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874 条
2022年
87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874 条
传说、奇闻
8条
其他
173条
动物
39条
土地资源
45条
工业产品
90条
景物
8条
植物
68条
民俗
124条
气候、水文
6条
水果
7条
渔业资源
23条
照片
2条
疾病
77条
矿产
9条
粮食
21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03条
统计表
3条
美食
31条
艺术
26条
药物
3条
蔬菜
3条
谚语
5条
颗粒列表
共 874 条
51
/
5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51
佛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其他
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祖,以成佛超凡、普度众生为宗旨。公元前2年(汉元寿元年)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有所发展,隋唐达到鼎盛。隋代境内已有佛寺建立,至清代规模有较大发展。民国时期,兴办教育,寺院多被拆除,出家为僧尼者逐渐减少,佛教日趋衰微。新中国...
752
伊斯兰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其他
元朝末年,伊斯兰教随回族群众迁入菏泽而传入,并逐渐得到传播和发展。活动场所为“清真寺”,同时又是回族穆斯林的社会聚集中心,寺内设有管寺乡老、海里凡、回师和阿訇等成员,掌握寺内各项事务。 1985年,全区有清真寺45座,主要分布在曹县(19坊...
753
基督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其他
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信仰上帝(或称天主)创造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在中国,基督教通常专指新教。两大节日是复活节(纪念耶稣复活,公历中没有固定时间,一...
754
天主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其他
亦称“罗马公教”或“加特力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1875年(清光绪元年)传入菏泽。开始由德国神父安治泰在单县孔楼活动,1884年(清光绪十年),安治泰在荷泽县城购买了李家店,建立全区第一座教堂。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鲁南代牧...
755
山东梆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清初,山陕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当地语音的影响,唱腔有所变化,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梆子一一山东梆子。 菏泽地区是山东梆子形成较早的区域之早在清乾隆年间,境内就有梆子戏存在。清代中期至建国前的200多年间,...
756
大平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由于它的定弦、唱腔比当地流行的其他梆子,如山东梆子、豫剧、河北梆子的音调都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又因其击节用的梆子特大(约二尺),故被群众称为大梆子戏或大油梆。大平调的起源,据老艺人说,由木偶戏演变而成,直到现在它的...
757
两夹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两夹弦:是流行在鲁西南的一种民间地方小戏。它是在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逐步形成的。因为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一一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弓上所系的一股马尾拉奏而得名,群众也称它为“二夹弦”或“大五音”。 两夹弦的唱腔是板体腔,基本板式有...
758
柳子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柳子戏: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过去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其中“东柳”, 就是指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是在元、明以来“弦索”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用三弦作主要伴奏乐器,笙、笛辅之。柳子戏的曲调,曲折婉转,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
759
大弦子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大弦子戏:流行于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是由元杂剧“弦索腔”发展演变而成的古老剧种。因其最初只用三弦为伴奏乐器,故被称为弦子戏。又因各班为争“大”字,均以“大弦子戏班”自称,故现在此剧种通称大弦子戏。 大弦子戏的音乐结构属曲...
760
豫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豫剧:又名河南梆子。建国前,与山东梆子同称高调,尤其是“豫东调”、“祥符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言音调等方面,都和山东梆子比较近似,故在民国年间,山东、河南两地演员就已相互搭班演岀。如菏泽专区的演员黄儒秀(艺名...
761
山东琴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山东琴书:发源于鲁西南地区,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个曲种。因其原系民间小曲子联唱体,故始名“小曲子”;又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打琴(后称洋琴或扬琴),故群众亦演唱,自称“山东洋琴”、“改良洋琴”或“文明洋琴1934年,著名艺人邓九如等在天津电台播唱...
762
山东落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山东落子:亦名“銧銧书”,是古老曲种之它由“莲花落”发展演变而成。原为行乞的一种手段,清嘉庆时才有了演习故事之曲,歌者始由乞丐变为艺人。莲花落”流行区域较广,基本唱腔与当地的方言土语、民间小调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流行在鲁西南一带的落子...
763
花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花鼓:又名“丁香”、“花鼓丁香”、“端拱”,有200多年的历史,遍及菏泽全区,尤以郓城、菏泽两县为最多。 花鼓的演出形式有三:一种是一个人背着鼓走街串巷,自打自唱,变相行乞;另一种是对唱,一人背鼓,另一人扮成青年姑娘,手拿小扇或手帕,脚上绑...
764
莺歌柳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莺歌柳书:又名莺歌柳子,属道情类,坐唱形式,是一个稀有的古老曲种。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时就已有莺歌小唱即莺歌柳书。 莺歌柳书的伴奏乐器有八角鼓、小钱、三弦和节子。八角鼓和小钱由演员使用,三弦和节子由伴奏者使用,节子则系于膝前。唱腔有...
765
坠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坠子:产生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由“莺歌柳书”和“道情书”的结合而形成,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坠子弦”(现名坠琴》而得名。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流行地区和受其他艺术形式影响的不同,又分出许多流派,现在一般通称河南坠子。坠子演唱形式有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