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431 / 1355
645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汪宦墓志铭》是明代嘉靖时期江南大儒董份为汪宦所编撰的墓志铭。铭文记载了汪宦(号乐庵)的生平事略,他出生于西青区汪庄村,其子汪来是西青区重要的历史名人之一。墓志铭由汪宦之子汪来请董份编撰,并由进士吴兴董份撰写。墓志铭中赞扬了汪宦的品...
645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杨柳青的美女历史和杨柳青“出美女”的原因。杨柳青历史上出过许多美女,如白俊英、五姨太、谷瑞玉和杨翠喜等。杨柳青的女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也是其他地方不可比的。如今,杨柳青的人口成分发生了变化,但希望地方上能够认识到真正美之所在...
645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德裕公画庄的陈宝瑜是一个出身官宦世家的人,他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还打破了常规,改变了秋冬两季作画的习俗,为炒米店地区的杨柳青年画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
645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杨柳青香塔老会是一种民间花会,最初为佛门中礼佛仪式之伴奏乐,后来散至民间,融和其它佛、道、礼音乐,形成专为民间家庭喜庆之事、社会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而演奏的音乐。该会以弘扬正法(包括儒、释、道三教),驱...
645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杨柳青碌碡老会是一种民间花会,起源于清咸丰年间,由卖肉艺人传授给当地常住户的儿童,后经改良成为杨柳青著名的一道文花会。解放前后,小梁庄的小莲花落花会并入其中。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舞碌碡模型,唱词分为六个段落,包括引子、一唱一更天、二唱二...
645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福寿宫是天津市西青区的一座道教宫观,建于明弘治年间,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天津天后宫的建筑规模。大殿供奉道教最高三位仙家,中殿供奉玉皇大帝,前殿供奉观世音菩萨、眼光娘娘、碧霞元君等佛、道教传说人物塑像。福寿宫在民国时期曾举办“...
645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西青不同方面的研究和介绍,包含了东寓法鼓、卖药糖、杨柳青“文发德”羊肉铺的发展史、磕灰的、水凳子等。
645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东寓法鼓是清乾隆中期形成的传统民间花会,以大觉庵花音法鼓为源头,包含丰富的曲牌和道具,浩浩荡荡的队型和设摆方式,以及多样的表演方式,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645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卖药糖是过去杨柳青的一种传统行业,年轻人挎着玻璃糖盒,唱着夸耀商品的小曲吸引顾客。卖药糖唱词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折射出历史和风土人情。但贫穷时代,糖对穷孩子来说是奢侈品。
646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魏振安在1927年到杨柳青做卖羊肉生意,历经艰辛,但凭借忠厚老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发展。1937年生意因战乱而面临困难,通过与当地有势力的人合作,生意得以继续发展。后来面临羊肉货源问题,大伯冒险到各地采买,开拓了销售渠道。
646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60多年前,杨柳青的安宅老爷子常挑着担子卖槟榔糕,吆喝声高亢嘹亮,传得远。现在杨柳青街上仍可买到安氏第三代安玉福的槟榔糕。
646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旧时杨柳青镇的厕所和粪便处理情况。人们用木板箍成圆桶“恭桶”解大小便,粪便由掏粪工收集并晾晒成粪肥。改革开放后,乡镇城市化下水道普及,楼里有卫生间,平房院里的厕所也得到改造,“磕灰的”基本消失了。
646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水凳子是杨柳青沿运河居民用来挑水的工具,由木板凳和河坡组成,方便人们取水。解放后,人们打凿深水井、建立水厂,告别挑水时代。
646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大院做工精细。其中“天沟”结构是老平房建筑中的特色,解决了雨水相互冲击房屋的问题。
646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马庄和谢庄原本是两个繁荣的村庄,因乾隆破坏了两个家族的坟地,导致马、谢两家遭受灭门之祸。后人们过上了富裕生活,但这段历史被遗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