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赣州市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4800 |
颗粒名称: | 第二十三篇 医药卫生 |
分类号: | R19 |
页数: | 32 |
摘要: | 元时,刘云卿、刘济可任太医院使,赣州医学步入正道。明有徐子琦、清有黎岱等能医治病救人。民国初期,始有施诊所,继有医院、疗养院。抗日战争期间,一批中西医师迁入,或开业行医,或任职于公私医院;办有江西省立赣县医院、赣县卫生院、大同产院等。1948年,赣州有中药店30家、西药房9家,开业中西医师100余人,公私医院5家、病床约200张。但设备简陋,医疗水平较低,仅能做下腹部手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传染病流行,群众缺医少药。建国后,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机构相继成立,全市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卫生网。 |
关键词: | 医药卫生 卫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