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413 / 1355
618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柳青第二完小为配合土改宣传任务,排演大型歌剧《白毛女》,在艰苦的条件下博得群众喝彩,对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对土改运动有很大帮助。
618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杨柳青解放初期,小学教师们政治热情很高,在上级领导的组织下,积极主动地宣传党的政策和参加支前活动,对于教师本身政治觉悟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
618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杨柳青开展扫盲运动,组织农民夜校识字班,1953年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掀起学习热潮,培养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618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回忆了自己参加1954年天津专区专员公署慰问团的经历。他与其他代表一同前往永定河系的沿河村庄慰问防汛民工。途中遇到许多困难,但得到了曹副专员和解放军的关心和保护。这段经历让作者深刻感激共产党对小学教师的尊重和关怀。
618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友好协会在中国的活动以及中苏友好协会在天津县的成立和初期发展情况。中苏友好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旨在增进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该协会的成立和活动,对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
6186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3年9月,天津市西郊区文化馆成立,最初设在南运河中心地带大稍直口村中,开展社会宣传、群众文艺活动和阵地活动。文化馆在后期经历了人员调整,工作逐渐停滞。
6187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7年12月25日至1958年1月8日,中央水利部和农业部在杨柳青召开全国洼改治碱会议,影响重大。
6188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韩慕侠生平简介、我的父亲韩慕侠。
6189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韩慕侠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习武经历以及在天津的武术教坊活动。本文旨在弘扬韩慕侠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
6190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的是韩慕侠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习武经历以及在天津的武术教坊活动。韩慕侠早年立志习武,雪耻中华,尚武救国,后在天津开设武术教坊,传授武艺,弘扬武术精神。他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6191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稳庄地区水利发展史考、南运古河水调头、津西大洼三次改造、莲花淀农田改造等。
6192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主要描述了王稳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利历史。该地区历史上经常遭受水灾,但在清朝时期曾进行过多次疏浚,其中包括赤龙河的疏浚。后来,在光绪十六年夏,洪水注入卫南洼,造成了严重灾害,因此在光绪十八年进行了卫津河的开挖,提高了该地区的排涝能力。
6193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西青区南运河历史悠久,曾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对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但也有多次泛滥成灾的问题。
6194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天津市西郊区津西大洼的治理改造历史和现状。该地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盐碱化等问题,农业生产一直比较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农民在政府和水利部门的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治理改造,包括修建水利设施、改善排水系统、改造低洼农田等...
6195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莲花淀是西青区西南部边缘的锅底状低洼地,通过水利工程改造和水源利用,实现了中产田或高产田,成为市区重要的新鲜蔬菜供应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