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宦墓志铭》辨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412
颗粒名称: 《汪宦墓志铭》辨析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5
页码: 40-44
摘要: 本文介绍《汪宦墓志铭》是明代嘉靖时期江南大儒董份为汪宦所编撰的墓志铭。铭文记载了汪宦(号乐庵)的生平事略,他出生于西青区汪庄村,其子汪来是西青区重要的历史名人之一。墓志铭由汪宦之子汪来请董份编撰,并由进士吴兴董份撰写。墓志铭中赞扬了汪宦的品德和成就,包括他以德报怨、不争财利、不慕虚荣等方面。这篇铭文也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汪宦 墓志铭 西青区

内容

何谓“墓志铭”,严格地讲“墓志铭”其实是两部分,即“志”与“铭”。“志”是记述部分,记载墓主人生平梗概,镌刻的内容有官衔、姓氏、世系宗支、生平业事迹、卒葬年月。“铭”是一种对仗工整,而骈俪的文体,缀于志的后部,以华丽的铭辞赞颂墓主人所谓不平凡的一生。辽代《张继墓志铭》曰:“志谓纪其年代,铭者述其功类。”墓志铭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精美的部分之一。为了抬高墓主人的身价,其家属均邀居官煊赫的达官贵人为墓主人编撰志文。现知标明为墓志的方形墓志,以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刘怀民墓志为最早。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成为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官衔姓氏,相合而置,与棺椁共同瘗葬于墓穴之中。墓志似地下文字档案,是最原始的历史资料,可用来厘定和纂修史实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墓志是墓葬断代最确凿证据。
  民国二十年版《天津县新志·卷二十四·碑刻(一)》记载有《汪宦墓志铭》一合,全文如下:
  汪宦墓志铭在城西汪家庄,该志高二尺一寸四分;广二尺一寸四分,三十六行,行三十八字,正书。墓志盖题“明故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乐庵汪翁,配安人张氏合葬墓志铭”二十六行,篆书。
  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前右春坊太子中允纂修国史会典兼理诰敕管国子司业事 吴兴董份撰
  赐进士第翰林院国史修撰承务郎管理诰敕纂修大明会典经筵官 晋城裴宇书赐进士第户科左给事中 潍县宋继先撰
  明故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乐庵汪翁配安人张氏合葬墓志铭
  汪故宁国人,其先越国公之裔;明兴有名仲者,戍天津,因家焉,遂为天津汪氏。名仲生礼,利能力本,居业以财雄。而礼有六子,济、浚、瀛、淮、泽、澍,济仕为山西灵丘教育,诸子皆善贾;而瀛以盬盐起,益赡其家,盖汪氏骎骎盛矣。瀛号仁斋,配赵硕人,是生乐庵翁;而乐庵以子来贵,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配张,封安人云。封君少任侠,喜趋人之急,尝有客被盗发其箧千金,计无出欲死,封君则使人微知贼处,贼窘,遂夜还其金,客惊喜出望外,分其金,固谢却弗受;其阴脱人于厄,不自为功,多此类。然兴忮,见里中豪睚眦好为气者,必痛折之;尤不喜权利人,见权利人必以气凌焉,故诸豪皆侧目,而里中人称封君不畏彊御。封君已乃悔悟,屈节为礼让,悛悛自持,里中则又喜更称封君长者。封君亦承其先业,行贾善任时,而不责于人,往往能积纤至赡。初,诸贾好游宴,饰冠剑,连车骑,驰逐夸美,多从歌伎,弹筝吹竽,嘂呼为乐,以为賈不余力而争财务此耳;独封君雍容不喜争,以不与诸賈同好,屏绝声玩,意恬如也,唯善棋,常闭关与客棋,因俯仰啸咏终日,虽在賈中,有物外之志焉。即受封,益绝意兴著,不复问作业,自以荷明天子推恩,幸被冠裳,婴荣宠,而身在闾阎,不当与搢绅往来相报,虽尊贵人至,辄谨谢之。尝有人暮持重金以事请者,谢绝尤力。门无杂客,惟日召曩所与棋者,益欢,因曰:“古神仙多喜棋,以其足忘世也。”盖其志如此。张安人,家世王市集人,能攻苦力勤,事封君父母惟谨。封君父殁,母赵尝课孙读过夜半,安人亦恃立过夜半,兢兢左右,甚得其欢心,远近称孝。性俭约,不喜簪珥琦绣之饰,及贵,虽强之,弗自得也。善治醢酱,调膳饮,至老犹躬亲按视,即弗亲尝,觖觖焉。封君日夜教子来,绩学为文词,安人数从中趣之,及来学成登进士,为尚书郎守环庆,备兵宁武关,封君数贻书责以持身爱民之道,而安人亦教以守俸如泉,言当惧其流也。来所至多治迹,有贤声,盖奉其父母教云。初,安人壮时疾剧,召诸医视之,皆曰弗治,有老妪从海上来,投之药立愈,问其姓,弗言,问其年百八十岁矣,已而忽弗见,皆奇之。然安人竟先封君九年殁。封君生弘治四年二月二十日,殁嘉靖三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寿六十有七;安人生弘治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殁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寿五十有九。封君讳宦,字世卿,别号乐庵。子二:长即来,山西按察司兵备副使,娶王氏,封安人;次耒,娶孙氏。女一,适刘佃。孙女一,适天津右卫指挥使应袭季春芳。先是封君尝病痁,予闻副使君已有归志矣,封君亟止之;即乃复苦疡,副使君方在宁武,彷徨不得已,遂称疾乞骸骨驰归,仅阅岁而封君遂殁。予与副使君同举进士,交善,尝哀其志焉。兹将以三十七年夏四月初八日,合葬其父母稍直口,以书乞铭。予发其书,重哀之,乃为铭。铭曰:
  始而为侠,终则秉礼。其身在市,其心如水。谁能涉矣,泥而不滓。展如之人,宜显厥世。为其后矣,其德之似。克昌厥问,以事天子。亲则弗待,瘗此双美。大海之区,其流有砥。璧玉其埋,弗震弗圮。我勒兹铭,千载所视。
  皇明嘉靖三十七年夏四月吉日
  《汪宦墓志铭》铭文记载的是汪宦(号乐庵)生平事略,汪宦是西青区历史人物,籍贯今中北镇汪庄村,其子汪来是西青区重要的历史名人之一。铭文由明嘉靖时期的江南大儒董份编撰,董份则与墓主人之子汪来同为明嘉靖二十年辛丑科进士,正如墓志中所云:“予以副使君同举进士”。关于汪来,天津旧时地方史志对其多有语焉不详的记载。《汪宦墓志铭》大略分为墓主人的世系、生平梗概、生卒年月、编撰者自我表述,以及最后的铭文等几部分。首先铭文追溯汪宦的祖籍是安徽宁国,唐代越国公汪华后裔。关于汪华史称:“少以勇侠闻,隋末保据郡境,部内赖以平安者十余年。……武德间为王雄诞所败,遂降……封越国公(1)”及至明代初叶汪宦的曾祖父汪名仲随军北迁戍守天津卫,在今中北镇汪庄村落户。而汪名仲之子汪礼则育有六子,即汪济、汪浚、汪瀛、汪淮、汪泽、汪澍,其中只有汪济步入仕途,出仕为山西灵丘县教谕。而其他五人皆擅长经商,而汪瀛贩卖的是半成品食盐,盐税是古代朝廷一项重要税收,历代皆制定苛刻盐法,实行榷盐国有化。清代乾隆版《天津县志·卷九·盐法志》载述:“递年起解白盐,务令承委官员多方防范,不许积年场棍包揽多索,夹带私盐,沿途发买,违者从重究治。”汪氏家族因贩盐从中牟取暴利由此发迹,逐步成为家资殷实、门第煊赫的高门望族。这就是铭文中所谓的“盖汪氏骎骎盛矣”。
  明代朝廷封赠汪瀛为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是文职散官的名称,官阶为六品,无需上任视事。汪宦则是汪瀛之子,并且承袭了朝廷奉赠封号,否则董份在撰写《汪宦墓志铭》对墓主人是不会使用“封君”这种敬称的。该墓志铭用了部分篇幅,并围绕几个故事对汪宦的人品及人际关系进行评说。其中提到汪宦“少任侠,喜趋人之急”,可以理解为汪宦在年少之时身上便存在一股侠肝义胆的气节,还善于解人之难。通过汪宦为某客追讨失窃黄金,并畀还某客之事例,生动地刻画出他不仅守德仗义,而且胸怀谋略。汪宦尤其是见到乡里那些魑魅魍魉的邪恶小人,正如墓志铭中所云“必痛折之”;又渺视那些所谓权威势利之人,则以气势来凌驾于那些所谓“权利人”之上,这些人对汪宦是又恨又怕,因此乡民们赞其不畏强御。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汪本人为人处事越发小心谦恭、诚谨忠厚。久之,赢得良好口碑。汪宦虽然长期从事商业营生活动,并且多有盈余,但他又不混同于普通商贾之人。而一般商人“驰逐夸美,多从歌伎,弹筝吹竽”过着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汪宦则“屏绝声玩”、“不与诸贾同好”,其最大的爱好就是下棋,因与客下棋对弈,往往“俯仰啸咏”抒发心中情感。甚曰:“古神仙多喜棋,以足忘世也。”在他受朝廷之封后,虽身在乡间,但不与地方官员往来相报,终日与客人在居所下棋对弈,这段文字凸显出汪宦为人刚正、耿直、清高性格,不与地方官僚、商人同流合污崇高品德。
  史载汪来从政之后“居官严谨,不避权贵,豪姓闻风敛迹”。该墓志铭称:“封君数贻书责以持身爱民之道,而安人亦教以守俸如泉”。毫无疑问汪来为官以来清正廉洁与其父母早年的谆谆教诲是密切相关,正如《汪宦墓志铭》所云:“来所至多治迹,有贤声,盖奉其父母教云。”应当指出尤其是汪宦的母亲,即汪来的祖母,为了早日盼望汪来能够飞黄腾达,更是不辞辛苦“尝课孙读,夜过半”。而汪宦的夫人张安人“亦侍立过夜半,兢兢左右,……远近称孝”。《汪宦墓志铭》属于夫妻合葬墓志铭,在古代由于妇女地位始终受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从社会生活与民间习俗角度来看,在传统碑刻、墓志铭,以及文献史料中妇女姓名与事迹往往是湮没无闻的。先秦时期儒家典籍《礼记》对妇女的为人处世,乃至一行一动,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礼记·内则》载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当翁姑面,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痒不敢搔”等,并且要求“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东汉班昭所撰写的《女诫》引用“三礼”抽象的说教,更是露骨的曰:“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从理论方面开始向人们灌输女子不可再嫁的道义。这些无形是对妇女的精神意识枷锁。然而《汪宦墓志铭》对汪宦的夫人张安人生平则与某些理论大相径庭,打破这些清规戒律对其良好所谓“妇德”大树特树,进行了细致的勾画。《汪宦墓志铭》载述:“(张安人)性俭约,不喜簪珥琦绣之饰,……善治醢酱,调膳饮,至老犹躬亲按视,即弗亲尝,觖觖焉。”对于张安人的撰述应当是该墓志铭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墓志铭铭文当中还有一段虚无缥缈富有神话色彩的载述,“初,安人壮时疾剧,召诸医视之,皆曰弗治,有老妪从海上来,投之药立愈,问其姓,弗言,问其年百八十岁矣,已而忽弗见,皆奇之。”使这方墓志铭增加了阳春白雪般的趣味性。明代通俗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对这种“灵异”现象有大量的描述,墓志铭的载述对于揭示明代社会所谓某些“灵异”现象或许有所补充,可谓相映成趣。举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哲学、语言文字等方面,莫不有神话的踪影。
  《汪宦墓志铭》后半部对于汪宦夫妇生卒年月,以及子女婚嫁情况皆有详细记述,汪宦生于明弘治四年,即1491年,卒于嘉靖三十六年,即1557年;夫人张安人生于明弘治三年,即1490年,卒于嘉靖二十七年,即1548年。有子二,即长子汪来、次子汪耒,以及未名的女儿与孙女各一人。追溯墓主人的生卒年月与子女的大致去向,是墓志铭主要功能之一。从该墓志铭中得知汪宦夫妇合葬时间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即1558年,墓葬地点在今西营门街南运河畔小稍直口村附近。且刊石为铭,其铭文采用艺术夸张的形式对汪宦夫妇一生进行赞美,赞曰:“始而为侠,终则秉礼”,“亲则弗待,瘗此双美。大海之区,其流有砥。璧玉其埋,弗震弗圮。”文辞华美,大气磅礴。
  众所悉知,明代初叶朝廷颁行大规模“移民实畿”政令,及至明代中期,即汪宦生活的年代,西青区各街镇村庄基本已初具规模。《汪宦墓志铭》折射出来的就是五百余年前西青区中产阶级生活一个侧面。《汪宦墓志铭》语言凝练、析理精致、逻辑严谨、内容深邃,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出西青区明代社会形态,是我们研究西青区明代社会不可多得的价值极高第一手资料。

附注

注:(1)《中国人名大辞典》480页。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上海书店1980年11月再版。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西青文史 第十三册》

本书分寻根成果、风物掌故、传说故事、当城砦考栏目,收录了《津西民间文化调查》、《田连元习武杨柳青》、《杨柳青老平房结构中的“天沟”》、《杨柳青插柳驱联军》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刚
责任者
汪宦
相关人物
刘怀民
相关人物
汪翁
相关人物
吴兴董
相关人物
裴宇
相关人物
宋继先
相关人物
季春芳
相关人物
汪来同
相关人物
王雄诞
相关人物
汪名仲
相关人物
汪礼
相关人物
汪济
相关人物
汪浚
相关人物
汪瀛
相关人物
汪淮
相关人物
汪泽
相关人物
汪澍
相关人物
汪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