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75664 条 5000 / 5045
7498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县建行成立前,一律按照财务制度要求存入基建帐户实行专款专用;县建行成立后,按照国家严格控制基建规模的规定,实行“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的原则。
7498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县建行办事处至建行成立时(1984.4~1988.10)只办理存款。1989年开始办理贷款,种类有:基建设备贷款,技术措施贷款,开发性贷款、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等。1989年到1992年,发放贷款765万元。1992年,县乡镇企业油脂厂筹...
7498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是其资金按规定一律在建行开户,由开户行监督其资金活动,实行现金管理。基建预决算工作从1990年下半年起改原来由计委、城建部门审查为建行审查。从1982年起,全县基建施工全面推行包工包料承包责任制。
7498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3月12日,由县人行设立保险代理处,首办棉花保险业务。1958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10月,(西安财贸会议后)保险业停办。
7499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会计核算沿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沙雅县支行成立后,即贯彻执行总行规定的会计科目,按借贷记帐法,分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净值类、损益类,使用的51个会计科目。1952年10月,总行规定改为收付记帐法,设科目183个,沙...
7499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沙雅县支行成立后,即贯彻执行总行规定的会计科目,按借贷记帐法,分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净值类、损益类,使用的51个会计科目。1952年10月,总行规定改为收付记帐法,设科目183个,沙雅县使用76个。1...
74992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50年代初期,业务量不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求业人员的增加,银行业务量相对增加。1960年,县银行系统经办9193户(次),业务19462笔,比1950年增加3.5倍,差错24笔,占1.23‰。1980年,县银行系统经...
74993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以前经济核算一直是“利润全上缴,费用拨指标,收支两条线”的核算办法,1980年起,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和“利润留成、联责计奖”责任制,1988~1991年,农行经国家批准率先试行经营承包目标责任制。
74994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联行分为全国联行、省辖联行、县辖往来3种。全国联行按规定有行号的行(处)可直接通汇。沙雅县人行从1954年6月1日申批行号后执行,汇出汇入资金由省辖分行逐笔核对,总行核算、互计利息。省辖联行,未分专业行前视同全国联行。专业银行成立后,各行自...
74995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分同城、异地、农村转帐结算。1985年秋后,农行推行农副产品收购定额转帐支票结算。采用转帐结算,减少现金投放。
7499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5年6月,县委、县人委决定,将社队会计辅导工作由农业部门移交于县农行管理,农行第二次合并后,由县人行农金股管理,1980年,人、农两行分设后,又归农行管理,1982年,农村体制改革后终止。
7499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县人行成立后(1953年1月1日),支行发行库批准建立,保证货币发行工作的正确实施。1950~1992年,全县现金收入116185万元,付出145874万元,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现金的需要。除1991年托依堡勒迪信用社向塔南分社...
7499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1月,沙雅支库建立后,即按政务院规定,代理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及支付。1954年,首次代理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61689元。1955至1958年,代发公债15.6万元,1981年起,开始代理发行国库券,相应的代理兑付各种国债券。
7499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是劳动人民集股组织起来的集体所有制农村金融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7500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唐时期,沙雅地处丝绸之路枢纽地带,商品流通与交换频繁;一旦地方割据战争迭起,则丝路阻塞,沙雅商贸又呈现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商品交换多为农畜产品、手工业小农具及工艺品。清末,英、俄商人进入沙雅,少量机器工业商品辗转而来,价格昂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