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38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分类号: DF36
页数: 1
摘要: 地甲病建国前,无法诊断和治疗。1982年,对全县21个公社(镇)进行地甲病普查,共有患者1747人,韩坊、大埠、阳埠、五云、储潭、茅店、三溪公社较多,全部用碘胶丸治愈。
关键词: 卫生法 文化教育

内容

地甲病建国前,无法诊断和治疗。1982年,对全县21个公社(镇)进行地甲病普查,共有患者1747人,韩坊、大埠、阳埠、五云、储潭、茅店、三溪公社较多,全部用碘胶丸治愈。
  麻疯病清代前,麻疯病无法治疗,患者无人管,民国时期,麻疯病多被赶出村庄,在偏僻山头隔离居住。31年至38年(1942—1949),全县被当地群众处死或赶上山棚不治而死的麻疯病患者266人。
  建国后,县政府拨出专款,于1958年在韩坊乡长演村建“赣县皮肤病防治所”。翌年,设康复村(住院部),收治麻疯病患者。有职工14人,病床250张。1985年又在县城新建皮肤病门诊楼一栋,1958年始,进行全民性麻疯病普查6次,线索调查11次,对与麻疯病接触者检查12次,受检者300余万人(次),发现患者777例(男575例,女202例),其中结核型441人,界线型1人,瘤型335人。1959至1985年,康复村共收患者682例。用中、西、草药结合治疗治愈572例。1985年,现患40例。流行区由建国初的157个村下降到1985年的35个村。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