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慕侠生平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150
颗粒名称: 韩慕侠生平简介
分类号: K828.9
页数: 23
页码: 75-97
摘要: 本文介绍韩慕侠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背景、习武经历以及在天津的武术教坊活动。本文旨在弘扬韩慕侠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
关键词: 西青区 韩慕侠 人物简介

内容

编者按:韩慕侠是我区近现代史上著名爱国武术家,时人有“天津大仅”之称。但因年代久远,其生平业绩渐被湮没。作者因与同籍的乡土之缘,得以调查研究之便,近年曾遍访遐迩耄薹数十人,又幸与韩公之哲嗣韩少侠(在吉林)、韩小侠(在北京)取得联系,收集了丰富的史料,并针对史传中的讹误和不确之处,作了认真修正和补充,复经少侠先生切磋,得到指导和认同。因涉及历史上诸多重要人物,编者作了谨慎考订。本刊邀此专稿,以彰韩公的报国之志,敬业之德,藉以反映乡邦文化精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存史育人,大有裨益。
  故乡里的小金镛
  韩慕侠,原名韩金镛,清朝光绪三年(1877)出生于静海县北路青凝侯地练青凝侯村,即今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青凝侯村。当时全家共五口人,其父韩长恩,母亲韩王氏,还有两位姐姐,后来,一位姐姐嫁丁邻村车姓,一位姐姐嫁于芦北口村农民赵士元。
  韩金镛的祖父韩良模原是今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大韩庄子人,于清朝同治初年,举家迁至青凝侯村。其子韩长恩娶小泊村王义顺之女为妻。这样的一个五口之家仅有薄田八亩,且年年荒碱无收。因此打鱼摸虾和到天津卖柴是这里贫苦农民的一条重要生路。韩家就经常以割苇卖柴来维持生计。
  在韩金镛幼小时,天津城南及静海县一带农民习武之风盛行,很多村庄都有业余教坊,青凝侯村也不例外,这里的大人孩子都喜欢舞枪弄棒,此风历数世不衰,其间造就出不少的武术奇才。
  据老年人的的传说和现在的调查考证,光绪初年在这里传授武功的第一任师傅是韩金镛的姥爷王义顺。王早年在东北顺发镖局当镖师,晚年回到故里小泊村,因青凝侯有闺女家,故有缘在青凝侯传艺多年。王初到青凝侯传艺时,天津有“大闹小板桥”这出戏,演的就是王义顺和小泊村大刀张老爷的事迹。
  王义顺在青凝侯传授的拳术有两种,一种叫迷踪拳,一种叫摩祖拳。迷踪拳名秘宗拳、迷路拳、猊踪拳和迷踪艺。此拳最早名燕青拳,始创于《水浒》名将燕青之手。后来的主要传播者是乾隆年间山东岱岳人孙通,他在晚年远游东北,返往天津,又在静海授徒。摩祖拳是一种最古老的拳术,为达摩老祖所创,是后来少林派,武当派拳术的源头。
  韩金镛从六、七岁就跟姥爷学迷踪拳,白天在村塾中习文,晚上习武。就是在外玩耍时,也是和村里的孩子们翻跟头,比拳脚。因他比同龄的孩子们长得身高力大,且拳脚利落,所以孩子们都佩服他,成了村里的孩子头。
  韩金镛最爱听老人们说书讲古,《三国演义》、《水浒》、《岳飞传》等书中的历史名将、英雄人物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刻骨铭心地喜爱那些忠臣良将,憎恨乱臣贼子。一心想做一名侠肝义胆,爱国爱民,扶危济困的神州大侠。从小就养成不畏强暴,打抱不平及敢做敢为的顽强性格。
  小金镛在村塾中上学时,同学中有个财主的子弟叫赵德辉,品行和学习成绩都差,经常受到老先生的责罚,赵便怀恨在心。一天夜里,他偷偷地把茅坑前的一棵树锯得似断非断。第二天早上,老先生解手之后,用手扯着小树站立时,小树断了,把先生跌到茅坑里。小金镛见义勇为,他查清此事,就把赵拉到老先生和同学面前论理,在事实面前赵不得不低下头。金镛和几位同学又拉着赵找他家长,他的父母便带着礼物和孩子到老先生处赔礼道歉。
  金镛的姐姐嫁给邻村车姓的,丈夫和公公都是海员,婆婆是后娘。婚后有了两个孩子。一次她丈夫和公公在海难中不幸丧生。过了不久,她婆婆就和村里的一个汉子勾搭上了。这个狠心的后婆婆嫌儿媳妇碍眼,视为眼中钉。一天深夜利用大姐熟睡之机,她偷偷地拿剪刀把大姐的头发剪下扔掉。天亮时就四处散布流言,说大姐把头发送给相好的了。大姐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撇下两个孩子寻了短见。
  韩家得知此事后,老实胆小的父亲韩长恩感到毫无办法,便忍气吞声。可是当时只有十一、二岁的金镛坚决不干。他领着十几位要好的小伙伴到车家辩理,硬逼着婆婆说出了实情。最后逼着她和那个汉子为大姐披麻戴孝,举着幡,打锣敲鼓地围着村子走了三遭。以这种特有的方式为大姐伸了冤,雪了恨。然后将大姐遗下的两个孩领到自己的家里抚养。韩金镛成年后,还认了这姐的儿子车振武为义子。
  虎胆少年
  在金镛十一二岁时,一次随父亲到天津卖柴。父子二人将两担柴担到东北城角柴市上刚落地,有个叫“赵秃子”的混混,硬要以极低的价钱买这两担柴。韩长恩不应,被赵秃子挥拳打伤倒地。韩金镛见此,怒不可遏,运用所学之拳法径直向赵秃子打来,直打得他连滚带爬,抱头鼠窜而逃。围观众人虽为这少年叫好,但都劝他父子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以防赵秃子带人来打群架。于是父子二人便弃柴而去。
  当时发生的这一切,被一位慈善长者看在眼里。韩家父子二人没走多远,被这位长者追上。当问明父子二人是青凝侯村人时,便告诉他们今后可把柴直接送龙亭街三义庙,价钱随行就市,一文钱也不少给。韩家父子二人认为遇上好人了,便连声道谢而去。
  隔了数日,韩家父子送柴到三义庙,但见这家峨峨伟第,非常豪华阔气。不用问,便知这是不平常的人家。送的次数多了,方知这是赫赫有名的天津八大家之一“海张五”家的宅院。
  海张五,原名张锦文,鸦片战争后经营盐业致富,天津以南的盐滩均属他占有。曾任天津盐务总管。此时张锦文虽已谢世,但其子张汝霖威势未减叫韩家父子送柴的慈善长者姓周,是张家的管家兼护院镖师。周镖师在天津小有名气,不但武艺出众,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好,颇有文骚武侠之风。他与韩家父子接触时间长了,见这父子俩忠厚老诚,且金镛少年英俊,又有迷踪拳功底,便通过张汝霖将他父子俩安排在张宅当了长工,金镛专为周镖师当侍从。小金镛服侍周镖师细心周到,又聪颖过人,深得周镖师喜爱。于是周就开始向他传授武功,金镛从此正式踏入了武林的大门。他日夜研习,日有所进,并暗下决心,立志终身为武。
  一次,张汝霖遇到盐务纠纷。有个浑号叫“浪里鲛”的盐霸送来一个请柬,邀请他前往赴宴。张凭多年盐场势力角逐经验,便知这是设的“鸿门宴”,去了凶多吉少,不去对方会倒打一耙,名声扫地。为此,他问计于周镖师。周建议去,并且只带金镛人前往。张认为不妥,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怎能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保护呢。周叫张只管放心而去,说只有这样做才更加安全些。临行时,周在金镛耳边吩咐了儿句。
  金镛伴随在张汝霖的轿后来到“浪里鲛”家。果然不出所料,门口一边站一名大汉,坦襟露怀,面露杀机。“浪里鲛”见张汝霖身边只有一个小侍从,也未带任何武器,虽然生疑但不好直问。因此他更加骄妄起来。酒过三巡,“浪里鲛”突然从长袍中取出一张契据,硬逼张在上面签字画押,让出十亩盐滩。张不依,于是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休。此时忽有两名彪形大汉持刀破门而入,对张欲行武力。张被吓得面色如土,直出冷汗。正在张束手无策之际,只见金镛“嗖”地一声,从袖里抽出一件闪光发亮的东西,一个箭步跨到“浪里鲛”的身后,不等“浪里鲛”反应过来,一件硬帮帮的东西顶住了他的后肋。韩金镛大声怒喝道:“站住!再敢往前一步,我就一‘剑’结果你家主人的性命!”那两名壮汉顿时傻了眼,进退不得。“浪里鲛”为保自己性命,不得不将两名大汉及门边的侍卫喝退。接着金镛抵着“浪里鲛”,一直把张汝霖送至大门外,上了轿子。走出十里路后张才定下神来问韩金镛:“小家伙,来时我没见你拿宝剑?韩金镛从袖口抽出那把“剑”来,张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所谓的“剑”,原来是周镖师写毛笔字时,用以压纸的刀形镇纸。
  事后周镖师高兴地夸赞金镛说:“虎胆也!虎胆也!”于是,举行了拜师仪式,收金镛为正式弟子。张汝霖也对小金镛另眼看待,给他成倍地增加了工钱,后来还让他读书。其父韩长恩也由杂工提为张府内的小管事。从此将青凝侯的家属迁出,定居在双马桩。
  张汝霖为鼓励金镛武功再进,将来能成为张家得力的镖师,特意把一口珍藏多年的宝刀赠给韩金镛。这口刀是当年僧格林沁亲王使用过的,锋利得很,可以削铁如泥。是海张五在清朝咸丰八年同僧王一起修筑大沽炮台,抵御英法联军有功,僧王奖励给海张五的。韩金镛将刀拉出鞘,真是寒光逼人,世所罕见,因而喜不自胜。从此这口宝刀一直伴随着韩金镛。
  艺海无涯
  几年后,张汝霖家日渐衰败,周镖师要另谋出路,便将韩金镛介绍给他的好友张占魁先生。张占魁,又名张兆东,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八大弟子之一,他的武功名震京津,号称“赛霸天”。因他的八卦掌疾如闪电,快似流星,武林同道又称他为“闪电手”。韩金镛从师张占魁之后,如鱼得水,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不到两年,在众多弟子中已无人能胜过他了。大家根据他疾如风,力如虎,敢打敢胜及长得身材挺拔,仪表堂堂等特点,送他绰号“玉面虎”。
  韩金镛随张占魁学八卦掌的同时,还随李存义学形意拳。李存义是形意大师刘奇兰和郭云深的得意弟子。他的形意拳功夫闻名海内,以“单刀李”名遐北国。李存义和张占魁是生死之交,情同手足,两人互通形意和八卦。力主将形意八卦合一。因此两人的弟子如出一师。韩金镛同时得到这两位名师的指教,遂得形意、八卦熔为一炉。
  韩金镛随二师学艺的同时,张占魁正受聘于直隶捕盗营务处。因此能有机会协助师傅屡破奇案,使他的武功和实战技能在实践中得锤炼和提高。
  湖北大冶县乡民王梦九,因开铁矿,开出一块“温凉玉”来,方圆有尺来大小,冬暖夏凉,夜间能发出奇光,可谓罕世之宝。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了讨好皇上,亲自带温凉玉进京献宝。不料在黄河渡口上船时,被贼人李小水勾结水手以偷梁换柱的手段把温凉玉盗走。张之洞到了天津,将被盗之事说与中堂李鸿章。在李鸿章建议下,张之洞贴出一万两银子的赏格。制台衙门督标中军何伍喜出头,聘请张占魁、李存义二位武师协助破案,二位武师各带一名高徒——韩金镛、尚云祥到黄河渡口一带查访,几经周折,终于在东店子冯寡妇家,将在此鬼混的匪首李小水擒拿归案,把温凉玉带回天津,在破此案的过程中韩金镛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后,无恶不作,尤以沙俄最为凶残,他们抢先占据了老龙头车站。该站是通往北京的必由之路,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清政府曾派兵前去收复,一看那里有两千多洋枪装备的沙俄军,吓得扭头便跑。天津义和团“乾”字团,在大师兄曹福田带领下,赶到老龙头车站,义和团拳民由于迷信“刀枪不入”,勇往直前,可沙俄兵洋枪一响,便纷纷倒地,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退了回来。在这种危难之时,身为义和团武术教习的李存义请命攻打老龙头车站。领命后李存义和张占魁商量对策,时韩金镛也在场。商量结果一致认为,唯一的办法是以夜间偷袭为妙,采取近战、肉搏的方法,使洋枪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达到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的功效。时值韩金镛二十刚出头,血气方刚,虽不是义和团成员,但考虑到这是爱国之举,也随同李存义出战。李存义带领金镛和经他训练过的一百名“敢死队”,于三更过后,与沙俄兵展开殊死的搏斗。李存义手执十二斤重的钢刀奋勇当先,金镛手舞宝刀”紧随其后,二人对准沙俄兵手起刀落,一刀一个。敢死队员们也个个英勇杀敌。到天亮时,沙俄兵死伤者不计其数,余者皆狼狈逃窜。
  金镛随张占魁等武师学艺十余载,武功日臻成熟,在津名声越来越大。但他仍不满足,不顾年迈的父亲要他娶妻生子之后再高就的要求,毅然变卖家产,携资去南方遍访名师高手。在南游途中,路过太谷县,拜见了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三位形意大师。在他们悉心指教下,其形意拳术又有大进。随后金镛又来到蒲州,拜访了武术名家戴拜陵的后人,也受益不浅。最后到达安徽九华山,历尽曲折,终于找到了他最为崇拜的师爷——董海川的师弟,南派八卦掌宗师应文天。
  应文天,人称“应侠”,他和董海川同是八卦掌师祖红莲道人和铁拐道人的高足。董海川年长应文天十多岁,董下山较早,只得八卦奥蕴之八成,便北归,将八卦掌推广开来,形成北派八卦。而应文天下山较晚,尽得恩师八卦真谛,尤其练就一身反八卦的绝技。故而中国武林界有“北有董海川,南有应文天”之说。此时应文天虽已老迈,但武功不减当年。金镛在应文天处又苦练四年多,应将南派八卦绝技尽授于他。应临终前嘱他牢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格言,要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为楷模,为国家,为民族成就一翻事业。金镛为永志师爷应文天的授艺之恩,继承师爷的遗愿,遂将“金镛”之名改为“慕侠”。
  至此,韩慕侠历经九位名师悉心授教,尽得形意、八卦之奥蕴,将南北八卦合一,形意与八卦合一,独辟蹊径,自成一派,成为北派武术界之佼佼者,被国人誉为“北方大侠”。
  志在强国
  韩慕侠回归故里时,父亲已过世,家中只有八旬老母亲。韩成为武术名家之后要干什么呢?当达官贵人?巨贾豪绅?还是当巨贾豪绅的保镖护院、仆役走夫?还是当官府役隶,马快捕头?还是当江湖大侠,洗雪不平?此时的韩慕侠若愿干这些事均不难做到。但韩从小就立志做一名爱国爱民的英雄豪杰,面对当政的腐败、没落和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虎视眈眈,深感国运难测。于是他决心在强种强国方面做出一番成成。他主张强国必须强兵,强兵必须用形意拳训练军队和国民。用形意拳来培养一支具有技击格斗之术的当代“岳家军”。
  形意拳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此拳精于技击,招数简单,却威力无比,可伸手分高低,见输赢,最适合集体冲锋格斗。因此,韩慕侠产生了在国民和军队中推广形意拳的设想。他经过深入研究,并察访了当时淮军和新陆军的训练情况,对传统的形意拳术、刀术、枪术进行了简化和创新。使之更适合军队近战中的冲锋格斗。
  韩的想法得到张占魁和李存义的支持。师徒商议后,便上谏直隶总督陈夔龙,请求由清政府建武备学堂。陈为韩的爱国之志所感动,接见了韩。但因办武备学堂需要大量财物,一时难于办到,经商议,批准在天津先办一个武士会之类的民间团体,而后逐步社再改办武备学堂。
  就在武士会将要成立之际,恰好赶上改朝换代,大清垮台,民国成立。为使武士会名正言顺,张占魁去找他表哥冯国璋,冯很热心,表示愿大力相助。于民国元年(1912)六月,经教育部、陆军部、内务部考核备案批准,“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河北大经路河北公园(中山公园)南头正式成立。冯国璋任名誉会长,并亲笔题了“中华武士会”五个大字,李存义任会长,张占魁任副会长。
  当时韩四方奔走,求助各界,终于使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士会办起来了。这里边寄托着他的希望。在建会初期,武术界人士慕名入会者甚多,有人对建会宗旨不明确,认为应把武士会办成只是团结武林同道,纯为交流武技的个团体,不同意韩为推广形意拳训练军队的这一作法。由于韩和多数人在办武士会宗旨上的分歧越来越尖锐,二年后,韩离开武士会,自己在河北区宇纬路宝兴里一套四合院内建立了武术馆。这时韩和民女张秀如结了婚。转年生一女儿,取名韩小侠。
  1915年,天津南开学校为增强学生体质,欲增设柔术课。校董严范荪和校长张伯苓聘请韩慕侠到南开学校任教。韩高兴地接受了聘请,并把这次应聘看作在青年中推广、普及国术的好机会。是年三月十五日,韩在南开学校上了第一节课——修身课。修身课是对学生进行自身修养的教育课,每周一次,每次均由校董或校长亲自讲课。这次张伯苓校长破例让韩给讲。韩首先给师生表演了一套六合进步剑,其精湛的表演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讲话,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当此列强竞争最烈之时,非人人自强不足以立国,非习武健身不足以卫国……所以吾辈青年不仅应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还应有强健的体魄,方能承担强国富民之大任。韩慕侠上的这一课,得到校长和学生的好评。张伯苓对韩说:“同学们不但为你的剑术所陶醉,也为你的口才所折服。”
  后来因武术馆逐渐扩大,事务增多,韩便辞去南开学校武术教习职务。
  韩办武术专馆的宗旨是普及体育,保存武术国粹。并效法岳武穆为人的宗旨。以忠心爱国为经,以强身健体为纬,造就爱国武术专门人才。韩在《益世报》刊登了义务授徒启事。声明授徒不讲贵贱,不分男女,也不问工农学商,只要愿意习武一律认真教之,不收学费,但欲补助各项经费,添置应用器械者,可随意捐助。这一启事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反响:不少社会名流、名家子弟纷纷慕名来武术馆拜师,其中有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曹锟的女婿何树新等,后来一些军政要人如段祺瑞、东北军少师张学良等也都对韩执弟子礼,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还为武馆题写了“武术专馆”四个大字的横匾。民国六年(1917)正月十二日韩过生日时,曹锟、冯国璋及天津各界名流都驱车前往祝寿。其中的一些富豪之家,对武馆多有捐赠。如袁克定首次来拜师求艺时献金马一个,银元一箱,至于穷苦人家的子弟,不但不收任何形式的学费,而且总有一些人吃住在武馆内,一切开销均由韩慕侠负担。
  韩师虽然十分认真地办武术专馆,但他一直不满足于办武术专馆。仍坚持办武备学堂。为此;他于1919年上《万言书》于当时的代大总统冯国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于是他先从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写起:
  冯大总统台鉴:向仰光霁,时申饮慕,企德怀风,惟日久矣。今仅以委质之愚诚以近渎左右。窃尝怪欧战告终以来,当此和平会开幕之际,而美国以和平首倡之国,反大扩海军军备。其他如英法各国,亦未尝稍减其武事。至日本更日孳孳于军备,若有不足者。似此世界所谓和平直梦想耳。和平既不可期于今日,战事定见于将来,欧洲虽终于战,亚洲将陷于争。弱肉强食早为天演,强权公理已成公例,以中国之危弱,能与人旋持于战争乎?苟不速谋自强之道,犹事纷攘不已,难免分灭之祸矣。欲强中国策,当出于清内乱,除个人权利之争,共为同舟之济。然后协力对外,庶国可强。然著此奇功,必先求根本之计。根本之计,要在造就武备人才,培养后进。人才已足,然后振兴军备,军备已缮,其他事业自相形而作,中国自因而强也。但人才之造就,须设立武备学校。学校广立,人才自应不贫于求。侠也不才,尝以此为怀。”
  为了表示赤诚的心,他在最后写道:“侠本武夫,颇明大义,不有所恃,焉敢大言以欺我公。如公以侠言有可采,倡立武士学校,侠甘愿竭其绵薄以效公命。至谋衣食之计,求升斗之禄,侠虽贫寒,非所志也。前者王公芝祥、陈公光远、吴公光新,曾以函招,许以位置,皆谢而不就,盖因志不同也。晚食当肉,颇安温饱,日与二三知已往来研究拳术,颇快意志诚。……”
  然而,《万言书》呈上之后,犹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当时的北京政府,正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疯狂争夺权位的时候,谁能顾及建什么武备学堂呢。
  珍贵的友谊
  在韩慕侠武术专馆练武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南开学校和直隶女师等校的青年学生。来自南开学校的有周恩来、于文治、梁镜尧、何树新和岳润东等。北洋女师学生有刘清扬,直隶女师学生有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等。韩师在教授武术中,与这些青年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他在《敬告国人练习形意拳提倡武术书》中写道:“举国昏睡,行将倾陷。有清醒之脑筋者,惟今日青年之学生;有纯洁爱国之思想者,惟今日青年之学生……”可见他从青年学生身上看到希望。
  韩师在南开学校任武术教习时,就发现一位身穿布大褂,浓眉大眼,仪表、气质不俗的学生,他练起功来格外认真,进步惊人之快,韩师对他甚为喜爱。他就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周恩来从1915年至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前,先后跟随韩师习武三年多,是韩师的正式弟子。
  南开中学是天津著名学校,学术空气比较活跃;武术又是健体、防身、御敌的重要手段,各阶层,各种人都需要它。品学兼优、立志救国的周恩来,为将来的工作创造素质条件而认真习武这是情理中事。同时他也深知武术专馆阶层复杂,上至达官显要,下至工农庶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在这里可以摸到时代的脉搏。因此,他常来武馆,练武之余就与韩师促膝攀谈,常至深夜而归。周恩来对韩师忧国忧民,愿披肝沥胆为中华再创一支“岳家军”、“杨家将”的想法表示赞赏,更为他炽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气节所感动。韩师也深深敬慕周恩来为拯救中华而追求真理的雄心壮志。他常说:“翔宇(周恩来学名)年小志高,心怀天下,深谋远虑……我教他怎么强身,他教我怎样做人。”
  当时周恩来住在天津市河北区元纬路元吉里的伯母周杨氏家一起生活,生活很清苦。韩师知道后,常对周恩来解囊相助。约在1915年,韩师将其祖茔由青凝侯迁至大芦北口村。回武术馆后,想起祖茔尚无堂名,便请南开学校的弟子给起个堂名。有几个学生说了,韩师都不甚中意,周恩来沉思了一会儿说:“韩先生,您不是共拜了九位师傅吗,我看就叫‘韩九师堂’吧。”韩师仔细品味后,不禁连连叫好。于是韩师请来石匠,刻了三块“韩九师堂”石碑埋到茔地里。
  1917年,周恩来决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为此四方筹措路费,韩师也为之慷慨解囊。临行前韩师请大家在武术馆门前合影留念,同时还特意把周恩来拉到自己身边,站在最前面。周恩来东渡日本后,韩师很是想念,把周恩来练功用过三年多的那口僧王刀珍藏起来,以作纪念。周恩来也很想念韩师,便拍了张半身照给韩师寄来。
  1919年,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天津学界立即声援支持。爱国学生举行罢课,走上大街示威游行,集会讲演,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巴黎和约签字!”等口号。当时天津的爱国学生主要有两支力量,一支是以周恩来、马骏等为代表的南开爱国学生,他们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一支是以韩师的女弟子刘清扬和郭隆真,邓文淑(颖超)等为首的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爱国学生,她们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刘清扬被选为会长。
  天津学生为了把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斗争引向深入决定在天津河北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学生的斗争。在召开大会的头天晚上,刘清扬到武术专馆请韩师支持,韩师当场应允。第二天,韩师带领众弟子到现场助威。并鼓励学生们说:“你们学生了不起,干大事了,支持你们义不容辞!”
  随着斗争的深入,周恩来、马骏、刘清扬等学生领袖认识到,要发动群众,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必须有舆论宣传工具,需要办报纸。为了筹款办报,学生们在河北公园搞自编话剧义演,进行募捐。韩师知道后,便带领弟子,并请出师傅张占魁、李存义搞练武义演。在义演中女弟子刘清扬、乔咏菊、乔咏荷及老武师张占魁、李存义都亮出各自的绝技,最后由韩师带领众弟子演“打瞎矇”,这是韩师练了多年的拿的好戏。首先由韩师上台,拿出一条毛巾,请台下观众结结实实地把他眼睛蒙好。说声“开打!”,六名弟子同时跃上台,个个象猛虎下山,围着韩师厮打。韩师左窜右跳,前拳后脚,他不但象没蒙眼睛,而且象前后左右都长着眼睛,想打哪位谁也跑不了。不一会功夫,台上烟尘四起,台下人都看直了眼,直到六名弟子纷纷倒地,韩师才停了手。经过三天的演武演剧募捐,果然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于七月下旬,《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正式出刊了。
  在抵制日货的斗争中,不断发生日本浪人与奸商勾结,殴打爱国学生的事件。当局不但不制止,反而逮捕爱国学生。他们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天津爱国学生的强烈反对。天津所有学校的学生到南开广场集合,然后游行示威,由周恩来任总指挥,到省公署请愿。此时韩师派所有弟子随行保护。学生潮水般地涌到省公署,但省公署大门紧闭,在同学们强烈要求下才出来一位官员讲话,并要游行学生派代表进公署会谈。当时学生一致推选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于兰渚四人为代表,但四位代表进去后却被扣压起来。同学们知道上当受骗后,个个义愤填膺,砸了公署的大门。于是反动当局出动军警,对爱国学生实行野蛮的镇压。
  为了营救学生代表,刘清扬决定南下各省,号召全国各界联合会声援,迫使当局放人。为了刘清扬的安全,韩师亲送她乘上南下的列车。随后韩师前往省公署,面见省长曹锐,要求当局尽快释放被捕学生。曹锐虽被韩师说得无言以对,但仍不放人。刘清扬南下后,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发起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声援。半年后,迫于舆论压力,当局不得不释放全部学生代表。
  这场斗争之后,为进一步寻求救国道路,周恩来、刘清扬赴法国勤工俭学,相继一些其他学生弟子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韩师对他们都很支持。在周恩来赴法前,韩师率众弟子在武术专馆前与之合影留念。
  威服俄国大力士
  1918年秋,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门前贴着一张醒目的大海报,上写:“世界第一大力士……震环球……来华设擂比武。”9月14日至17日,北京《顺天时报》正式刊登了万国赛武大会广告。广告在头版显要位置写道:“本会预备小金牌十座,大金牌一座;请看鹿死谁手;当知二十世纪享世界无敌大力士之盛名者固属谁氏?”
  这“震环球”乃是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身高两米出头,长得象一头雄狮,自诩天下无敌。在俄国革命前夕带夫人作环球旅行,不到两年时间,打遍欧美四十六国无敌手,于是赢得“震环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中国是他环球旅行的最后一站,他在此进行武力表演和举行他的第二次万国赛武大会。他先在上海、浙江等地表演和角力,于1918年9月3日到北京,下榻在东郊民巷六国饭店。稍事休息后,就来到前门外第一舞台进行表演。接着又转移到中央公园五色土进行表演。他的表演节目中有“砸钉”、“蹬石磨”、“曲铁棍”、“举钢轨”、“举铁球”、“缠铁练”等等。
  他能用双手把丈余长、胳膊粗的大铁棍弯曲变形;在舞台上撒上一层碎玻璃,然后他赤臂躺在上面,手托一盘石磨,脚蹬一盘石磨,每盘磨上各站五个人,康却纹丝不动;更为拿手的是,取一条大铁链,在他的脖子上缠两圈,然后从台下邀出三十名壮汉,分为两组,抓住铁链的两头,象拔河一样用力拽,康脑袋一甩,向后一撤,三十名壮汉便撞成一团,纷纷倒地。
  康骄妄不可一世,根本没把中国人看在眼里。每在他表演之后,就叫翻译在台上向中国人叫阵:“康君乃世界第一大力士,今来京特设擂台三天。凡能打一拳或踢一脚者,尝五十卢比,能将他打倒一次者,奖金牌一枚……”台下人山人海,都面面相觑,无有应者。人们都盼望着出来个武林好汉,打败这个家伙,以雪“东亚病夫”之耻,出出心中的闷气。
  康泰尔定于9月14日在中央公园五色土举行万国赛武大会。于是电邀各国力士,不久收到二十多个国家力士的回电,表示准时参赛。当时中国没有官方的武术组织,只有天津中华武士会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于是康便致函天津武士会与赛。会长李存义。张占魁经研究,决定请四十二岁的韩慕侠出赛。韩本已退出武士会,但经师傅动员,考虑到事关国体,义不容辞,便决定进京和康一决雌雄。
  9月13日一早,张占魁、李存义、程海亭、王亦韩、刘锦青、王俊臣陪同韩师启程。临行前,韩师嘱咐妻子不要告诉众弟子。然而韩师进京打擂之事早己传开了。出发时,南开学校,北洋女师的弟子都请假为韩师送行,直送韩师等人登上了进京的列车。
  进京后,韩师一人径直到中央公园,借康表演前台上无人之机,登到台上,将康表演所用器具都掂量了一F,而后又在台下观看了康的表演,做到了心中有数。其他人到中央公园大会事务所签到,然后派代表王亦韩与康谈比武条件。王根据众武士的意图,提出双方必须在五分钟内决胜负,死伤勿论,比武前双方必须立下生死文书。康还是骄妄得很,一一照办。
  事后,康被中华武士会为国争光的凛然正气所震慑,甚感惶恐。于是送厚礼勾结当时的警察总监吴炳湘和步军统领李长泰,以“恐伤人命,致起外交”为由,强行将比武改为演武。所谓演武,就是双方不交手,通过各自的表演区分名次。众武士对警察总监等人的无耻行径强烈不满,韩师愤然说:“生死何足惜,倘不角,致康君携奖而归,直视我国无物矣!”于是韩师、张占魁、李存义、王俊臣于当晚八点多钟,直往康的住地——北京六国饭店。
  在六国饭店,双方言辞激烈,各不相服。韩师进得厅来便开门见山地说:“你不是来中华设擂台比武么,我们特来领教高明。”康思忖半天说:“是,我正要领教。”只见康脱掉上衣,露出毛哄哄的前胸,刚要动手,摇头嘟噜了两句又停住了。翻译说:“他嫌你个子太小,打你就象打小鸡,不打了。”其实韩师并不矮,身高一米八十出头,但比康还是矮些。韩师见康出口不逊,便说:“我韩慕侠从来不欺小人,专爱打大个的,打你就象打耗子一样。”
  康象只被激怒的熊,说:“请先进招!”韩师两手一抱拳说:“我们中国人从不先发制人,请客人先进!”康一个箭步上前,用左直拳朝韩师打来。韩师侧身一闪避开。康霍地伸出右手,直奔韩师的咽喉掐来,几乎同一刹那,韩师用八卦掌的挑掌法往上一撩,康这一凶招又落空。康红了眼,翻手就抓韩师手臂,康想凭自己身高力大的优势,将韩师抓起,悬于空中,任你有天大本领也施展不了,然后再用力把你摔个半死。但是韩师也早想了对策。康虽力大无穷,但笨拙,反应慢,与他较技必须以灵活、快速智取。
  韩师所学的技艺,其中有八卦掌、十二形拳和五形拳。八卦掌的八字诀为推、托、走、转、粘、黏、连、随;十二形拳的十字诀为窜、蹦、跳、跃、追、曲、伸、弯、缠、捕;五形拳的十字诀为勇、猛、断、毒、狠、急、忙、快、力、绝。韩师就施展以上有关绝技,走行龙,迈虎步地缠他,粘他,黏他。间以大蟒过洞的绝招儿在他胸前,身后,甚至腋窝底下飞速地钻来窜去,并不断地用探掌探他的前额,弄得康眼花缭乱,目不暇顾。康抓抓不住,打打不着,于是气急败坏,造成急、迷、慌乱的心态。当康伸手要抓韩右臂时,韩师急用左手仰掌沿康的右臂向前一穿一缠,又顺势一掳,就将康的右臂带入怀中。这时康猛力向回挣右臂,韩师趁机使一个趟泥步,致使康脚下无根。就在康身形一晃,失掉重心时,韩师用苦练多年的形意内功的颤掌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碑劈石之力,双掌如虎扑形(外功为八卦中的老虎掌),重重地击在康前胸的华盖穴上。韩师的掌力同康的夺臂之力合在一起,康“轰隆”一声跌出丈外,倒于地下,将胃中食物都吐了出来。华盖穴在胸窝之上寸余,如若击在胸窝下寸余的巨关穴位上,将会把五脏六腑击伤,有严重的生命危险。虽然定有生死合同,但韩师只取输赢,不取他性命,这是韩师武德所在之处。
  康倒地后想翻身起来,韩师一脚将他踩住,欲请人拍照,因李存义拦阻而罢。韩师喝叫康起来再比。他之所以要再比,缘万国赛武大会设有十一枚金牌,能打倒一次者奖一枚,韩十一枚都要,故非与康比十一次不可。康慌惧无状,连连求饶,甘心服输,命夫人将十一枚金牌托出,全数相让,并签定了一纸服输字据,其内容是:
  兹有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周游世界四十六国,进行武术表演大会,未遇劲敌,凯旋而归。路过中国,在北京中央公园五色土进行武技表演。今与中国武术名家韩先生慕侠角技,甘拜下风。谨将金牌十一面赠与韩先生慕侠惠存。口说无凭,立此为证。
  康泰尔(俄文签字)
  韩慕侠(中文签字)
  韩师将赢得的十一枚金牌全部献于中华武士会。后经武士会研究决定,把大金牌奖与韩师,其余十枚小金牌存于武士会,俟后有与外人较技获胜者奖之。韩师一行人离京返津时受到盛大的欢送和迎接,时人都为此而扬眉吐气。10月10日,武士会开庆功大会,由会长李存义把大金牌亲手缀于韩师的上衣之上。下午韩师携大金牌回武术专馆,弟子们个个眉飞色舞。随后,大家提议请河北公园照像肆摄影师到武术专馆照像留念。韩师靠正中八仙桌上首坐下,桌子上于中间端端正正摆上大金牌,再上方是达摩剑和达摩像。韩师的女儿小侠立于父亲身前,众弟子分立于两侧。
  后康泰尔来津求见韩师,韩师拒见,康苦心炮制了一份《致中华武士会书》,登载在天津《益世报》上。大名鼎鼎的康有为和康小八于1918年10月3日著文《益世报》,对康给予了无情的讽刺。
  训练大刀队
  韩师为实现以武救国的宏愿奋斗了大半生,但梦寐以求的武备学堂始终没有办起来,就连自己创办了八年的武术专馆,也于1922年因政局动荡和家庭中出现的困难而被迫关闭了。他处于苦闷之中,便迁居到南关下头鸿源里。是年喜得一子,取各韩少侠。仍免费义务授徒。
  1925年夏末,驻扎在天津的少帅张学良来韩师家登门求见,恳请韩师从戎东北军,用武术训练军队。韩师眼见自己大半生志愿难遂,现在能用形意武功训练军队,也算得上是一个尝试,便答应下来。于是张学良令十六军军长宋双英拨一千名士兵,组成武术团,由韩师训练。任命韩师为武术团团长,兼任东北军武术总教官。韩师带去的两名弟子赵云彪(韩的亲外甥)和郝俊杰为副教官。团部设在南关下头鸿源里韩师的家中,集训地点在杨柳青。
  武术团的士兵一律佩戴“武术团”袖标,但有严格的保秘纪律。就象搞秘密武器一样,是不能让外人和敌方知道的。韩师在训练士兵时是十分严格的。他用早已编好的形意枪法训练士兵。即把形意五行连环枪的枪法简化后的动作用来训练刺杀。也就是把擘、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拨、挑、崩、擘五个刺杀动作,简单易学,有很高的实战价值。而后又训练集体冲锋格斗。
  在训练中韩师不但重视军事训练,还注重思想和武德教育。他经常给官兵讲历史,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还把“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长坂坡前逞英雄……”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填入新词,以激励全体官兵。
  在杨柳青训练了几个月后,第二次直奉交战爆发了。此战,张学良任命韩师为督战司令。奉军败北后,武术团移至河南省一个叫半坡店的地方继续训练。韩师用武术训练军队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军阀混战,主要是出于爱国之心,针对日本的威胁。
  从日本自挑起中日甲午海战,到1915年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亡我之心愈演愈厉。韩师已从各方面了解到日本训练军队,多数聘请武夫、浪人为教习,他们用武士道精神和武技训练士兵已走在中国人的前头,而他们的拚刺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形意。为了破日军的拚刺,在半坡店韩师把武术团编成三支大刀队,人员扩大到一千五百人。计长枪拚刺五百人,大刀五百人,长柄大刀五百人。所谓长柄大刀,就是有二尺来长的把和不轻不重的刀片,又称“双手带”。用八卦刀中“缠头裹脑”等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连劈带剁等。
  在训练过程中,韩师的两名弟子赵云彪和郝俊杰也充分地发挥了作用。韩师平时还要处理一些其他工作事务,一切训练方案、计划一般由这二位教习副官亲自带领官兵实施完成。至今赵的后代还保存着赵当年训练时用的一个牛角制成的哨子。
  就在韩师训练大刀队时,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出现了。由于当时军纪不严,一些军官腐败现象严重,军饷被层层克扣。士兵们领不到军饷,就以停止训练表示抗议。韩回到家中,顾不了因病瘫痪在床上的妻子,将家中仅有的近百元银元拿出来做军饷发给士兵。但杯水车薪,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韩师彻底失望了,事实告诉了他,在那个时代,依靠当时的统治者走以武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大刀队训练不足二年,于1927年韩师愤然辞职问家。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师的一翻心血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真的派上了用场,造成很大的杀伤力,这使韩师的爱国、强国之心,得到一些宽慰和补偿。
  北伐战争后,东北军易帜,时西北军趋于瓦解,蒋介石命令拥军北平的张学良,将西北军残部与东北军合并,改编为宋哲元为军长的二十九军。同时大刀队也随之被编二十九军。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继续南侵。宋哲元为了对付日军,根据当时的武器状况,就以韩师训练的一千五百名战将为骨干,在各师团组建训练大刀队(亦称敢死队)。
  爱国抗日将领张自忠,当时是宋哲元属下的一位师长,兼任天津市长。他在天津中山公园组织训练大刀队时,教官们经常出入J:韩慕侠家,韩也常到现场指教,故天津市民都说韩师是张自忠的武术教官。
  1933年3月至5月间,日军侵占热河,炮击临榆县城,继续向华北进攻。驻守在长城一带的二十九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抵抗。大刀队在喜峰口换防之际,日军万余人以飞机、装甲车、铁甲车为先锋,发起猛烈进攻。双方激战,伤亡惨重。因喜峰口是战略要地,日本又以三万兵力抢占喜峰口。二十九军的师长刘汝明、冯自安、张自忠、赵登禹等部,将各部的大刀队组成一个大队,出其不意地冲入日军阵地,将山头的日军全部砍死。次日,日军又疯狂地全线进攻喜峰口和古北口,大刀队则埋伏在峰峦隐蔽处。待日军一到,便蜂拥而出,奋勇拚杀,给日军以重创。接着大刀队又袭击了日军炮兵阵地,毁大炮,烧辎重。大刀队的勇士虽多壮烈牺牲,但使疯狂的日军受到沉重打击,揭开了长城抗战胜利的序幕。
  1936年,亲日派汉奸王克敏搞冀东自治,把冀东八县拱手让与日本。日军侵占冀东时,烧杀奸淫无恶不做,激起驻扎在当地赵登禹部官兵的愤怒,结果赵登禹部的大刀队一举血洗了通州,把在通州的日本人全部杀掉。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自忠部的大刀队在天津城南马厂减河一线,与日军大战十数次,直杀得血流成河。虽有很多大刀队员为国捐躯,但日军的伤亡也很惨重。日军战亡的尸体用船载着,源源不断地沿赤龙河北运。
  芦沟桥事变,吹响了全面抗战的号角。大刀队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战绩传到上海,上海的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募捐筹款,为大刀队赶制大刀。身居上海市的革命音乐家麦新,怀着对侵略者满腔仇恨,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并在原稿的标题下面写上“献给大刀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曲风糜全国,鼓舞着全国亿万同胞驰骋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
  铁骨铮铮
  天津沦陷后,广大市民饱受蹂躏。日本占领军深深领受过大刀队的砍杀之苦,因而对中国的大刀队十分惧怕,万分仇恨。他们派出军警宪特,四处搜寻、捉拿训练大刀队的武师。一时间,天津的大、小武馆纷纷关闭。韩师是全国的武林名将,又是大刀队的开山祖师,更是他们查找的主要目标。为躲避日伪的搜寻追捕,韩师一家只好迁到英、日、法各租界居住。一年之内搬迁达十一次之多。最后又搬回原住地——鸿源里北边的一个大杂院里。
  1938年,一个亲日派军阀在日本人指使下找到了韩师,硬要以每月二百元大洋的聘金让韩师出来给他当保镖。韩师凛然回答:“我韩慕侠脾气不好,生来不会也不愿侍候人,要当保镖,二十年前就给袁世凯当了。”
  韩师所言不假。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通过跟韩师习武的长子袁克定捎信儿,在北京召见了韩师。谈话中袁要韩师到北京教习他的御林军,或在讲武堂当教习。韩师深知这御林军和讲武堂是袁恢复帝制的专用工具,给他干就会丧失自己的名节,遭到国人的唾骂,于是便婉言拒绝。袁大不高兴,又许以职位(直隶总督),还是被韩师婉言拒绝了。以后还有很多达官贵人以重金聘请他出力,充当他们的鹰犬,都被韩一一拒绝。当亲日派军阀吃了“闭门羹”之后仍不放过,又以天津警团教练所的名义请韩师出来。韩师又愤然拒绝。由于日伪头目不罢休,三天两头派人来纠缠。韩师便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故意把自己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又故意把断骨接歪。警团教练所的人见韩师确实骨折了,只得强拉韩师十六岁的儿子韩少侠去顶替了事。韩少侠代父义务传授武功采取哄弄的办法,半年多就回到家里来。韩师的左手看起来残废了,其实和好手一样,照样可以练武和授徒。他为了给自已“断臂拒敌”留念,特意拍了一帧露出断手的照片,以示后人。
  韩师到晚年,极度贫困,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只能靠当、卖、拆、押度日,凡值钱之物,尽售一空。连唯一的一张床都卖掉了,以至不得不把黎元洪题字的横匾拿来当床用。为了生计,他在路边摆摊,靠卖烟、糖、水果糊口,但尚能免费授徒,有时为左邻右舍的劳苦群众诊病施药。1947年10月,韩师被一场重病夺去了生命。终年七十岁。其灵柩葬于峰山庙遗址南边韩家墓地中。
  一个举世闻名的武星默默无闻地陨落了。但他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师承多家,勤学苦练的奋斗精神;不畏强类,敢于为国争光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贫贱不移的优秀品格,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知识出处

西青文史第八册

《西青文史第八册》

本书设史海钩沉、红旗招展、峥嵘岁月、武林轶事、乡土百说、人物述林、故里采风、以史为鉴、文物古迹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国璋
责任者
韩慕侠
相关人物
李小水
相关人物
何伍喜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尚云祥
相关人物
李广亭
相关人物
宋约斋
相关人物
车毅斋
相关人物
袁克定
相关人物
曹锟
相关人物
周恩来、于文治
相关人物
梁镜尧
相关人物
何树新
相关人物
岳润东
相关人物
刘清扬
相关人物
乔咏菊
相关人物
乔咏荷
相关人物
宋双英
相关人物
张学良
相关人物
海张五
相关人物
张汝霖
相关人物
李存义
相关人物
张占魁
相关人物
董海川
相关人物
刘奇兰
相关人物
郭云深
相关人物
王梦九
相关人物
张之洞
相关人物
应文天
相关人物
陈夔龙
相关人物
严范荪
相关人物
张伯苓
相关人物
黎元洪
相关人物
康泰尔
相关人物
于文治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郭隆真
相关人物
邓文淑
相关人物
马骏
相关人物
吴炳湘
相关人物
李长泰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17年1月12日...
相关事件
1918年9月14日...
相关事件
1918年9月3日康...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西青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