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图书馆
菏泽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菏泽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弦子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唯一号:
151834020220000759
专题名称:
大弦子戏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9/001
起始页:
0672.pdf
专题类型:
艺术
分布:
大弦子戏流行于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
专题描述
大弦子戏:流行于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是由元杂剧“弦索腔”发展演变而成的古老剧种。因其最初只用三弦为伴奏乐器,故被称为弦子戏。又因各班为争“大”字,均以“大弦子戏班”自称,故现在此剧种通称大弦子戏。 大弦子戏的音乐结构属曲牌联套体。原有曲牌400多支,现保留下来的只有近百支,经常上演的有[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耍孩儿]、[黄莺儿]、[桂枝香]等。全部唱曲分为粗、细两种,粗曲大都字多调急,宜于表达高昂、激动的情绪,细曲则大多字少调缓,易于表现叙述场面。“文场”伴奏乐器除三弦外,还有锡笛、大笛、锣笛、竹笛和笙,后来陆续增添了京胡、二胡、提琴等。其“武场”打击乐除与其他地方剧种相同的锣鼓外,还有大饶、大钱、二钱和大马锣,合称“四大扇”,并配有长约两米、状似喇叭的铜质尖子号,用以“开场”或烘托剧中主角上场兴兵打仗的场面。大弦子戏的传统剧目多系工架戏。它的代表剧目有《两架山》、《牛头山》、《火龙阵》、《金麒麟》等。 清末以后,大弦子戏班社逐渐减少,区内主要班社有定陶县的“高家班”,菏泽县的“公义班”等.建国后,定陶县成立了曙光剧团,1959年调归菏泽专署领导,定名“菏泽专区大弦子剧团”,“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至1985年境内尚有菏泽市船郭庄一班民间剧团在鲁西南和豫东一带坚持演出。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