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韩慕侠之子韩少侠先生已届耄耋之年,本刊特邀先生为文,少侠先生认为早在八十年代所撰《我的父亲韩慕侠》,已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乃父的经历,再写反而不及,虽原文已在《磐石文史》发表,然在天津西青区尚鲜为人知,不妨一稿两用以利于事,并征得磐石市政协同意,鼎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
为保存史料原貌,现将原按及后记随文转载,以彰原委。本文成稿早于魏国璋先生所撰《韩慕侠生平》十年有余,因少侠先生少小离乡,对于某些旧传情节或有缺详、或有舛误或仍为源本,但先生至为谦诚,均同意魏国璋据考而定,因此,两文不仅取舍角度不同,具体情节也略有差异,关于韩慕侠的出生地,一说大泊村,一说青凝侯,如是大同小异者尚存多处。为保存史料原貌,留下研究线索,对于两文不同之点尚难划一,本循“多说并存”和“求实存真”的要求,均不做擅改,以便互相参照印证,把研究、变化的过程留给读者或后人,这样还有继续探求的余地,不致失真,甚至还可避免造成新的讹误,或可由此引起读者参与研究的兴趣,从中得到更为丰富的补充和佐证。
编者
1997.4.24
(原编者按):公元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在北京万国赛武大会期间,天津武师韩慕侠一掌击败号称“震环球”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夺得十一枚金牌,名闻遐尔,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当时即有书报传载。日本深谙武道的松田隆智先生亦在其所著的《图说中国武术史》中向日本各界人士作了翔实介绍(日本新人物往来社出版)。八十年代初,在我国掀起的又一次“武术热”的高潮中,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又纷纷登载了当年韩慕侠打败康泰尔,为国争光的事迹。影视界以韩慕侠为原型人物,摄制了影片《武林志》、电视片《十一枚金牌》,再现了中国拳师打败洋人的壮举。
幸甚至哉,韩慕侠之子韩少侠(韩琦)久居磐石,虽届耄耋然精神矍铄,文思敏捷。为了存史惠人,向世人全面介绍韩慕侠少年立志,学武传艺,雪耻中华,尚武救国的经历,振奋民族精神,故请韩老先生撰写了此文,以飨读者。
先父韩慕侠,原名韩金镛,一八七七年生于天津静海县卫南洼大泊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祖父韩长恩,曾祖父韩良模。我家虽不是诗书门弟,但却有着忠厚家风。静海县是个武术之乡,大人小孩都喜欢舞枪弄棒。父亲从小长得身高力大,自幼打下了良好的武术功底。同村的孩子们天天和他在一起翻跟头,比拳脚,都佩服他的力气大,功夫好,敢下手。因此,父亲那时便成了村里的孩子头。
父亲自小就崇敬古代的英雄豪杰,经常在灯前,树下坐在大人旁边听村里老人们说书讲古。《三国》、《水浒》、《岳飞传》中的历史名将、英雄人物,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因此,父亲自幼就在心灵深处打下了“喜爱忠臣良将,憎恨乱臣贼子”的烙印,养成了不畏强暴,敢作敢为,不平则呜的顽强性格。这对他的人品、性格及以后从事的武术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从少年时起就立志要做一名侠肝义胆,扶危济困的神洲大侠。
一、少年时期的韩慕侠
我们韩家到我父亲这一代,已是四世单传了。尽管家贫,祖父还是希望父亲日后能有出息,决心节衣缩食送孩子念书。于是,父亲上了村中私塾。在塾中父亲学习用功,尊师爱友,深受好评。在同学中有个财主的儿子叫赵德辉,品行不好,学习更差,经常受到先生的责罚,赵德辉怀恨在心,一天夜里他偷偷地把茅坑前的一棵树锯得似断非断。但外表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先生年岁大,上茅坑时都是手拉坑边这棵小树才能慢慢地站起身来。第二天早上,当先生上完了茅厕用手扯住小树站起来时,小树啪的一声断了,先生人仰马翻,一下子掉到了茅坑里。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小树自己断了,可父亲觉得不对劲,拿起断树仔细察看,发现断口大部分平平整整,象是有人事先锯断的。他马上想到了赵德辉。这时赵德辉正躲在一边暗笑。于是,父亲把赵德辉拉到老先生和同学面前理论,在事实面前赵德辉不得不低下了头。父亲和几个同学拉着赵德辉回家找他家长,赵的父母理亏,只得带着孩子和礼物向老先生赔礼道歉。由此,同学间流传了一句顺口溜“赵德辉,刨树根”。
我有两个姑姑。大姑嫁给邻村姓车的人家了。她的丈夫和公公都是海员,婆婆是后娘。姑姑的丈夫以前常受他后娘的气,我姑姑在他家也是出力不讨好,婆媳间关系一直很差。姑姑婚后不几年就有了两个孩子。这一年,她丈夫和公公在一次海难中再也没有回来。过了不久,她的婆婆就和村子里的一个汉子勾搭上了,这个狠心的婆婆嫌我大姑姑碍眼,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一天深夜拿把剪刀把大姑姑的头发剪下扔掉,天亮时就到村里四处散布流言,说我大姑姑把头发送给了相好的。软弱的大姑姑受不了这个打击,撇下孩子寻了短见。我父亲他们听到后,坚信大姑姑不会干出这种事情,但老实胆小的爷爷感到毫无办法,只好忍气吞声地认命了!而我父亲坚决不干。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父亲领着十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到车家找到大姑姑的婆婆辩理,指出她是在贼喊捉贼,逼他说出实情,最后又逼着她和那个汉子为大姑姑披麻戴孝,举着幡,打着锣,敲着鼓围着村子走三圈,以这种特有的方式为大姑姑伸了冤,雪了恨。大姑姑遗下的两个孩子一直由爷爷和父亲收养,后来父亲还认了大姑姑的大儿子车振武为自己的义子。
过去有这样一句话,叫“穷文富武”。意思是只有富裕人家才能请得起名师,练得起武。象我们这样贫穷的家庭岂能做到?只可在家乡舞弄点花拳绣腿而已。但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偶然事件,却把父亲推上了从名师习武之路。
我家祖辈世代务农,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生活。为了生计,祖父携幼小的父亲,于农闲时节打柴、割苇,用小船(冬天用爬犁),通过天津南墙子河运往天津卫卖。有一天父亲和爷爷从船上卸下芦苇,拴了两付担子挑到天津东北城角柴市出卖。半天过后,遇到一个叫赵秃子的地痞硬要用极低的价钱强行买走。爷爷不答应被他挥拳打伤。怒不可遏的父亲和他拼命,一阵拳脚便把这个地痞打得连滚带爬,抱头鼠窜。围观群众出于好心说这赵秃子是个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地头蛇,劝我父亲快走,免遭赵秃子报复。于是父亲仍掉苇子,扶着爷爷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未走多远,一位慈善的长者追了上来,他早已把刚才赵秃子强行买苇双方撕打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当他知道父亲他们是从几十里外的静海县来津卖苇时,便同情的告诉父亲以后有苇不要再到柴市上去卖,可以送到龙亭街三义庙,并说一个铜子也不少付。爷爷和父亲真是喜出望外,隔了几天,父亲和爷爷送苇子到三义庙,才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天津八大家之一海张五的宅院。那时,豪绅巨贾都雇请镖师护院,这位长者就是海张五家的管家兼保镖的周镖师。通过几次接触,周镖师看我父亲少年英俊,爷俩又忠厚老实,便好言向海张五推荐,把爷爷和父亲留下当了长工。
周镖师武功出众,行侠仗义,在津沽小有名气,而且善武能文,琴棋书画无所不好。海张五对周镖师很是高看一眼,待为上宾,连家属也对他以老师相称。父亲进了海张五家以后,海张五便派父亲专做周镖师的侍从。父亲服侍周镖师细心周到,他要画画,父亲赶紧磨墨摊纸;他练完武,父亲马上端茶递水,侍候得周镖师心满意足。每当周镖师练武之时,父亲也在一旁认真学练。周镖师看我父亲聪颖过人,又有迷踪拳的功底,就非常喜欢,有时也教他几手拳脚,向他传授技艺。从此父亲开始涉入人生的一大转折,正式踏入武林。
“天津卫三种宝,鼓楼、炮台、铃当阁”。提起炮台来,天津还流传着一个“海张五修炮台——小事一端”的歇后语。这海张五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原本是一个发了横财的大盐商,本名叫张锦文。清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入侵,炮击天津大沽炮台。炮台失陷后,侵略军沿海河入侵天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天津条约》以换取洋鬼子退出天津。爱国将领一致要求要在短时间内修复大沽炮台。清政府派僧格林沁到天津会同大盐商海张五张锦文共办防务。海张五利用存盐、盐坨席包以及白灰等物,命士兵沿白河一带构筑炮台,边堆砌边浇水,因时值寒冬,只化三万两白银,没用多久炮台就修好了。这就是海张五修炮台的一段因由。咸丰九年,英法联军二十艘战舰又入侵大沽炮台,由于炮台已经加固,中国官兵英勇抵抗,把英法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击沉击伤敌舰十一艘,打死打伤侵略军四百余名,取得了大沽口保卫战的胜利。为此,清廷念海张五修炮台有功,加封起用海张五为天津盐务总管。就这样海张五很快地飞黄腾达起来,挤进了天津八大家之列,因而更加遭到其他盐商、盐霸的仇视。他们表面奉承吹捧,暗地里却勾心斗角,切齿痛恨。盐田本是盐民的命根子,也是盐商、盐霸你争我夺的重点。有个姓李绰号“浪里鲛”的盐霸出身的盐商,以前同海张五为争十亩盐田发生过多次的冲突。有一天,“浪里鲛”煞费苦心地在家摆下酒席宴请海张五。海张五接到请柬后,害怕“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便与周镖师商量对策。周镖师说,“宴是一定赴的,不去就会落得被人耻笑”。海张五胆小如鼠,要周镖师亲自多带些人护送,周镖师认为人家是宴请,大队人马前去不合情理,于是便叫刚来不久当小长工的父亲随之前去。海张五望着只有十二、三岁的父亲,心想这个黄毛小子成吗?周镖师叫海张五只管放心前去,他又在父亲耳边吩咐了几句。父亲随在海张五的轿后来到李家。“浪里鲛”见年近九旬的海张五身边只有一个小侍从,也未带任何器械,很以为怪,又不好直问。双方坐到宴席桌前,互相吹捧之后,频频举怀劝酒。酒过三巡,海张五便有醉意。“浪里鲛”突然提出那十亩盐田应属于他,要海张五返还。海张五一听重又提起十亩盐田之事,顿时酒醒,双方各持已见,舌箭唇枪,互不相让。“浪里鲛”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高叫道:“你不要敬酒不
吃吃罚酒,可知道,这可是在我家!”话音刚落,客厅门砰地打开,闯进两个手持钢刀的彪形大汉,步步向前逼来。海张五登时吓得魂不附体、满头冷汗。正在海张五束手无策之际,只见父亲“嗖”地一声,从袖里抽出一件闪亮发光的东西,一个箭步跨到“浪里鲛”的身后,不等他反应过来,一件硬邦邦的东西顶住了他的后肋。父亲瞪眼向两个大汉喝道:“站住!再敢往前一步,我便一‘剑’结果你家主人的狗命!”那两个壮汉顿时傻了眼,进不得,退不是。“浪里鲛”惊惶地对两大汉喝道:“你俩混帐东西,谁叫你们进来的,还不快滚!”两个大汉只得乖乖退出。父亲仍用“剑”狠狠顶住“浪里鲛”说道:“盐滩归属,自有公理,不要欺人太甚,快送我东家回去!”这出乎意料的举动仅仅发生在瞬息之间,“浪里鲛”已被吓破了胆,连连点头称是。吓蒙了的海张五还以为是一场恶梦,刚醒过来,便顺水推舟告辞了。父亲抵着“浪里鲛”一直把海张五送至大门口。海张五上了轿子,两腿还在打颤,走出约十余里路,他才定下神来,从轿中探出头来把父亲叫到跟前问:“小家伙,来时我怎么没见你拿宝剑?”“东家,你看!”父亲嗖地从袖口抽出那把“剑”来,海张五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哪里是宝剑,分明是周镖师的那个形状似剑,无尖无刃、放着金光的铜镇纸(写字压纸用的)。
“鸿门宴”过后,海张五对小小年纪的父亲另眼看待,成倍地增加了工钱,后来还让父亲读书,并将爷爷韩长恩由杂工提为张府内的小管事,爷爷一家也搬到天津城内居住。海张五见父亲艺高胆大脑子灵,料想将来定可成为武林高手,如把他哄住了,自己的儿孙将来何愁没名镖师保护,于是他把父亲叫到跟前笑嘻嘻地说:“老爷我向来不亏待人才,今送你一样极珍贵的东西”边说边把墙上的大刀摘下来,很庄重地双手递给父亲,并告诉父亲:“这是僧格林沁亲王使用的一口宝刀,锋利得很,可以削铁如泥。是老爷我同僧王在一起修筑大沽炮台,抵御英法联军有功,僧王奖励给我的。现转送给你,望你日后武技大进”。父亲接过刀来细看,宝刀长有三尺,鲨鱼皮刀鞘,呈深紫黑色,上而缀有精致的彩色梅花数朵,将刀拉出鞘,真是寒光逼人,父亲大喜。从此“僧王刀”就一直伴随着父亲。
威服“浪里鲛”之后,周镖师见父亲勇敢机智,聪颖过人,越发喜欢。于是,举行了拜师仪式,收父亲为正式门徒。几年时间,便将技艺尽授于父亲。随后,海张五家日渐衰败,周镖师要另谋出路,便将父亲介绍给他的好友,名震京津一带的武术名家张占魁先生。
张占魁又名兆东。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董海川宗师的弟子不下三千,而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八大弟子。张占魁是宗师八大弟子中最小的,而武功又属他最好。他的八卦掌疾如闪电,快似流星,大家管他叫“闪电手”。父亲师从张占魁后,犹如鱼儿得水,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不到两年,功夫大进,在众多师兄弟中,没人能比得过他,谁同他较量,他总是每战必胜。张占魁也是最喜欢他。由于父亲争强好胜,天不怕、地不怕,加之长得身材挺拔,仪表堂堂,大家送给他个绰号叫“玉面虎”。
父亲随张占魁学习八卦掌的同时,又随李存义武师学练形意拳。李存义是形意拳大师刘奇兰和郭云深的得意弟子。他的形意功夫闻名海内,以“单刀李”名遐北国。李存义和张占魁是生死之交,情同手足,不分你我。两人的弟子如出一师,形意,八卦形成一门。父亲随李存义武师学形意拳后,分外着迷,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李存义武师也分外喜爱父亲,悉心传授。
父亲和张占魁、李存义两位武师的师徒之情极为深厚。父亲不但学到了这两位武师的卓绝武功,也学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李存义武师性情豪爽,义气如天、助人为乐,笃信友谊的美德;张占魁武师的争强好胜,不畏强手、疾恶如仇、宁折不弯的秉性,都深深地影响着父亲。
二、青年时期的韩慕侠
张占魁武师受聘于“直隶捕盗营务处”。父亲在随张、李二师学习武艺的同时,身带一把“僧王刀”,协助张占魁师傅屡破奇案。湖广总督张之洞给皇上进贡的国宝被盗一案,就是一例。案情是:湖北省大冶县在开铁矿时,发现了一块“温凉玉”,一尺见方,冬暖夏凉,夜有奇光,可谓罕见之珍物。张之洞为了讨好皇上,亲自进京献宝。不料在黄河渡口上船时,被贼人勾结水手以偷梁换柱的手法,把温凉玉换走。张之洞到了天津,将被盗之事说与中堂李鸿章。制台衙门督标中军何五喜奉命聘请张占魁、李存义二位武师协助破案。二师各带一名徒弟——父亲和李存义的弟子尚云祥。四人同到黄河渡口一带查访。追踪到临城县后,一天父亲和尚云祥出城闲逛顺便侦察。走到一处山坳里,尚云祥去一旁小解,父亲正要坐下休息,忽见山头坐有一人,贼头贼脑地不时向四下张望,父亲一瞧,不象是个好人,便走上前去。谁知那人做贼心虚,站起身来向山后跑去。父亲来不及向尚云祥打招呼,径直在这人身后追赶。这时,山坳里又闪出一个人来,手持钢刀,把那人让了过去,拦住父亲劈头就是一刀,父亲闪身躲过,接着又是一刀,父亲缩头藏脑,用左手扣住那人持刀的右手腕向前一领,右手从腋下穿出将那人持刀右手腕紧紧抓住,左脚向前上了一步,同时左手顺势朝那人面上就是一掌,也就是八卦掌中的兜掌,把那人打倒。这时尚云祥赶到,上前把那人一脚踏住,捆绑起来。父亲从地上拣起钢刀,又向前面跑的那人追去,也是三拳两脚,把那人打翻在地,牢牢擒住。经过审问,此人叫吴小牛,他们是抱犊崮匪帮的人。匪首叫李小水。还供出了抢劫财物和盗取温凉玉的罪行。于是张占魁师徒四人根据线索,押着吴小牛到李小水经常行走、出没的几处地方去捉拿李小水。最后,终于在东店子冯寡妇家将在此鬼混的李小水擒拿,并将温凉玉从禹王庙的神像后面起出。师徒四人将李小水、吴小牛等人连同搜得的财物交与当地县衙。带着温凉玉回到天津,向总督衙门中军何五喜交差。几天后,李鸿章手谕,给办案有功人员赏白银一万两。父亲建议张占魁将分得的赏银拿出一部分做授徒习武经费;另一部分在天津东北城角侯家后郭家小楼办了一个施材局、专为穷苦百姓施放粮米、棉衣、药材和棺木。从此,张占魁、李存义仗义疏财的名声传遍津沽。
民国年间,京津一带出现一个“飞贼”李三,一身轻功,能高来高去,作案后必在失主墙上画只燕子,有人叫他“燕子李三”。此人行侠仗义,偷富济贫,盗得财物悉数用来救济贫民百姓。天津的达官贵人、土豪劣绅提起李三就心惊肉跳,恨之入骨。警察当局对擒拿“燕子李三”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不由想起张占魁、韩慕侠师徒,便好言恳请二人出来办案。一日接到鼓楼北大街一家金店老板报案说:“燕子李三”留下书柬,命其备下黄金百两,夜间来取,如无黄金定取人头。是日夜晚,父亲和张占魁师徒二人躲在暗处,果然发现有人翻墙而过,便大喝一声。李三发现有埋伏,扭头便走。父亲他们紧追不舍,一直追到北大关河沿,双方动起手来,李三不敌,终于被擒,父亲很是佩服李三偷富济贫,仗义疏财的品格,故擒而又纵,把他放了,并劝其不要再干那“鸡鸣狗盗”之事,为人应放大眼光,干些利国利民的大事。从此他们三人竟成了挚友。“燕子李三”出于义气,决意不在京津一带作案给朋友添乱,离津南下。后据报载,李三在武汉被捕入狱后,结识了共产党人蒋有良(黄埔一期学生,后转入地下),并帮助他越狱逃出虎口。由此看来,李三确也做了有益于人民的事。
八国联军侵华攻占了天津后无恶不作,尤以沙俄军最为凶残。他们抢先占据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老龙头车站,就是天津头一个引进火车头,被西太后称为“黑煞神”的那个车站。这是通往北京的必由之路,也是天津租界列强通往外界的枢纽。清政府迫于人民压力,也曾派兵前去收复,可是清军刚到车站,一看有两千多洋枪装备的沙俄军,吓得扭头便走。在国难当头、社稷难保之际,清政府不得不利用义和团抵抗侵略军。
天津义和团在“乾”字团师兄曹福田带领下赶到老龙头车站。义和团弟兄大多是信奉神明的乡民组织起来的。他们自以为练就了一身本领,可以“刀枪不入”。冲锋时,他们口念咒语勇往直前。可沙俄兵洋枪一响,便纷纷中弹倒地,损失惨重,只好暂退下来。
在此危难之时,身为义和团武术教习的李存义武师挺身而出,主动请命攻打老龙头车站。领命后的李存义便和张占魁商量对策,我父亲当时也在场。商量结果一致认为,唯一的办法是以夜间偷袭为妙,采取近战,肉搏方法使洋枪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以已之长克敌之短。当时,父亲二十出头,血气方刚,虽不是义和团员,可是在师父张占魁的支持下也随同师大爷出战了。
天刚黑,李存义便带领我父亲及经过他训练的一百名“敢死队”,埋伏在老龙头车站附近。一直等到三更过后,他们出其不意砍倒敌兵岗哨,直奔营房。此时,沙俄兵还正在被窝里做着好梦,毫无准备。李存义奋勇当先。力举着七十二斤重的钢刀,父亲手舞僧王刀紧随其后,二人对准沙俄兵,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一刀一个,真是“大刀一耍,洋头搬家”。“敢死队”员见了无恶不作的洋鬼子也分外眼红,英勇杀敌,刀光闪闪,血花飞溅。在这场殊死的血战面前,沙俄兵鬼哭狼嚎,乱作一团,而他们的洋枪洋炮却哑巴了。曹福田此时指挥着埋伏在附近的大队义和团蜂拥而上,直杀到天亮,沙俄兵狼狈逃窜。这一仗竟杀死沙俄鬼子五百多人,杀伤者不计其数。老龙头车站终于夺了回来。
正当义和团痛击八国联军之时,西太后被义和团的力量吓坏了,竟与八国侵略军沆瀣一气,下令捕杀义和团。京津一带,白色恐怖,血雨腥风,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父亲的大师伯程廷华就是在此时殉难的。
李存义作为著名的天津义和团武术教习,他当然被列为清军和八国联军的搜捕对象,所以大家都力劝李存义躲一躲。经过商量,决定让他装扮成大商贾,父亲扮成随从人员,由父亲拉着黄包车送李存义出天津。在路过一个村庄时,碰到三个洋鬼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正要抢劫一个民女,他俩就不顾一切地上前解救,父亲从黄包车上抽出僧王刀,只一挥,一个洋头就搬了家。李存义把另两个揪住,也是一刀一个,结果了洋鬼子的狗命,然后把三具洋尸用麻袋装了,抬上黄包车,拉到荒郊野外扔掉。父亲护送李存义继续赶路,一直送到霸县,才与师大爷挥泪而别。
父亲随张占魁等武师学艺到二十多岁,功夫日臻成熟。在津名声也越来越大。但他还远不满足,因而他决定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高手,主要是要寻找我师爷应文天。应文天,人称“应侠”,他和北方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是师兄弟,同是八卦掌师祖红莲道人和铁拐道人的高足。董海川年长应文天十多岁,董海川下山较早,只得八卦奥蕴之八成,便北归将八卦掌推广开来,形成北派八卦。而应文天下山较晚,尽得恩师八卦真谛,尤其是练就一身反八卦的绝技。应文天一直隐居在安徽雪花山(即九华山),因而授徒极少。中国武林传有“北有董海川,南有应文天”之说。董海川临终前曾嘱咐弟子,有志者定要去拜访应文天。这也是父亲心诚志坚决心南游寻师的缘由。
父亲南游寻师,是得到张占魁老师的全力支持和师兄弟们的赞同的。爷爷对父亲南游虽然支持,但也很想为父亲成亲后再走。作为孝子的父亲对年事已高的爷爷这个心思是理解的,但他实在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因为当时师爷应文天已近百岁,必须抓紧访寻;再则父亲也打算乘童子之身到各地拜访名师高手,以增长技艺。爷爷变卖了家产,为父亲备足了盘缠便上路了。故后人为近代武术家立传时,就曾有“韩慕侠三十而不娶,携资寻师走天下”之说。
父亲在南游途中,路过太谷县,拜见了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三位形意拳大师,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父亲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虚心研习和苦练,形意拳术又有大进。后来,父亲又来到蒲州,拜访了武术名家戴拜陵的后人,也受益不浅。最后,父亲到达了安徽九华山。但,无论怎样苦苦寻找,也终不见师爷应文天的踪影。父亲毫不气馁,宁愿踏遍安徽丛山峻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父亲走遍了高山深谷,访遍了寺观古刹,后来寻到一座叫“广华山”的山峰,正当父亲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上走时,忽而听到一阵救命的惨叫声。父亲一看,见一樵夫被一条花白巨蟒紧紧地缠着,非常危急,便提刀一个箭步上去,杀死巨蟒,救下樵夫。就在这时,一个拄着拐、跛着脚,散着发的老者邋邋遢遢地走过。父亲一看这老者虽疯疯颠颠,却红光满面,气度不凡,于是便急步追上去,一直追了十几里路,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追到一座庙宇,老者一闪就不见了。父亲进庙一看,一位身穿素青灰道袍的长者端坐在殿中,定睛细看,这位道装长者正是十几里路未追上的那位老者。这,就是应文天师爷。老人家看我父亲为学八卦真功,近三十而不娶,不远数千里来求师,求教心诚,定有雄心壮志,为此甚为感动,愿将所学,悉数传授。父亲后来才知道,应文天师爷虽身怀绝技,但因刚正豪爽,不满当政,看破红尘,才收住山门,来到这山深林密的广华山,自耕几分田地,过着与世无争的超凡生活。
父亲随应文天师爷学艺之时,惊奇地发现他虽已鹤龄之寿,但仍宝刀未老,身手不凡,他的八卦掌、手中的一对子母鸳鸯钺形似蛟龙,敏捷善变,动如闪电,定若泰山,刚柔相济,意境清新。其中一些掌法招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父亲在应文天师爷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的严格要求下,在广华山又苦练八卦真功四年多。年近百岁的应文天师爷在一天晚上,穿了一套新道服,对父亲说“你来广华山四年余,我已将八卦绝技无保留地传授与你,了却了一桩心愿”,“望你能象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那样,为国为民,成就一翻事业”。次日清晨,应文天师爷就安祥地去世了。父亲此时才意识到昨晚一席话竟是师爷的遗嘱。他悲痛欲绝,将师爷埋葬,并为他披麻戴孝,焚香祭奠四十九天。为了怀念师爷应文天,父亲从广华山取回一块晶体石,刻上“广华山应侠老师之神位”字样,涂以红朱,并用玻璃罩嵌装,一直供奉在家里。逢年过节,父亲必亲自焚香叩拜,虔诚至极。
至此,父亲先后拜了九位老师,而应文天被尊为九师之首。为了永志师爷应文天授艺之恩,继承师爷“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遗愿,父亲将“金镛”之名改为“慕侠”。
父亲由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通过九位名师的悉心传授,尽得国术真谛。父亲之所以成名,的确也主要是得益于应文天传以八卦掌上乘之法。父亲又将所学形意和八卦揉在一起,北派八卦与南派八卦熔为一炉,融会贯通,自成一派。日本研究中国武术的专家松田隆智认为:一般以练八卦掌而出名的甚多,但真正称得上名家的极少,而真正的八卦掌名家中兼学形意者可说是全无。著名的武术家金警钟先生在1933年写的《国术名人录〉一书中说:“韩金镛,又名慕侠,天津人,自幼好武,曾拜老师张占魁为师,练习形意拳及八卦掌,技成犹不自满,乃漫游南北,遇名家无数,互相研讨,艺乃大进,后游安徽,得遇八卦掌南方嫡系应文天老师,随之学艺,造诣极深,……故韩之八卦掌、八卦刀、八卦剑、八卦枪、皆甚精熟,为北方八卦门后起之一
三、壮年时期的韩慕侠
父亲遍访名师,习武多年,终得形意、八卦武术真传,成了名震京津的武术名家。成名之后到底要干什么?这是摆在父亲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当达官贵人?巨贾豪绅的保镖护院、仆役走夫、官府役隶、马快捕头,还是当一个江湖大侠,洗雪不平?所有这些都不是父亲肯做愿为的。那么父亲追求的是什么?他一贯认为,强种强国必先强兵,他想建立一所武备学堂,用国术来强兵强将,用形意拳术来培养一支具有技击格斗之术的“岳家军”,以上保社稷,下卫家园。这就是父亲苦苦追求的事业。
形意拳为南宋岳武穆所创。此拳精于技击,招数简单,却威力无比,可伸手分高低,见输赢,最适合集体冲锋格斗。岳飞曾以此术训练岳家军,败金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故在金兵中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因此,父亲把在国民和军队中推广形意拳作为已任。经过深入研究,并察访了当时淮军和新陆军的训练情况,对传统的形意拳术、刀术、枪术进行了一些简化和创新。使之更适合军队近战中的冲锋格斗。
父亲的师父张占魁和师大爷李存义都大力支持父亲用形意之术训练军队的想法。师徒们经过商量,决定上谏当时清末最后一任直隶总督陈夔龙。,陈总督为父亲爱国之志所感动,接见了父亲。但因办武备学堂需大量财物,一时难以办到,商议后,批准以河北公园为会址,先办一个武士会之类的民间团体,待后逐步壮大再改办武备学堂。
就在武士会将要成立之际,恰好赶上改朝换代,大清垮台,民国成立。为使武士会名正言顺,张占魁去找他表哥、赫赫有名的冯国璋,冯很热心,表示愿大力相助。终于民国元年六月,经教育部、陆军部、内务部考核备案批准,“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河北大经路河北公园(中山公园)南头正式成立。冯国璋亲自担任中华武士会名誉会长,并亲笔题了“中华武士会”五个大字,德高望重的李存义任会长,张占魁任副会长。
'父亲四方奔走,求助各界,终于使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士会创办起来了。这里面倾注了他的心血,也寄托着他的希望。建会初期,武术界人士慕名入会者甚多,但也有人对建会宗旨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确,认为应把武士会办成只是团结武林同道,单纯为交流武技的一个团体,.不同意父亲为推广形意拳训练军队的这一作法。把办武士会做为改办武备学堂的前奏,是父亲想用形意拳训练军队的第一次尝试。由于父亲和多数人在办武士会的宗旨上的分歧越来越尖锐,二年后,父亲离开武士会,自办了武术馆。这时,父亲和母亲张秀如已经结了婚。1915年,天津南开学校为增强学生体质,欲增设柔术一课。校董严范荪和校长张伯苓聘请父亲至到南开任教。父亲高兴地接受了聘请,并把这次应聘作为在青年中推广普及国术的大好时机。是年3月15日,父亲在南开学校上了第一节课——修身课。修身课是对学生进行自身修养的教育课,每周一次,每次都由校董或校长亲自讲课。而这一次张伯苓校长破例把这节修身课让给父亲,内容是请父亲舞剑,讲授武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父亲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行了一个鞠躬礼,然后表演了一趟六合进步剑后,父亲开始讲课,中心内容是:……当此列强竞争最烈之时,非人人自强不足以立国,非习武健身不足以卫国,……所以吾辈青年不仅应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还应有强健的体魄,方能承担强国富民之大任。讲课结束后,张伯苓校长对父亲说:“同学们不但为你的剑术所陶醉,也为你的口才所折服。”
父亲打算在南开学校成立柔术团,同学可自愿报名参加。张伯苓校长对父亲这一打算很是支持。于是,各年级学生踊跃报名习武。父亲兴奋不已。数日后,学生们自办的《南开星期报〉(1915年第37期)专题报道了此事:
“柔术体操:我校于上星期增加柔术一科,丙班体操钟点及丁戊己各班图画钟点皆改武术云。"
寿剑:上星期三,修身班请柔末教员韩慕侠先生奔剑,全校师生甚为欢迎。又于上星期四,成立练习柔术团,师生随意报名,按近世我国人士及世界各国皆以日本之柔术为世界之最佳者,不知我国之武未实高于日本之万倍(韩先生与日本武术会比试,遂知日本之柔术剑术不如我国)。同学诸君共研究之,勿令后进之国高我一筹也。”
上面〈南开星期报〉提到“韩先生与日本武术会比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日本柔道九段高手东乡平三郎在天津日租界须磨街学校院内设擂台,要与中国武士比武。父亲本来对比武打擂不感兴趣,可日本人直接向父亲下了请柬,父亲不得不赴约。无论是比柔术还是剑术,父亲都大败日本人东乡平三郎,不可一世的东乡平三郎对父亲的武功亦佩服不已。《南开星期报〉所提及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父亲离开武士会后,是一面自己开设武术专馆,一面到南开学校任教。后来,因武术专馆逐渐扩大,事务增多,便辞去了南开学校武术教员职务。有不少南开学校的学生还继续随着父亲在武术专馆习武,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是其中的一个。
1919年9月,父亲呈书直隶省长,要求为自己创办了三年多的武术专馆立案。父亲在书中说:“侠历任青年会、南开学校武术教员,细考凡武术优良者,其道德学问必见称于侪辈,于是乎始悟体育一道于智德两育有不可须臾离者。但传授一会或一校,范围太狭,不克普及大众,每以为憾,后徇各方同志之请,暂于鄙寓划出房舍数间为义务传授拳术之所。三年以来,学者日众,亟思扩充。侠何敢惜一手一足之劳而负我众同志之望”。
武未专馆的简章如下:
一定名武术专馆
二宗旨以普及体育,保存武术国粹,并效法岳武修之为人为宗旨。以忠心爱国为经,以强健身体为纬,造就受国武术专门人才。
三地点设在天津河北宇纬路宝兴里拾五号。
四学员以中国人行为端正者为合格,得经同人或本馆有旧者介绍之方能入学。
五学费不收学费,教员完全担任义务,但欲补助各项经费添置应用器械,可随意捐助。
六分班本馆分为三班。
(甲)普通班初来学用得进班学习。
(乙)特别班因特别原因或公务太忙不克按规定时间到校,可诂求入特别班。
(丙)专门班经过普通作或特别班,并经教员指导员克深造之才始准入专门班。
七时间专门班和特别班学员随到随授,不论时间,普通班每日限两小时。
武术专馆是设在闹中取静的宇纬路宝兴里一套四合院内。这套四合院是父亲变卖了家产租来的。父亲把这套四合院修茸一新,东西六间厢房分别为男女练功房,正面为迎客厅,后里为寝室、伙房。迎客厅布置得很有气势。迎面一大横匾,书写苕“武术专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几个大字是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写的,并有他的签名。与大横匾对称两边是“韩慕侠武术专馆”的匾牌。客厅中间是一幅达摩老祖画像和一把达摩剑。画像左右有对联一付,上联是剑匣之中有龙气,下联是酒〓以外皆鸿儒。
此外,墙壁上还有两帧巨幅条幅,其中左面一幅是一首古代帝王迎接征战凯旋归来的大将军的诗: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右面是赞武当拳法武功武德的一首诗:
六合自古无双传
多少元妙在其间
设若妄传无样人
招灾惹祸损寿年武艺都是道真经
任意变化艺无穷
岂知悟得婴儿顽
打法天下是真形
另两帧条幅则是描写形意和八卦掌武功如何精妙的。左面一幅是:
一波未定一波兴
好似蛟龙水面行
任尔腾空高处跃
霹雳一声定心惊
右面的一幅是:
不是飞仙体自轻
精神为阵气为兵
挑破神速如闪电
进退纵横虎豹行
父亲在《益世报〉刊登义务授徒启事,声明授徒不讲贵贱,不分男女,也不问工农学商,只要愿意习武,都认真教之,这一新闻在当时引起不小反响。有不少社会名流、名家子弟纷纷慕名来武术专馆拜师。其中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有曹馄的女婿等等,也有不少南开学校和直隶女师的学生前来学艺。南开学校的学生有周恩来、于文志、梁镜尧、何树新和岳润东等。北洋女师学生有刘清扬,直隶女师学生有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等。在当时父亲的武馆收女子习武,使他们能够冲破几千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束缚,不能不说这是惊人之举。
在父亲的女弟子中,刘清扬是第一个主动上门找父亲拜师学艺的。父亲深为刘清扬的勇气所感动。刘清扬到武馆学艺后,我母亲也甚为高兴,两人在武馆相处,亲如姐妹。刘清扬在女师毕业后,她准备在天津南开一纬路自己办一所大同女校。她找父亲商量办学时说:“我办的这所女校,凡是要求入学的学生,不许缠足,不穿旧装,要留短发,穿裙子,不但学文化,学西方文明,还要习武。如果先生同意,我想聘先生为我校武术教员。”父亲非常高兴地手以应允。父亲还动员母亲到女校的妇女补习班学习。后来,刘清扬赴法勤工俭学,行前送了一张她和一个觉悟社女社员的合影给父亲留作纪念。刘清扬后来成了我国著名的女革命家(解放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经刘清扬串联后介绍给父亲的两名女弟子乔咏菊、乔咏荷是姐妹俩。他们是直隶女子师范的学生。这“二乔”的父亲是天津敦庆隆绸缎庄的大老板、天津火车站站长、会讲六国语言的开明绅士乔哲宋。乔哲宋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平时就经常有来往。“二乔”习武很能吃苦,进步很快,论武功,她俩是父亲女弟子中的佼佼者。后来她们俩也分别走上了革命道路。
父亲众多的弟子中,要属周恩来最受大家的钦佩和尊重。他思想维新,胸怀大志,尊敬师友,刻苦练功,他给家姐的印象也最深,家姐说:“这并不是因为周恩来是我们的开国总理才这样说。而是因为他对我最和气、最好,故我最喜欢他”。下面,是小侠姐对我讲的回忆我家和周恩来交往的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住在天津河北元纬路元吉里他的伯母杨氏家,离我们的武术专馆很近。胸怀大志的周恩来练武,一是为了健身,二是为体察民情,因为到武术馆练武的是什么人都有。周恩来常常在学校一下课就到武术馆来。当时小侠姐仅四岁左右,很淘气,总喜欢跟着师哥们后面模仿他们的动作。师哥们嫌侠姐碍手碍脚,都“去、去、去”地赶她,惹得侠姐常常撇着嘴不高兴。但周恩来就从不赶她。周因练八卦掌是非常刻苦认真的。常练得汗流淡背。侠姐就是喜欢跟在他后面模仿他走八卦步。两只胖胖的小手一招一式地煞有其事。周恩来也总是高兴地把侠姐举起来,一边在空中旋转,一边说:“我长劲儿,你长个儿!”休息的时候周恩来还总抱着小侠姐,指着墙壁上那首皇帝迎接凯旋将军的诗说:“小师妹,这首诗写得多好啊,我教你唱。”周恩来哼起很好听的调子教侠姐唱起来: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唱得好听极了,直到现在八十岁的侠姐还常常不知不觉地哼唱起来。
第二件事情,我家几代都是单传独苗。父亲近四十岁仍未得子,继车振武之后,将我二姑妈的长子也过继过来,取名韩幼侠。韩幼侠与周恩来年纪相仿,两人便一起练功,但韩幼侠远不如周恩来吃苦认真,尤不愿做那些基本功训练,父亲常批评韩幼侠说:“你看人家翔宇,肯下苦功,就长功夫”。有一次,父亲实在气不过,打了韩幼侠一顿,并罚他面对墙壁举铁棍。韩幼侠累得大汗涔涔,周恩来就代他求情:“韩先生,饶过他这-次吧,我们再认真练。”父亲见恩来求情,就饶过了韩幼侠。后来两人练功进步都很快。
第三件事情,父亲是义务授徒。他说:“武艺是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因此,他教武不收学费,一些家境贫寒的弟子,不但不用交费,有的还吃住在武术馆。武术馆兴旺时,吃住在武术馆的多达几十人,而且因练武消耗大,吃得多,还要吃得好。穷文富武”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父亲不宽裕,靠什么维持武术馆呢?一是父亲的名气大,资助者不乏其人。二是名人的子弟拜师时送厚礼,父亲也不推辞。比如袁克定第一次拜父亲为师时,’就送上了一只纯金的小金马和一箱银元。侠姐说:父亲只要手头一宽裕,过年时就在桌面上放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满了两块为一摞的银元,谁家有困难,只要说一声,就可拿走一摞。父亲的师弟、著名的武术家和武术著作家姜容樵在1930年所著的《当代武侠奇人传〉里写道:“他(指父亲)生性任侠,轻财仗义,慷慨好施、毁家荡产也不在乎。直到现在还是这样老脾气,哪怕穷得一文也没有,也不肯说一句含糊话……要问他的拳脚本领,称得起一代宗师。”
父亲有两个师兄,一个叫刘锦卿,一个叫刘潮海,他们平时和父亲一起在武术馆授徒,吃住都在武术馆内。有一年临近年关,刘锦卿没有到武术馆来,父亲正纳闷,忽见刘锦卿的妻子哭着跑到武术馆,父亲一看知道情况不妙,跑到刘家一看,原来刘锦卿因没有钱过年,一个堂堂武术家养活不了妻儿老小,一急之下就要自缢,幸亏被邻居救了下来。父亲安慰了师兄一番,回武术馆取出几块银元交于刘妻。在送刘妻时,忽然看到周恩来正抱着侠姐在玩耍,便把侠姐接过来,要将她手的银镯子哄下来送给刘妻,并嘱咐送到金店兑几个钱用。可是,侠姐年幼不知人世艰难,又哭又闹,说啥也不肯,这时周恩来急忙耐心地对小侠姐说:“小师妹,咱不戴那个,戴那个勒手,怎么练武啊!”侠姐平时最听周师哥的话,于是小侠姐就很不情愿地把银镯子摘了下来。
第四件事情,民国六年正月十二日是父亲四十岁生日。曹锟、冯国璋以及天津各界名流都驱车前来为父亲祝寿。父亲一再对弟子说:“不要买什么礼物,买点花炮放放就成啦。”傍晚时,父亲和众弟子来到院心,在欢乐中放烟花鞭炮,周恩来抱着小侠姐,侠姐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高兴得手舞足蹈,突然侠姐的衣袖内冒烟了,手臂一阵灼痛,便哭喊起来,周恩来“哎呀”一声,赶紧把侠姐身上的火星扑灭。放完鞭炮,父亲和众弟子共进便宴,然后在室内寿字中堂前,一起合影留念。
周恩来能按照我父亲的指教,对自己练功非常严格。站桩是形意、八卦武术的基本功,一站就是个把钟头,一动不动。站的时候,头、肩、腹、胯、腰、手、肘、膝、足及意念都有严格要求,非常枯燥,非常吃力。一些弟子总是轻视这些基本功训练,急于学习技击套路招式。而周恩来则遵照父亲指授,一丝不苟地认真去练。练完功之后,别人都纷纷离去,周恩来常单独留下与父亲叙谈,论时局,谈前途常到深夜。一次,父亲忽然想起祖莹尚无堂名之事,便要那些来自南开学校的弟子给起个堂名,有几个学生说了父亲都不甚中意,周恩来沉思了一会儿说:“韩九师堂”吧。您看可不可以?”父亲听后细细品味不禁连连叫好。于是父亲请来石匠,刻了三块“韩九师堂”石碑埋到莹地里。周恩来以勤奋好学、刻苦练功博得父亲的喜欢,更以忧国忧民、宏伟志向取得父亲的信赖,他们既是师徒,又是知已。
有一次不等周恩来练功,父亲便把他叫到客厅,从柜子里取出那把十分珍爱,不轻易示人的宝刀——“僧王刀”递与周恩来说道:“翔宇,这是僧格林沁所用的战刀,这把刀我是轻易不肯拿出来的,今后你就用它练功吧”。周恩来接过刀来一看,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果然是少见的一口宝刀。这把刀周恩来一直用了三年多。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因为是总理使用过的宝刀,才被派出所保留下来,返还给我侠姐,可惜其他长短器械均被当做四旧一扫而光了!
后来,周总理逝世后,他的警卫员孙吉树同志曾到小侠姐家中叙谈,他对家姐说周总理的形意八卦功夫直到建国后仍很深,警卫班练擒拿时,总理常给他们纠正动作,高兴时还为他们练一趟八卦掌。
父亲有一个弟子叫岳润东,是比周恩来晚入学一年的南开学校的学生。当他来武馆拜我父亲为师的那一天,父亲得知他是岳飞的后代,非常激动,竟单腿点地下拜。父亲平生是最钦佩岳飞的。岳润东的父亲是个庄稼人,我父亲对老先生也非常敬重,彼此成了莫逆之交。岳润东到武术馆后,父亲把他当亲儿子一样,言传身教,并承担他一切学习、生活费用。岳润东在南开学校毕业后,父亲鼓励他不忘先祖,于是他便毅然投笔从戎了。
父亲对来武术馆从他学艺的众弟子都能做到沥血传真技。父亲说过,凡是来武术专馆习武的学生,我必尽心竭力,因材施教,传以真技,绝不误人子弟。因此,父亲总是言传身教,授之拳术,讲明拳理,演示实战。这是一般保守拳师所做不到的。所以使随父习武者能在短期内心领神会,学得真谛奥蕴。
父亲自办武术馆,授徒传艺获得成功。对此虽深感快慰,但时刻未忘在国人中推广国术,于是,他要他的弟子于文治、梁镜尧(此时周恩来已到日本留学了)等南开学生起草〈敬告国人练习形意拳提倡武术书〉,在报上发广告,号召大家学形意拳国术。此书稿尚保留着,抄录如下:
举国昏睡,行将倾陷。有清醒之脑筋者,惟今日青年之学生;有纯洁爱国之思想者,惟今日青年之学生。时事蜩蟾忧心为捣,学生安能不急起而为爱国之事业乎。然而学生在修学时代,欲为爱国之举动,德育智育而外,尤赖体育以施引爱国之术。特培养体育,决非学校数小时操法所能收效焉,当以其为练习形意拳乎。考此拳传自岳武穆,精于攻击……韩慕侠先生幼精此道,壮游江湖,与国中各门著名武士相研究,未遇有出其右者……先生不惟艺精而且志大,常恨习斯道者不知珍重,多有为个人之护役走夫。先生每欲痛洗此卑污之思想,提高武士之人格,推广武术之应用,变个人之护夫为国家之干城。尝欲创立武术学校,〓国人皆得斯道,以备御敌人之用。惧恨力不足,和者乏人,有愿难遂。但先生此志愈久愈壮,未尝稍懈。今拟甘尽义务,广纳来者。碍限于地势,不能容集多人,如有志愿练习此术者,即来宇纬路韩寓练习,亦无任欢迎之至。而助先生之教授者,有李君存义、张君占魁,车君泽武、张君振声、刘君潮海、刘君锦卿、诸若皆精武术者也。鄙同人等承先生之意,特仰周知。阎鸿业捽介侯李公九迟华章刘萌枢赵恩元何树新梁镜尧于文治刘元善同启
广告一登,果然又有多人前来练武,父亲很是高兴。父亲在办武术专馆之时,仍念念不忘为强国强兵,建武备学堂。从退出武士会起,壮志一直未泯.。民国八年(即1919年),父亲上〈万言书〉于当时的代大总统冯国璋,恳请冯助他创办武备学校。父亲写《万言书》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于是他先从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写起:
冯大总统台鉴:向仰光霁,时申饮慕,企德怀风,惟日久矣。今仅以委质之愚诚以近渎左右。窃尝怪欧我告终以来,当此和平会开幕之际,而美国以和平首倡之国,反大扩海军军各。其他如英法各国,亦未尝稍减其武事。至日本更日孽尊于军备,若有不足者。似此世界所谓和平直梦想•耳。和平既不可期于今日,战事定见于将来,欧洲虽终于成,亚洲将陷于争。弱肉强食早为天演,强权公理已成公例,以中国之危弱,能与人旋持于成争乎?苟不速谍自强之道,犹事纷攘不已,难免分灭之祸矣。欲强中国策,当出于清内乱,除个人权利之争,共为同舟之济。然后协力对外,庶国可强。然著此奇功,必先求根本之计。根本之计,要在造就武备人才,培养后进。人才已足,然后振兴军备,军各已塔,其他事业自相形而作,中国自因而强也。但人才之造就,须设立武备学校。学校广立,人才自应不贫于求。侠也不才,尝以此为怀。”
父亲以他自己从武二十多年的体会,深信形意拳术的威力是巨大的,他在〈万言书〉里继续写道:
于是知武术一道尽于中国形意拳矣•始悟洗病夫之耻者斯术也,赦中国于危亡者在乎此也,故侠散云此拳用之于我争,能操最后五分钟之胜利。侠尝谋提倡此道,使国人尽得斯术,以为强国御外之计,此侠之索志。想我公果俱此志,当此纷攘之际,正可展其怀抱,谋强国之事业立功之”。’
尽管父亲有尚武立国的满腔爱国热情,但也知道自己势孤力单,他的抱负可能实现不了,然而他觉得虽败犹荣。于是他又写道:
“却彼强敌,安我族类,措国家于泰山之安,登斯民于社席之上,此乃万世不拔之尊荣。侠尝谓匹夫奋于草野,虽败亦荣,因非其志不坚,乃力不足耳。故后世未尝埋没失败之英雄。如位极至尊者力足以有为而无所立,此真有失败之耻矣!宜后世无闻焉?公若不乘此良机竭力图功,则时乎时字不再来也。"
为了表示赤诚的心,父亲在最后写道:
“侠本武夫,颇明大义,不有所恃,焉敢大言以欺我公。如公以侠言有可采,倡立武士学校,侠甘愿竭其绵薄以效公命。至谋衣食之计,求升斗之禄,侠虽贫寒,非所志也。前者王公芝祥、陈公光远、吴公光新,曾以函招,许以位置,皆谢而不就,盖因志不同也。晚食当肉,颇安温饱,日与二三知已往来研究拳未,颇快意志诚。……”
然而,《万言书〉呈上之后,犹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当时的北京政府,正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馄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疯狂争夺权位的时候,谁能顾及建什么武备学堂呢。冯国璋很快被徐世昌赶下台,转年即殁,父亲的抱负终成泡影。父亲每讲到此事时都悲愤地说:“我空有爱国心,却无报国门,有愿难遂啊!”
韩慕侠武术专馆誉满京津。1918年夏天,天津博物院召开了北方各省著名武术家武术表演大会。应博物院院长华学泱先生之邀,父亲率武馆众弟子参加此会。大会开幕时,人山人海,连那些外国驻天津使节也都纷纷前来观看。武术表演开始时,数十名武术家不分派别、拳种,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功夫进行精湛表演。当轮到父亲的女弟子乔咏菊、乔咏荷表演时,把大会推向了高潮。第二天,报纸以《击技精熟〉为题进行报道说:
武术馆击技之部约女武未家乔咏荷、乔永菊二女士到馆演技,已志前报。昨日,二女士练习剑末、拳法各一次,二女士所练,剑法纯熟,拳法精稳。在场诸君,无不击掌称赞。吾国女子素弱,近年始于体育稍事研究,此次得二女士如此提倡,则女界尚武之风,将来必异常发达矣。”
父亲在大会上表演了形意拳、八卦掌、双头蛇和连环枪。还应博物院院长之请,在热烈的掌声中,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由国际战争讲到国内武术之弊端,武术之重要、武术救国之至理,亦讲了武术界如何求同存异,共谋大业的愿望。历时一个月的武术表演结束后,天津博物院根据各武术家表演,颁发了用苍玉所制武士奖章数枚。父亲所率与会的十三名弟子均获武士奖章,博物院而独以武师奖章赠与父亲。
事后,父亲的弟子、南开学校学生梁镜尧特制插屏一帧,真实地记录了这次盛会。文曰:
民国七年夏天津博物院开成立展览大会并召集北数省技击大家数百员萃于一场演习武术一月以资互相观摩技擢其尤名曰武术馆博物院长华君学沫邀请慕侠先生先生率男女弟子莅会先生每演习全场肃然目为之眩尤以先生所传女弟子两乔女士为全场生色纠纠武夫退避三舍中外来宾叹为观止闭会后男女弟子得武士奖状者十有三人以先生非特个人武术精娴且所授弟子均为全场称许是以知先生不独以武术见称且能以道德气节感化其弟子故有此成绩也又知先生不只能教授男生而且能传之于女子也故博物院特赠先生玉牌一面镌文曰我师玉篇曰师范也书泰誓章曰作之师礼文王世子有曰出则有师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此所以称先.生不只.以武士之名而尊之曰武师也说文曰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触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夫牌以玉为质是喻先生仁义智勇洁五德俱备也。
民国十年一月八日梁镜尧撰海阳周予孜书这帧“武师玉”插屏以及父亲获得的武师苍玉牌,我们至令仍保存完好。
1918年,一掌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这一历史事件,是父亲灶年时期的•大壮举。
康泰尔何许人?为何来到中国?康泰尔是俄国拳师,二米多高的个头,身高力大,他自言力能扛鼎,具有一万四千磅的力量。他除了力大外,还苦练拳术多年,自诩为天下无敌,在俄国革命前夕,康泰尔为了达到称雄世界的目的,带上夫人作环球旅行。每到一个国家,先进行武技表演,再进行拳术和拳击比赛。他走十十余个国家,势如破竹,场场胜利。不到两年功夫,他打遍欧美四卜六个国家,没输掉一场。于是康泰尔得到了“震环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中国是康泰尔环球旋行,荣归故里的最后一站。康泰尔知道中国是武术之国,中国武术为世界最上乘,他要与举世赞誉的中国武士角力,来显示他的“震环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名是货真价实的。
康泰尔到中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等地表演和角力,最后来到了北京。到京后,他下榻在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最豪华的第一层第二套房间里。稍事休息后,康泰尔就到当时最大剧场前门外第一舞台进行表演。表演第一天是1918年9月3日。表演第一个节目是“扎钉”,康泰尔把十多枚长长的铁钉一枚枚用手“扑!扑!扑!”地拍进一块木方里,然后再用手“吱!吱!吱!”地拨出来,康泰尔还得意地“咔”的一声把一枚铁钉折为两截。第二个表演节目是“蹬石磨”,康泰尔在舞台上撒一层碎玻璃,然后赤背躺在上面,手托一盘石磨,脚登一盘石磨,最后是上来十个人,五人一拨分别爬到石磨上,康泰尔却纹丝不动。第三个节目是康泰尔最得意的一个。他把一条长长的铁练绕在脖颈上,铁练的两头通远甩在左有两边,三十名汉子分两边,拽住铁练用力猛拉,象拨河比赛一样。铁练咔咔作响,环环入扣,康泰尔被拽得面红耳赤,眼球外鼓,突然,康泰尔大吼一声,将头向左右一摆,两边的人登时趔趔趄趄站立不稳,接着他向后一退,头猛然向后一仰,那三十名汉子便撞成一团,纷纷倒在康泰尔脚下,康泰尔却狂笑不已。他这些表演,无非是吹嘘自己力大无比而已。一连表演数日,盛况空前。康泰尔更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于是便利令智昏地要在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五色土”举行环球大力士第二次赛武大会。“五色土”是个平平展展的土台子,据说是由五种颜色泥土构成,代表整个国土,是历代皇帝祭祀的地方。康泰尔选择在“五色土”比武,就是为了让世人看看他是如何在中国皇帝祭祀的地方打败中国武士的。那么,为何叫环球第二次赛武大会呢?因为先前已举行过第一次了。第一次大会情况如何呢?1918年9月12日〈顺天时报〉有过简短介绍:“西历一千九百零八年,万国大力士在英属非洲比武,与会者共有十四人,是日欧州各国电报均停止四小时以侯胜负之信,各国人民之环侯于各处电报局者共有数百万人之多,足见西人之尚武精神何等注重。”
康泰尔决定举办第二次万国赛武大会,于是就电邀各国力士与赛,不久,康竟收到二十余个国家的力士回电,表示准时参赛。9月13日《晨钟报〉刊登了一帧二十多个外国参赛大力士的照片。身高体壮的康泰尔站在正中,各国大力士双臂抱胸分站于康左右。康泰尔主要是想与中国武士角赛,但当时中国没有官方的武术组织,只有天津中华武士会唯一的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于是康泰尔便致函邀天津中华武士会与赛。在比武之前,康泰尔每天还在“五色土”表演一场。
为了给第二次万国赛武大会造声势造舆论,从9月11日起,北京不少报纸头版都刊登了赛武大会的广告。其中,《顺天时报〉的广告最为详尽,在头版正中:
中央公园
万国赛武大会
(阳历九月十四日星期六十五日星期日十六日星期一)
▲环球大力士第二次赛武大会
▲与赛者共有二十余人之多
▲本会预备小金牌十座大金牌一座
▲请看鹿死谁手
……今康君由俄来华,历游沪、汉、津各埠,无不欢迎,前数日在第一舞台献技四天,所献各技均属空前绝后,警人视听,当康君在该奔台演技时,各国及中国武士之欲与较量者实繁有徒,康君以该舞台地方狭促,恐有性命危险之处,况未得各该国领事准许,未敢应允,今康君鉴于欲与较量者之多,当即拍电约集各国大力士假座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第二次大会,凡各国及中华人士之有力者均定于此数日内到会与赛,诚世界武术之大放光明也,千载一时,幸勿交臂失之,当知二十世纪享世界无敌大力士之盛名者固属谁氏。
外请双石少林五虎各会加放广东焰火、新奇电影,并放大气球、文明新戏。
(每日下午一点开会,十二点散会,门票概售一元,日夜只须买一张票。)
以上就是《顺天时报》的广告内容,可见当时赛武大会热闹非凡。
《晨钟报〉广告还补充说:
“敬启者凡中华同胞欲与会比武者,请先与中央公园事务所接洽。如本人不愿出名者,本会预备有黑纱假面具,本会亦不将其姓名宣布,有欲于比赛胜后,宣布姓名亦可办到。”
天津中华武士会接函后即商与赛大事。我父亲原是武士会创始人之一,后因自己办武术专馆退出了武士会。参赛之事本与父亲无关。但因父亲武功好,故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和张占魁多次到我家邀父亲参赛。后父亲谈到此事时说:“侠虽不欲问其事情,但事关国体,义不容辞,遂允与往赛。”父亲时年四十二。母亲知父亲参赛后,心情既兴奋又担心,母亲知道父亲武功绝伦,获胜的可能性很大,胜了既可为国人扬眉吐气,又可光宗耀祖。但她心里明白,打插毕竟有性命之虞凶吉难测啊!她天天在焚香祷告。父亲临行前,再三嘱咐母亲不要流泪,不要送行,不要惊动众弟子。然而父亲进京打擂之事弟子们早就传开了。出发那天,随他练武的南开、北洋女师的学生诂假来为父亲送行,他们依依不舍地紧随父亲到天津北站,直送父亲登上进京的列车。天津武士进京与赛之事9月13日的天津〈益世报》报道说:
“此次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大会,所遨集各国大力士共有七国二十三人,均系著名武士。天津中华武士会以吾国武术一门最为擅长,未便他让,已于前日约山东等武士五十余人到京,欲与各国力士一为较量,闻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已七十余岁,门徒极多,此次来京,必与各大力士决一蜂雄。”随后〈益世报〉乂写道:“王俊臣、李剑秋、张远斋、韩慕侠四人武技最精,被公推为角芥领袖。”
父亲进京以后,一个人径直向中央公园走去。父亲对打擂之事未敢有丝毫的轻敌,他是按我国古代兵书去做的:“两师未合,先侯敌之情,故其遇智偏才皆可见之”父亲来到“五色土”,台下站了很多人,台上空无一人,康泰尔等还未到。父亲见台上有两个大木箱,知是康泰尔表演的器具,他一跃而上,搬动木箱掂掂重量。不一会,康在众洋力士的簇拥下趾高气扬地来了。父亲在台下看康泰尔表演,见康果然力大无比,不由心里暗暗吃惊;又仔细察看了康的动作,心里便又有数了。看后便回了投宿的华兴旅馆。
就在即将开始比武时,中华武士会到中央公园大会事务所签到后,派代表王亦韩武士与康泰尔谈判比武条件,康泰尔心想中国人个头小,只要我抓住你,不管你武功多高,也休想活命。于是他提出比武以将对手携起抱持三分钟者为胜,王亦韩根据众武士意图提出:双力比武必须在五分钟内决胜负,死伤勿论。康泰尔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好,双方拟定了一份生死文书。
自康泰尔签定生死文书后,被我中华武士为国争光的凛然正气所震慑,甚感惶恐与后悔。于是他送厚礼勾结当时的警察总监吴炳湘和步军统领李长泰,强行把比武改为演武,所谓演武就是讪过各自的表演区分高低名次。9月16日的北京《顺天时报》写道“天津中华武土会此次应万国赛武大会之召,到京参与原拟与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君比赛,为我国武术大放光明,不意临时奉瞥察总监之令,谓中华武士到京与赛,热诚爱国之志甚可嘉,但比赛武力势必不能相让,恐有生命之虞,故许改为演武。”康泰尔想得很美,他想在演武中通过他的气力和金钱收买,既保住他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还可席卷大会设置的十一面金牌荣归。
众武士及我父亲对警察总监等人的无耻行径强烈不满。父亲愤然地说:“生死何足惜,倘不一角,致康君携奖而归,直视我国为无物矣!”父亲提议这擂不打也得打,警察厅不让,咱们就到六国饭店去。于是,父亲与师父张占魁、师大爷李存义、师弟王俊臣(时任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武术教员)四人当晚八点多钟直奔六国饭店去会康泰尔。
康泰尔听到中华武士会的武士找他,料到是有关打擂之事。见而之时,康泰尔故作热情,说了声“你们好!”便伸出手来欲与走在最前面的父亲握手,父亲刚要伸出手去,突感对方有诈,于是还了一个中国武士常用的双手抱拳礼。康原想趁握手时,杷对方的手骨捏碎,不料父亲急中生智,使康的阴谋成了泡影。互通报姓名坐下后,父亲问康,为何要将比武改为演武?康推说是警察总监不准,奈我何事。接着便谈到武术之事,康先吹嘘自己武术如何了得,未遇敌手。父亲针锋相对地谈了中国武术如何之精妙,并对康说:“如果较量的话,不用我师父和师大爷,我只用一只手便将你击倒,而且让你不知是怎样被打倒的。”康泰尔轻蔑地一笑说:“韩先生是否在儿戏。”父亲马上说:“康君如若不信,可马上一试如何??”康泰尔勃然大怒,斜视父亲一眼,咄咄逼人地说:“你个头太小,一动手,我抓你,就象抓一只小鸡一样,不抗打!”其实,我父亲个头一米八多,在我国是高个了,就是在外国也算是中等个头了。面对康泰尔的猖狂,父亲反唇相讥地说:“我没有金刚钻,也不揽瓷器活,我平素专打大块头,我摔你,就象摔一只死耗子一样,不费劲!”康泰尔一听气得哇哇怪叫,象一头发怒的凶狮,在房间拉开架势,准备拚命。他向父亲喊道:“韩先生,请进招!”父亲沉静一笑说道:“还是客人先进招!”怒不可遏的康泰尔一个左直拳朝父亲打来,父亲向旁一闪,把这致命的一拳避开了。康见第一拳落空,霍地伸出了右手,直奔父亲的咽喉掐来,几乎同一刹那,父亲用八卦掌的“挑掌”往上一撩,康泰尔这一凶招落空。他更红了眼,翻手就抓父亲的手臂,康泰尔想凭自己身高优势,只要将父亲抓着,悬于空中,任你有天大本事也无济于事,然后再把你摔个半死,这也是他周游世界角力获胜的诀窍。然而,我父亲也阜就想到了对策,康泰尔虽力大无穷,而他致命弱点是笨拙,反应慢,跟他比武,灵活、快速就可智胜。当康泰尔伸手要抓父亲手臂时,说时迟、那时快,父亲就在这一瞬间,用左手仰学延康的右臂向前一穿、一缠、顺势一掳,就将康的右臂带入怀中,这时康猛力向回挣右臂,父亲趁机用了一个“八卦转环掌”架起康的右臂,左脚向前一个“趟泥步”,致使康泰尔脚下无根,这就是父亲教学中常说的与别人交手时的绝招,使对方脚下失重,只剩一条腿,自己变成了“三条腿”意思就是使对方重心不稳。就在康泰尔身形一晃,失掉重心之时,父亲动用“天魔小丑皆罢休,铜墙铁壁一齐摧”的“颤掌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碑劈石之力,双掌如“虎扑形”重重地击在康泰尔的前胸华盖穴上,父亲的颤掌掌力同康泰尔夺臂之力合在一起,轰隆一声,康应声而倒,跌出丈外,如半堵墙壁坍塌下来。康泰尔“呀”的一声惨叫,呕吐不已,晚餐的美食全翻吐一地。康泰尔仰面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只剩下喘气之力。父亲喝叫康泰尔站起来再继续比试。父亲之所以要再比,缘万国赛武大会有大小金牌十一面,能赢康泰尔一次奖一面。父亲十一面金牌都要,故非与康泰尔比武十一次不可。康泰尔连连求饶,表示认输。父亲当即令康把世界第一大力士标榜撤消,十一面金牌全数让父亲。父亲他们得胜离开六国饭店,已是深夜了。
我长大后曾问过父亲,当年为何能不过三个回合就把康泰尔打败?父亲亲口对我说:“康泰尔的力气虽大我四倍,可我的速度快他五倍,他焉有不败之理。”每当谈起此事时,父亲当时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父亲击败康泰尔的第二天,北京各报含蓄地登载了中华胜利消息。《顺天时报〉写道:“……并转述俄国大力士之意,谓久佩中国武术之精,不须比赛亦早已心服云云……”同一天的《晨钟报)说道:“迨至前日,康等遂一败涂地,虽未详战胜康等者为何人或即为某等,亦意计中事也云云”
父亲击败康泰尔的第二天,也正是把比武改为演武的一天。那天“五色土”人山人海,警察总监等一帮达官贵人也在场。康泰尔不敢露面,中华武士会的武士硬把他“请”了出来。演武之前,先由中华武士会的代表王亦韩发表演说,王亦韩在演说中谈到了中华武士会此次到京宗旨有三端:“首在与康大力士比武,为我国武术大放光明;次则此次赛武所得抽成之款愿助捐徐属兵灾,故勉尽义务以助诸君雅兴;三则与京师人士提倡国粹,振我中华……”。
王亦韩演讲完毕,演武开始。首先上场表演的是刘楚轩的八式拳,卞蠡洲的十二洗锤,两人的精彩表演引起台下掌声四起。接着是韩怡庵的连环枪;秦月如的六合枪、四门龙形朴刀;齐励学的虎头钩;李呈章的连环拳、拦门枪;李剑秋的八式拳、青刚剑;李星阶的新形剑、拆拳;靳振起的杂式锤、十绝剑;张世广的八卦双刀,李子杨的锁口枪、行步六剑;王俊臣的进步六剑;张福仁的双戟;韩慕侠的四把拳;王俊臣、张世广对击三才剑;赵华亭的八卦刀;胡仲三的春秋大刀;胡仲三、张福仁的地趟刀……表演一个接一个,叫好声一阵连一阵。中华武士会表演最后一个最精彩的节目是我父亲徒手夺双刀。首先出场的普名武术家张世广,他手持双刀,在舞台上舞耍起来,寒光闪闪,满场生辉,观众掌声阵阵。随后,我父亲一个旱地拔葱跳上台与张世广对打起来,只见一个手持双刀连杀带砍,咄咄遍人,一个赤手空拳,翻腾跳跃,有攻有守。两人厮杀几十回合仍不分胜负。徒手夺双刀本是我父亲最擅长的,可今天他的对手是著名武术家,加之擂台狭窄,双刀总是夺不得,可张此广也伤不着父亲一根毫毛,观众无不鼓掌欢呼,场上气氛达到了白热化程度。9月16日《晨钟报〉报导说:“又有一中国武士以空手夺双刀,因台上地窄,不敷施展,故虽未夺得而武技已甚佳,康力士观之大为咋舌。”
中华武士会演武半小时后,外国武士开始表演。康泰尔表演了两个节目第一个是举铁球,他大吼一声把一个号称一万四千磅的巨大铁球举起,并在台上来回走动,显得不怎么费力。第二个节目是举钢轨,他先把一根丈余长的钢轨举起,再每端各攀上五人,然后绕台走了一圈。康泰尔在台下阵阵叫好声中下台。康离去后,一个叫王贵臣的武士跳上来,围着“一万四千磅”的铁球看看、敲敲、踢踢,他一弯腰,居然也把铁球举了起来。他又将铁轨举起,每端攀六个人绕台走了数圈。接着他又朝那堆干余斤铁链走去,用力一拽,将铁链拆为八节。'原来铁球是木制的,外边包上一层铁皮,重置只有几百斤。铁链有多节是锡制的。王贵臣武上大声笑道:“诸君,这些玩艺全是假的,康力士尽赚人!”活音刚落,又有好儿名军人上台,举铁球,折铁茶,哈哈大笑,顿时场内乱作一团。羞愧万状的康泰尔想乘会场大乱逃走,此时父亲一跃登台,大喝一声:“康泰尔,哪里去!”康一见我父亲,即瘫钦地在。父亲要求康泰尔把昨晚被打败的情况当众作一说明,康连连答礼说:“我这就说,我这就说“”他慢腾滕地站了起来,看我父亲不注意,趁台上台下乱作一团,突然从擂台席缝间溜足了。父亲见状一笑,也不追赶,此时台下观众看得真真切切,全场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至此,第二届万国赛武大会就这样结束了。
父亲他们在离京和到津时,,都受到盛大的欢送和迎接。著名的武术家金警钟先生在1933年出版的〈国术名人录》中写道:“韩离京时,欢送者甚众,抵津时,欢迎者尤众,可谓荣矣。”父亲回津时,母亲带着五岁的小侠姐,与父亲众弟子一道至天津北站迎接父亲凯旋归来。当时,整个站台人声鼎沸,鞭炮锣鼓齐鸣,盛况空前。
康泰尔在返回俄国前夕,与夫人一道曾至天津拜访我父亲,他因无我家的地址,便找到中华武士会,见到了李星阶武士。康泰尔对李兴阶说,赛武交了朋友,他拜访韩先生,就是想与韩先生交个朋友。李星阶武士出于对夷人的鄙恨,讥笑地对康泰尔道:“你还要跟韩先生交朋友,他正找不着你,他还要打死你呢!”康泰尔一听,无可奈何地走了。
康泰尔离开天津时、煞费苦心地炮制了一份〈致中华武士会书》送到天津《益世报〉,在1918年9月29日全文登出,编者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括上“无赖”二字,以示嘲弄。全文如下:
《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致中华武士会书》(无赖)
中华武士会诸君公婆:鄙人远来贵国,开万国赛武大会,本欲以角力斗技增美誉,而播荣名。不意铁球铁轨诸把戏为诸君破,以致一鸣铩羽敛翼而退,不敢请试他题。然谓鄙人寡识而退让则可,谓鄙人贻羞于失败则不可缘。邮人虽远隔数万里,稔知贵国事事皆有名无实,警察厅所以保民则反扰民,军队所以卫国则反制国,官僚所以敷政治而如散瘟灾,政府所以安国家而备施茶毒,开国会代表民意而民意倍见摧殁,称共和为民权而民权愈遭蹂蹒,如此种种,更仆难数。总之,贵国之率无一名实相副者。那人因此以为贵国之武士会亦必如其他各物,事率率皆虎皮麟楦,徒有其形,虽似磨砺以须,不过银祥蜡枪头而已。故思以假应假,博得虚名,名或而利即随之,足已与贵国伟人相比较,初不意青会诸君皆能求实,认真,高出他界远荏。耶人佩服之,恭敬之,故甘心退让,成诸君美誉,以稍增贵国光也。谨布片言,诸维朗案。
俄国 康泰尔启
我父亲战胜康泰尔赢得十一枚金牌全部献给了中华武士会。经过武士会研究,为表彰父亲的功劳,决定把大金牌赠送给父亲,其余十面小金牌按照父亲的意见,存于武士会,俟后有与外人较胜,以此奖之,10月10日,武士会开庆功大会,由会长李存义把大金牌赠与父亲,并亲手将其缀于父亲的上衣之上。下午,父亲携大金牌回武术专馆,弟子们个个扬眉吐气,眉飞色舞,随后,大家提议请河北公园照相肆摄影师到武术专馆照相留念。父亲靠正中八仙桌上首坐下,桌子上于中间端端正正摆土大金牌,再上方是达摩剑和达摩像。侠姐立于父亲身前,众弟子分立于两侧。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我家还完好地珍藏着。
河北公园照相肆拍完照后,为了广为宣传这一光荣事件并借以招揽生意他们把那张照片加洗放大,又把父亲舞剑肖像索去,一并摆在橱窗里,以致每天围观者不绝。著名武术家金警钟先生的《国术名人录〉中写道:“著者(即金本人)曾于河北公园门前照像肆,购得韩师舞剑肖像摄影一帧,迄今视为珍宝”
令人感兴趣的是鼎鼎大名的康有为先生和康小八两人于1918年10月3日著文天津〈益世报》,对康泰尔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并在报上写明不受稿酬。现将原文引录如下:
康有为康小八合致康泰尔书
压尘
昔人云识时务方为俊杰,能量力斯称君子。今法假力士之名出言狂放,抉缚鸡之技自号千斤,有眼无珠藐视中华,思之今人痛恨。汝个人之名誉固不足惜,所可痛者我康门中因此坍台耳查我康门非文即武,文有荃人之称,武有壮士之誉,文则满腹经纶,保皇室无二心;武则浑身铁骨,入刑场不变色。不意法甫经摧挫遽尔潜逃,我康门一姓从兹扫地矣。西厢句有银样蜡枪头者殆汝之谓欤“爰于某日已撰汝于族外,我大好中原从兹无小子啖饭地矣。小子有志即应远涉重洋,吾辈则当引郑庄之誓曰:“不及黄泉毋相见也”。
(不受酬)
父亲在万国赛武大会间击败康泰尔,是我国武林史上件大事。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中国雪耻的日子.天津名士郭登瀚于1920年10月用一块黄绫绸缎撰文记录父亲赴京打擂的全部经过,并精心制作极其精美的纪念插屏一帧.把撰文和大金牌镶嵌在插屏之内。撰文为楷书,内容如下:
康泰尔者,俄国之大力士也。力能屈钢轨断铁链。据报云:力胜一万四千磅,遍历欧美比武、角力无出其右者。戊午夏来我国,售技于津沪间,每一献技,观者惊绝。是年秋开万国赛武大会于北京中央公园,函约各国武士,并备小金牌十,大金牌一,以奖最后之胜利者。津门武士会武师之汇归也,得信后正复退于力畴抵御,韩先生慕侠独毅然愿往。八月初九日晋京赴会,当被警厅劝阻,恐伤人命致起外交。先生抚然叹曰:“生死何足惜,倘不一角,致康君携奖而归,直视我国为无物矣。”乃径谒康君于六国饭店。通刺后,略谈戒国武术之精妙,康君诩诩然有轻色,遂各交臂作势。迄未支撑格拒,而康君已仆矣。康君达人故未再角,奖章全数让与先生。先生受而献于天津武士会,作为永久纪念,可见先生之事,非为一已荣耀之争,实为天津武士会名誉之争,意即为我中华民国国粹之争也。戊午年冬十月,天津武士会以大奖章归先生旌有功也。
庚申冬十月天津郭登瀚拜记
父亲击败康泰尔所获之大金牌和那块“武师”玉牌,在1986年全国挖掘传统武术成果展鉴会上的吉林馆内,先后在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两次展出,参观者甚众,博得中外人士高度赞扬,有的还拍照留念。
父亲击败康泰尔,名声大振,被人们誉为“北方大侠”关内、关外的武术组织及武术界人士均欲邀请父亲表演绝技并目睹“北方大侠”之风采。当有吉林省民间武术组织通过父亲的弟子于文治(吉林省榆树县黑林子人)请到父亲及数弟子莅吉,下榻临江门旅社。次日在吉市后鱼行运动场进行了表演。
应吉林武术组织及各界知名人士之请,父亲同意在吉林省开办吉林武术馆,义务授徒,并任名誉馆长,父亲得意弟子于文治,车振武任拳术教师,兼吉林一中、毓文中学和模范小学武术教员。吉林武术馆大匾一挂出,不想竟有百余人前来报名。建馆的第一天,召开了“吉林武术馆成立大会”师生和当地各界人士合影留念。84年,尚健在的吉林省桦甸市退休教师刘崇坤亲口向我介绍当年情况说:“韩师慕侠威望甚高,名气极大,来占表演,艺惊全场,轰动了江城。”他又说“我当时正在学校读,热爱国术,便拜于文治为师习武。”
吉林武术馆的建立,使韩氏形意拳、八卦掌在吉林得到传播。
父亲和南开、女师的学生弟子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周恩来、刘清扬等学生的爱国思想和行动,确实给父亲以巨大的教育和鼓舞。1919年,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天津学界立即声援支持;爱国学生举行罢课,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集会讲演,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拒绝巴黎和约签字!”等口号。当时天津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主要有两支力量。一支是以周恩来、马骏等为代表的南开爱国学生,他们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一支是以刘清扬、郭隆真、邓文淑(颖超)等为首的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爱国学生,她们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刘清扬被选为会长。
天津学生为了把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斗争引向深入,他(她)们决定在天津河北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发动社会各界支持爱国学生的斗争。在“国民大会”召开的头天晚上,刘清扬来到武术专馆对父亲说:“老师,明天我们在河北公园开国民大会,您德高望重,请您参加大会,支持我们!”父亲听后高兴地说:“你们学生了不起,干大事了!咱这武术馆的弟子不少是南开的和女师的,支持你们义不容辞,明天我一定携同众弟子到会助威!”第二天一早,父亲率领弟子们来到河北公园,公园大门上悬着巨幅横额,上书“国民大会”四字。进了公园,中心一个亭子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振民气合民心万众一心”;下联是:“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看了这幅对联,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下午一时,公园聚集了几万人,国民大会开始。首先,南开学生马骏上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话毕,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不断高呼“还我山东!”“共救国难!”等口号。接着刘清扬昂首阔步走上讲台,以洪亮的声音代表女界爰国学生讲演,她说:“本日开会,最关紧要者,有两个目的,一为要求商会罢市,电请政府严办卖国贼,以平民愤;一为保护各省爱国学生,不得加以逼害。倘政府无正当办法,誓死不能开市、上课……”她的讲演,不时被掌声和口号打断。随后,天津商会在爱国学生的感召和敦促下,正式宣布了罢市。父亲通过参加学生的爱国斗争活动,也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并对学生的爱国精神深表钦佩。
随着斗争的深入,周恩来、马骏和刘清扬等学生领袖认识到,要发动群众,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必须有舆论工具,需要办报纸。他们为了筹款办报,经商量决定再一次在河北公园搞义演募捐。父亲知道后,高兴地对刘清扬、周恩来说:“你们学生编剧搞义演,我可以从中协助,带弟子练武搞义演。”当周恩来、刘清扬感谢父亲对他们的支持时,父亲却诚恳地说:“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你们干的是真正的大事业,我作为一介武夫,尽绵薄之力,责无旁贷。”父亲还请张占魁、李存义两位老武师一起参加义演。义演那天,先由刘清扬讲演,接着父亲第一个出来表演,他表演了韩氏八卦掌、八卦刀和形意锁口枪。张占魁已年过半百,走了一趟北派八卦掌。李存义年过花甲,但宝刀不老,仍精神抖擞地表演了单刀和五行连环拳。接着弟子们纷纷上场,刘清扬表演了八卦剑,女师弟子“二乔”姐妹也作了精彩表演。最后,由父亲与弟子集体表演了最最精彩的“打瞎蒙。”这是父亲练了多年南拿手好戏。首先由父亲上台,他拿出一条毛巾,请台下观众结结实实地把他眼睛蒙好。接着说声“开打!”六个弟子同时跃上了台,个个象猛虎下山般围着父亲厮打。父亲左窜右跳,前拳后脚,他不但好象没蒙眼睛,而且象前后左右都长着眼睛一样,想打哪个谁也跑不了。不一会功夫,台上已烟尘四起,台下人也看得直了眼,直到六个人纷纷被打倒在地,父亲才停下了手。经过三天的演武和演剧募捐,果然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于七月下旬,《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正式出刊了。
在抵制日货的斗争中,不断发生日本浪人与奸商勾结,殴打爱国学生的事件。当局不但不制止,反而逮捕爱国学生。反动当局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天津爱国学生的强烈反对。天津所有学校学生到南开广场集合,然后游行示威,由周恩来任总指挥,到省公署请愿。父亲派所有弟子随学生游行,以保护学生。学生游行队伍潮水般地向省公署涌去,然而,省公署大门紧闭,迟迟无人敢出来。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才不得不出来一位官员讲话,并要游行学生派代表会谈。当时学生们一致推选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于兰渚四人为代表,但是四位代表进去后再也没出来。同学们知道受骗上当,义愤填膺,砸了公署的大门。反动当局出动军警对爱国学生实行野蛮的镇压。
为了营救学生代表,刘清扬决定南下各省,号召全国各界联合会声援,迫使当局放人。为了刘清扬的安全,父亲亲送她乘上南下的列车。随后,父亲前往省公署,面见省长曹锐,要求当局尽快释放被捕学生。曹锐假惺惺地说:“慕侠老师乃闻名爱国之士,今亲来公署说情,岂有不考虑之理。只是这些学生烧商店,砸公署大门,并殴打军警,不仅是闹学潮,而且触犯了刑法,故我暂时不好放人啊。”父亲针锋相对地说:“大人身为一省之长,此事定要慎重才好。学生抵制日货是爱国之举,焚毁商店乃因奸商勾引日本浪人殴打学生所致。学生到省公署请愿乃宪法允许,你们先抓了不少人不曾释放,这回又扣押谈判代表,岂不让人耻笑。省长大人比我更清楚,如今闹学潮已是大势所趋,愈抓愈厉害,愈抓愈激起民愤,遭各界唾骂,曹省长无言以对。刘清杨乘车南下后,先后到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起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声援。半年之后,迫于舆论压力,当局不得不释放全部学生代表。通过这场斗争,周恩来、刘清扬等决定赴法勤工俭学,进一步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父亲对此非常赞成和支持,在周恩来赴法前,父亲率众弟子在武术专馆前与之合影,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四、暮年时期的韩慕侠
“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以后,父亲的南开、女师的弟子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武术专馆的空气也逐渐沉闷起来。我们家的生活也一天难于一天在父亲四十五岁,侠姐七岁的那年,母亲张秀如生下了我。由于我家几代单传,父亲又是中年以后得子,当然全家非常高兴,给我取名少侠。这时,由于生活紧迫,家中不得不辞退厨师、佣人母亲生我以后没满月就操劳家务,事必躬亲,还要为练功弟子们做饭,不幸得月子病。父亲千方百计请医诊治未见好转,母亲终于瘫痪在床,父亲给我雇请了一位奶母,我从小就是吃高妈妈的奶水长大的。后来父亲连武术专馆的房租费用都难以支付,不得不于1922年将武术专馆关闭。父亲里着自己惨淡经营八年之久的武术专馆,非但没改办成武备学堂,反而连武术专馆也无法生存,家事、国事的不顺使父亲十分伤心。在悲愤中,将全家迁到南关下头鸿源里,在那里依然是以武为乐、课子、授徒。
为了给我母亲医治瘫痪病,父亲不惜重金请医寻药,求神问卜,天津南郊峰山庙(群众习惯地叫风窝庙),大殿三层,建筑宏伟,红砖碧瓦,画栋雕梁。每年四月二十八药王诞辰开庙门。这天,天津南郊的大路上行人车马络绎不绝,有些善男信女身穿素服,裸退赤足,手举愿香,头顶烈日,在30多度的高温下从城内走来,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到庙烧香祈祷,拜佛求药。这年我四岁,父亲也带我去风窝庙烧香拜佛为母亲祛病消灾。事毕后,庙内主持僧悟开请父亲到禅堂用茶,言明要收我为徒,让我从一长凳上爬过,他一边拍掌一边大喊:“快跑、快跑,白头到老”,说这是“跳墙还俗”今后可以大富大贵。在悟开和尚一番恭维之后,临行时,父亲向庙内布施了二十块大洋。
父亲的换贴九弟叫何竹青,是茶庄的大老板。和我们同住鸿源里,何家喜唱京戏,全家人经常在家化装彩唱,有时父亲领我姐弟二人到何家串门听戏,父亲有时高兴也要清唱一段薛礼叹月,“在月下惊碎了英雄虎胆……”。大家听了都说“真有黄派黄月山的味道。”何竹青的夫人何九奶奶对父亲说:小孩认个干娘好养活。父亲就让我认何九奶奶为干娘。我影绰的记得,认亲的那天,何家宾客满堂,摆酒庆贺,干娘送我一个银手镯和长命锁,还用黄色绸布做了一条开裆裤,让我从裆中钻过去,以后又用它做成夹袍给我穿在身上。据说可以长命百岁
父亲好读书,可谓博学多才,他读经史、阅乒书、习周易吹拉弹唱无所不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衣卜星相无所不通。张学良少帅及其弟学思学铭与父亲素有交往。张学铭出于敬慕父亲爱国之忐,坦荡之胸怀,他见父亲喜欢书法绘画,于是便赠与父亲一套文房四宝,其中“老胡开文”精制的高达尺许八仙墨人和一方紫砚最为名贵,紫砚的檀木盒上嵌着一块白玉,上刻棵苍松,旁边刻有“敬赠韩慕侠老师”的字款,并刻诗两句,“偶然貌得真松树,试问真松复貌谁?”据我理解诗的本意是:有幸结识-位英雄,这位英雄又象谁呢,——岳飞
父亲的“强国必先强兵,用国术练兵”的思想尽管他终身孜孜不倦,百折不回地追求,但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是无法实现得了的。在父亲近五十岁的时侯,使他精神振奋的事情出现」!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父亲:'尚武救国”的抱负得到了部份的实现。一天,张少师在天津拜访正赋闲在家的父亲。张学良劝父亲出来做点事,打算请父亲从戎东北军,用武术训练军队。父亲觉得自己创办武备学堂的宏愿不能实现,能直接用形意拳术训练军队,既是一次尝试,对自已也是个'安慰,于是父亲答应了。张良令十六军军长拨一千名士兵,组成武术团交父亲训练,并任命父亲为武术团团长。团部就设在南关下头鸿源里一号我们家中。武术团的集训地点在津西几十里之外的杨柳青镇。
父亲在训练武术团时,为区别其他部队士兵,他让每人都佩戴“武术团”的袖标。父亲在训练士兵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他用早已编好的简易形意枪法训练士兵,即把形意的五行连环枪的枪法简化后的动作用来训练刺杀,也就是把擘、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拨、挑、崩、擘五个刺杀动作,简单易学,有很高的实战价值。随后,父亲又训练集体冲锋格斗,整个练兵场杀声震天,连续不绝。
在训练中,父亲不但重视军事训练,还注重思想教育,给官兵讲近代史,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还把“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这首当时脍炙人口的老歌填入新词,以激励全团官兵。
父亲买了一辆仁轮带斗摩托车供去杨柳青训练士兵时早出晚归乘坐。父亲也常常带着五岁的我到杨柳青去看士兵训练。父亲为我做了一套灰色军服一把木枪,穿戴起来也很神气,使我非常高兴。当团部官兵在我家院心中开饭的时候,我就从室内饭桌上跳下来,到士兵当中,端起大碗去吃糙米饭、白菜汤。士兵们也都非常喜欢我。
父亲在杨柳青训练武术团近两年,目的主要是针对日本的威胁。为了破日军的拼刺,后来父亲决定把武术团编成几支“大刀队”。所谓大刀,就是二尺来长的把和不轻不重的刀片,又称为“双手带”,用八卦刀中的“缠头裹脑”等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父亲早在清未就用“僧王刀”做过实战体验,动作虽简单,却使敌防不胜防,即使不人头落地,也会使敌人臂断枪落失去战斗力。就在父亲全力训练大刀队时,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出现了。由于军饷层层克扣。大刀队领不到军饷,士兵们就以停止训练表示向上司抗议。父亲赶忙请示上级,上级却互相推诿。父亲一气之下,回家要把仅有的近百块银元拿出来做军饷发给士兵。此时,母亲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很长一段时间了,那时产后月字病是很难医治的。母亲自知时日无多,二话不说把全部银元连同几件手饰交给了父亲。父亲这点钱,每个士兵只分得十几个铜板。后来在武术团的大刀队里便传出了这样一道歌谣:
武术团
真敢干
十二个铜板上前线
不发机关枪
专耍大刀片……
大刀队
真英雄
十二个铜板打冲锋
吓破鬼子胆
跪地叫祖宗……
不久,母亲便去世了,悲痛欲绝的父亲为母亲举行隆重葬礼。办完丧事后,父亲又匆匆回到杨柳青,岂料仍领不到军饷的士兵又拒绝训练。父亲彻底失望了,他要训练中国“岳家军”的宿愿又变成了一场空梦。于是父亲便愤然辞职,回到家中,和我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了。
后来,父亲打听到,他所训练的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民国二十年,日军发动猖狂进攻。驻守在长城一带的二十九军将士同仇敌㐹,英勇抵抗。大刀队在喜峰口换防之际,突遭万余日军进攻,双方激战,伤亡惨重。因喜峰口是战略要地,日军又以三万兵力抢占喜峰口。我方刘汝明、冯自安、张自忠、赵登禹等部,决定癖各部武术团临时组成大刀队,出其不意冲入日军阵地,将山头日军全部砍死。次日,日军又疯狂全线进攻喜峰口、古北口。大刀队则埋伏在峰峦隐蔽处,待日军一到,便蜂拥而出,奋勇拚杀,给日军以重创。紧接着,大刀队又袭击了日军炮兵阵地,毁大炮、烧辎重。大刀队勇士虽多壮烈牺牲,但却使疯狂的日军受到沉重的打击。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精心培育的大刀队多数壮烈殉国了,喜的是大刀队在抗日中终于显示了威力,给不可-世的侵略者致命的打击。
“七、七”事变后,天津人民生活在日伪铁蹄之下,饱尝亡国奴之苦。日本占领军对长城战役中我军大刀队大砍鬼子头的壮烈场面记忆犹新,对中国大刀队十分惧怕,万分仇恨。因此,日本军、警、宪、特到处寻觅训练大刀队的武师。在大小武馆的武师、武士中查找,有的要给以报复,有的要诱其为日军效劳。一时间,大小武馆纷纷关闭,再也看不到公园、河边“闻鸡起舞”之人。父亲是天津武林名人,当然是鬼子们查找的主要目标。为了避免麻烦,只好先后迁居到英、日、法各租界内居住,也在裕元纱厂工人住宅内躲避过,前后迁居达十一次之多。最后,又搬回原住地鸿源里北边一个大杂院的贫民窟里。
说实在的,父亲凭着一身绝技,晚年完全是可以把生活过得好一些的。可是,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武术家应有的尊严和品格。他一不卖武鬻艺,二不从政为奴(给反动当局),三不取不义之财。他不怕锅冷炊断,甘愿过捉襟见肘的清贫生活。这也同他天生一个刚直不阿,受憎分明,不攀权贵,不平则鸣的性格有关。他曾在自己的一张“仗剑独立”式的大照片上亲笔录写了五言诗两首借以铭志。一首: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朝把赠君,谁有不平事。另首:我有一把剑,深藏无人见。今日试霜锋,鬼哭天色变
是啊!父亲的正义之直播奸国、豪思民的达官贵人、他一生中过问过不少人过问这些事与权贵、日过不懈斗争。
一、不平则呜。一次,父亲访友归来,经过菜市,有见一个卖鸭的摊前围满了人。便好奇地挤进去看了,究竟。原来是一个老两口经营的卖鸭摊,一富人经常光顾却老欠帐不还,这人鸭他又要欠帐。老两口苦苦地说:“您以前欠帐尚未还清,这次乂要欠,我们小本买卖承受不起。”谁知那富人反咬一门说:么,怕我还不起,你不让欠我偏要欠。”说完扯起一只肥鸭就要走,老两口紧拽着不放,这样一拉一拽,活鸭变成了死鸭,,双方,我争越烈,富人就要动武。父亲上前劝阻,对富人说:“老两口不容易”,劝富人还清欠帐,赔偿死鸭了事。那富人不1’旦不听,还骂父亲多管闲事。父亲见他如此蛮不讲理,,也不答话,上前轻轻一托富人的下颌,那人痛得哎哟叫了一声,叫骂的大咀却无法合上,下巴掉了。后来,那富人的家属出面求情,并向老西口赔了鸭,还了帐,道了歉,父亲才轻轻把那人的下颔一托,咀就夏了原位。象这样好打不平之事,父亲一生做了不知多少。
二、不为利诱。父亲身怀绝技,名满津京,不少达官贵人曾以重金聘请他为他们出力,充当他们的鹰犬,但均遭父亲的坚决拒绝。反映出“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的人格力址我们从父亲的书稿中发现了一封致友大的信中说:“前清宜流二年,湖南巡抚杨文鼎曾招聚中国武术专家百数十人考第优劣,度适逢其会,黍膺首选,侠之同术人数人亦列前茅……杨抚欲聘余为侦探队长,然侠志不在此,尤不愿为虎作伥,罗织革命党大,决意辞却,北返津沽。”
三、不攀权贵。还是父亲在天津开设武术专馆的时候,天津不少名流贤达都慕名拜访过父亲。当时袁世凯大总统的长子袁克定曾拜父亲为师学武。.袁克定初来之时,好不威风;武术专馆前站着两排警察,外面的马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次,父亲不客气地对袁克定说:“只要你一来,这一带的百姓就不方便了”。袁克定只好把警察撤走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一天,袁克定对父亲说:大爷(指袁世凯)想见见您。”我父亲听说总统要接见,岂能不去,于是随车前去北平。袁世凯在他的办公室里接见了父亲,并说父亲办武术专馆屈才了,如果愿意,就到他的御林军或者讲武堂当教习。父亲一听,立即明白了袁世凯的真正用意,这御林军和讲武堂是袁世凯恢复帝制的御用工具,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但父亲亦清楚,若不答应此事,肯定招来麻烦;答应既毁了自己的名声亦毁了自己的事业。父亲经过思考,将计就计地对袁世凯说:“侠本武夫,发扬国术,特别是推广形意拳术,乃侠终身所愿。今民国已立,国民多赢弱,军队亦不振,总统大人何不拨款.建立一处武备学校,普及国术,强国强种,侠甘尽绵薄之立打……”袁世凯一听,很不高兴,淡谈说道:“建什么武备学校,这御林军和讲武堂不是现成的学校!”袁世凯停了一会儿又说:“你实在不愿教武术,你留下,我给你安排个职位。”父亲见袁世凯执意挽留,便只好说道:“总统大人,侠不求荣禄,不求仕途,更不愿从伍,只想普及国术于民众,望大人见谅。”袁世凯看实在挽留不住,只好作罢。但袁克定还不甘心,留下父亲又劝道:“大爷实在是器重你,他的意思是让你先在府里教武术,然后打算给你个直隶总督(即河北省省长)……”父亲已看透了袁家父子的用心,便断然说道:“我韩慕侠从武不从政,我还是为大众办我的武术馆去!”
四、痛斥马良。山东济南镇守史马良,是一个好武不练功的“嘴把式”,却以武术家自居,他是一个曾经镇压爱国青年的反动军阀,却跑来天津提倡新武术,骗取荣誉。也却有人为其抬轿子.吹喇叭,极尽吹捧之能事。父亲想找马良当面请教予以驳斥,马良闭门不出,不敢接见。父亲灵机一动,利用舆论工具,与之论武。父亲写了〈武术乎,舞术也〉一文,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文中写道:"……武术者,以强身御敌之用,讲实战,不图姿美,不耍花架,且看各团体所练之新武术,抛弃传统,舍其精华,以舞代武,实为武界之灾难矣。……敢问马君,习武多久,师承何门……”
〈武术乎,舞术也〉一文在〈益世报〉发表后,又有《大公报〉相继发表。此后,父亲连续在报上发表文章近一个月,驳斥马良提倡的“新武术”。马良喑中生气,却未敢在报上回敬一篇。与马良论武之举,表现了父亲对假恶丑的彻底揭露和鞭挞。
五、断臂拒敌。父亲晚年,一个亲日派军阀在日人指使下,来见一贫如洗的父亲,要以每月二百元聘父亲出来做事,充当他的保镖。父亲答道:“韩慕侠脾气不好,生来不会也不愿侍候人。要当保镖,头二十年前早就为袁世凯当了。”但他们仍不放过父亲,又以天津警团教练所的名义请父亲出来。父亲愤然拒绝道:“我已年过花甲,才疏力薄,不能胜任,另请高明吧日伪头目仍不罢休,三天两头来劝说,我父亲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便故意把自己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又故意把断骨接歪。警团教练所的人看见父亲确实骨折了,于是命令我代父去所传艺了事,当时我只有十六岁。父亲的右手看起来残废了,其实和好手一样,照样可以练武和授徒。父亲为了给自己断臂据敌留念,特意拍了帧露出断手练剑的照片,留给后人,使人永志不忘。
父亲到晚年,生活几乎陷入了绝境,只能靠当卖拆押度日。最后连唯一的一张床都卖掉了,以致不得不把黎元洪题字的“武术专馆”横匾当作床用。为了生计,父亲在路边摆起了摊床,靠卖烟糖水果糊口,但他仍免费传艺授徒;有时,为左邻右舍劳苦群众诊病、施药,解除人们身上的痛苦。他还为人们占卜、看相、消除他们思想上的凝虑和苦恼,并以此自慰。
一九四七年十月,父亲被一场重病夺去了生命。终年七十岁。
一九八四年七月,父亲的弟子、西安市武术协会主席、九十一岁的郭叔蕃老人向采访他的记者介绍了我父亲的生平事迹后对记者说:“慕侠老师在万国赛武大会上威服'震环球’的康泰尔,在我国武林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韩师一生光明磊落,铁骨铮铮,真是一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当代武林奇杰也!”此语真实地概括了父亲的一生,仅借来做为我这篇回忆文章的结语。
(原编者后记):
本文作者韩少侠,又名韩琦。一九二二年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天津西开中学,系韩慕侠先生的独生子。他九岁起随父习武,十六岁开始代父传艺六年,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技工队长、排长、军事教员等职。一九四九年参加了开国大典,目睹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天安门上空。一九五一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曾受通令嘉奖。回国后于一九五四年集体转业,来到磐石县供销合作社工作,直到一九八三年离休。
韩少侠在父亲晚年“有志难酬”的悲观情绪影响下,三十余年不提父辈之事,从不言武。直到电视剧《十一枚金牌》和电影《武林志〉上映后才透出消息一他就是〈武林志〉中的主人公东方旭的原型人物韩慕侠之子。一时县内外哗然,消息不胫而走,愿拜师学艺者甚多,香港亦有武林同道来函求教。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武术界期望和父亲遗志的激励下,沉默了三十余年的韩少侠开始义务收徒传艺。现有男、女弟子数十人。
韩老性情爽直,为人坦诚,做事认真,’他全面继承了父亲武术绝技中之精髓,不仅精逋韩氏形意、八卦之拳法,也继承了“因人而异,灵活多变,传艺亦传武德”等教学方法。一九八五年在全国挖掘传统武术工作中,参加了吉林省老拳师的表演和录相。他著有“发展武术、勿忘传统”的论文,曾在一九八七年、全国武术研讨会宣读发表。一九八六年被推举任磐石县第一届武术协会主席。他甘愿奉献晚年余热,为把韩氏形意、八卦绝技真传继承下来,为发展祖国的传统武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贯献。
(原载《磐石文史资料》第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