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451 条 130 / 164
193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对废水污染的治理始于1976年,治理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至1980年,山东省环保局投资给菏泽地区治理资金199万元,1980年,实行征收超标排污费,污染源的治理资金坚持自筹和环保补助相结合的原则。
193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处黄河下游,属黄河冲积平原,水土流失严重。1984年全区开展水土保持普査、区划和规划工作。据普查,全区共有风沙面积730.95万亩,占总面积的38%,其中一级流失(微度)面积为127.33万亩,二级流失(轻度)面积为115.38万亩...
193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汉末至清初由于朝代更迭,隶属频变,社会时兴时乱,经济时兴时衰,区内人口总量无从査考。至清代中期,仅查到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的数字,境内总人口256.4万人。菏泽地区1949—1985年人口发展及人口密度统计表口分布亦有明显变化。19...
193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汉末至清初由于朝代更迭,隶属频变,社会时兴时乱,经济时兴时衰,区内人口总量无从査考。至清代中期,仅查到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的数字,境内总人口256.4万人。
194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汉末至清初由于朝代更迭,隶属频变,社会时兴时乱,经济时兴时衰,区内人口总量无从査考。至清代中期,仅查到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的数字,境内总人口256.4万人。
194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人口较为稠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分布亦有明显变化。1949年,区内人口密度为362人/平方公里。1970年为456人/平方公里。
194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査统计,全区共有15-64岁的妇女2107766人,活产子女5411222人,存活子女4915870人,存活子女数占活产子女数的90.85%。
194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基本上系汉族聚居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査时,全区总人口5129164人,其中汉族5098959人,占总人口的99.41%;少数民族30205人,占总人口的0.59%.在少数民族当中,以回族居多,共30090人,满族38人,...
194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基本上系汉族聚居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査时,全区总人口5129164人,其中汉族5098959人,占总人口的99.41%;少数民族30205人,占总人口的0.59%.在少数民族当中,以回族居多,共30090人,满族38人,...
194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重男轻女”的陋习根深蒂固,遗弃女婴现象常有发生。1849—1949年,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男性人口死亡较多,区内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建国后,社会安定,党和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妇女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
194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全区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党和人民政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区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年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0—4岁的幼儿745656人,5—14岁的少年1815081人,2...
194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全区约有70%的人是文盲,只有少数人有文化。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区就学人数明显增加,群众文化素质相应地得到提高。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査统计,全区共有5129164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8...
194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区内以农业经济为主,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少数人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建国后,随着工业、商业、文教卫生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全区人口的职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
194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婚姻状况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区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总数4715312人(男2350889人,女2364423人),其中,未婚者1247423人(男708767人,女538656人),有配偶者3064613人(男1509243人,女1...
195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区内人口出生死亡情况无从查考。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婴儿出生成活率明显提高,老人寿命延长,因而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再生产属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类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