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5473 条 226 / 365
337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县收音站购置英国飞利浦收音机和国产25瓦扩大机各1台。1956年新购250瓦扩大机1台。1958年广播喇叭计348只。1959年新购上海产500瓦扩大机3台。1969年新购兆欧表、万用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等。1970年,对县站广...
337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68年10月,沙石、江口公社首建广播放大站,至1969年全县有22个公社(镇)相继建成广播放大站。1972年冬,农村广播网按上级标准进行了全面整顿。全县76129户农户,入户率达98%,有喇叭76960只。3658个生产队,通广播的有3...
337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电视机 1974年5月,县人民广播站购进1部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为全县第一部。此后,各单位陆续购进电视机。1980年冬,县钨矿职工邹桂英购进1部上海产百花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为私有的第一部。至1985年,全县共有各类电视机3000多部。电视...
337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74年5月,县人民广播站购进1部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为全县第一部。此后,各单位陆续购进电视机。1980年冬,县钨矿职工邹桂英购进1部上海产百花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为私有的第一部。至1985年,全县共有各类电视机3000多部。电视机入户率...
338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10月,县广播站建成1座功率为10瓦的电视差转台,解决县城周围的电视信号源问题。1982年10月,赣州峰山电视差转台开播后,县电视差转台停播。同年3月,白石山坑口电视差转台开播,输出功率为10瓦。1984年11月,县北的沙地乡电视...
3381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6月,成立县音像管理小组,由县广播电视局具体负责全县录像放映和音像制品的监督、检查工作。县境内有田村、江口、吉埠、王母渡墟、江西三糖厂、县影剧院和县人民广播站等7个电视录像放映队,由县广播电视局供应录像带。同年,县音像管理小组按上...
338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医药卫生旧时县内医药卫生事业落后,城乡缺医少药,传染病流行,每年死于疫病者数以千计。
3383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爱国卫生 环境卫生 民国35年(1946)年,由县卫生院长、警长、1名警察和24个丁役组成“赣县卫生工作队”,翌年改称“赣县联合卫生稽查队”,以指导检查卫生工作。配有16名清洁工,负责打扫县城的大街小巷。农村在逢年过节时,乡民自觉扫...
3384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环境卫生民国35年(1946)年,由县卫生院长、警长、1名警察和24个丁役组成“赣县卫生工作队”,翌年改称“赣县联合卫生稽查队”,以指导检查卫生工作。配有16名清洁工,负责打扫县城的大街小巷。农村在逢年过节时,乡民自觉扫除室内外的尘埃、垃圾...
3385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疟疾建国前,疟疾流行广泛。民国33年(1944)疟疾暴发,波及41乡(保),患者数千人,死者众多。从1955年至1963年,组织40个(次)疟防工作专业队,培训抗疟员2594人,在全县开展消灭疟蚊及其孳生地,对现疫病人及2年内有疟史病人进行...
3386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厂矿无防尘、防毒等设备,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得不到应有的防治。
3387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地甲病建国前,无法诊断和治疗。1982年,对全县21个公社(镇)进行地甲病普查,共有患者1747人,韩坊、大埠、阳埠、五云、储潭、茅店、三溪公社较多,全部用碘胶丸治愈。
3388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接生建国前,妇女分娩由接生婆接生或自生自接。沿用旧法,用剪刀、瓦片断脐带,易使婴儿感染破伤风,死亡率高。如遇胞衣(胎盘)不下或难产则蛮干助产。民国22年(1933)水西乡骆炳森之妻难产,骆竟在其妻腹上横架扁担,后猛压,致使母婴丧命。民国35...
3389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施诊所 清同治十二年(1873),丁浸元在县城东北路“丁东*”中药店内附设“施诊所”,有中医师3人,为赣县最早的集体诊所。 仁爱医院 民国24年,美国天主教仁爱会,在县城始创男女门诊处和男女无病床医院各2所,后增建100个床位的妇女医院...
3390
知识出处: 赣縣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行医以私人开业为主,公办诊所、医院为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