有亮、徐忠信、戴全根(赣州机械厂工人)、谢贤法(水西乡农民)等62名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为特约研究员,授予朱有亮、戴全根、方金华(赣南造纸厂)、孙阿秋(赣南造纸厂)等4名优秀工人“工人工程师”称号。
  全民单位职称评定1977年以前,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归口各行业,管理较乱。1978年以后,职称评定工作初步统一。1986年以后,职称评定进一步改革,使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系统化、制度化、正常化,逐步建立起了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1978~1983年,对全市自然科学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职称的套改、评定和晋升工作,共有1172人取得各类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中级职称人员184人。1981~1983年,评定社会科学人员专业技术职称368人,其中中级职称人员24人。1986~1989年,全市首批参加职称评定改革的有132个事业单位、部门和33个企业,涉及22个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到1989年底,通过评定审批,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698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87人、中级职称人员1646人。1995年,市属全民单位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有984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84人、中级职称人员2262人。
  集体单位职称评定1986年,市科委会同市乡镇企业管理局首次对市郊各乡建筑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评出助理工程师9名、助理技师10名、技术员13名、技士75名,共107名。1989年,首次在市二轻工业、集体工业、乡镇工业各系统分别进行了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市二轻工业企业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16人(中级职称人员19人),市集体工业企业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24人(中级职称人员10人),市乡镇工业企业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06人(中级职称人员24人)。1990年以后,又陆续对市属各类集体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94年,进行审验、认定,换发了统一的江西省集体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之后,正常开展职称评定。到1995年,市属集体单位获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67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283人。
  农民技术职称评定1982年7~11月,市科技干部管理局根据赣州地区行署统一部署,在市郊农村进行农民技术员和技术能手的调查、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农民技术员142名,其中一级农民技术员16名、二级43名、三级83名;评定各类技术能手34名。1989年,市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对长期在乡、村从事农技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的农业、果树、畜牧兽医、水产、水利、水保、林业、农机、蔬菜、机电、能源、土管、经管、会计、统计等15个专业的农民技术人员323人进行了职称评定。通过审批,评出农民技师60人、农民助理技师80人、农民技术员130人、农民助理技术员53人。1993年和1995年,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分别组织开展了2次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1993年,通过评审,获各类技术职称的有58人,其中农民高级技师7人、农民技师28人、农民助理技师13人、农民技术员10人;1995年,获各类技术职称的有34人,其中农民高级技师4人、农民技师5人、农民助理技师18人、农民技术员7人。
  政策落实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吸纳优秀科技人员入党,量才提拔科技人员到领导岗位,到1995年,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共党员有2253名,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有70名、科级领导职务的有472名。同时,在解决夫妻两地分居、住房困难、子女就业、家属户口等生活待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
  特殊待遇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于1984年5月作出《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市科委、市劳动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于6月联合制订《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几个问题的实施办法》。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到1995年底,全市科技人员的家属有130人已办理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科技人员的子女有16人照顾安排工作,为132名农业第一线科技人员上浮一级工资。
  政府特殊津贴 1992~1995年,赣州市有20人经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批(1992年)8人:汤振武、龚志明、罗天祯、吴树勋、李文峰、陈早阳、张连惠、邹瑞通;第四批(1993年)7人:陈子光、熊文祥、张名铸、江世昌、许先达、谢信孚、王天回;第六批(1995年)1人:王志远。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1993年)1人:郭义星;第二批(1994年)3人:夏侯龙钧、胡法生、龙长生。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