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87条
析出资源
1622条
图表
9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587 条 6 / 173
7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机械迁移,一般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景德镇市地处内地山区,人口的国际迁移甚少,重点是国内迁移和流动。
7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人口流动性大,自流人口多。“人口异动极不规则”。民国37年(1948年)1月,抽查第廿三保户(约一百户),一次就查出60余名未登记(户口)者。1951年4月份,景德镇市临时居住人口达3346人,大多数来自邻县和农村。
7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构成资源描写了景德镇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民族构成、职业构成等内容。
7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年龄构成是人口自然变动以及对人口再生产速度变动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民国25年(1936年)江西农村服务区,调查景德镇市农村六村人口年龄构成如下:0—9岁占22.8%,10—19岁占17.05%,20-29岁占15.56%,30—39岁占...
8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人口性别构成历来不协调,性比例偏高。建国以后,人口性比例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后逐渐降低,朝趋于协调的方向发展。按每100名人口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的适度标准,还有差距。
8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全市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1958年以前,农村中未见有少数民族人口。1963年市公安局户口普查时,城市中有少数民族人口107人,农村有24人,比例为1:0.22。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城市为176人,农村为34人...
8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关系到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结构是否合理,新中国成立前景德镇市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城市人口以瓷业为主业,农村人口则多务农业和茶业。
8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人口质量主要描写了景德镇儿童发育情况、受教育程度、人均寿命、残疾人口等内容。
8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是人口自然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人口质量的要素之一。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从1979年至1985年对全市30213名集托儿童(7岁以下)进行了健康状况检查。
8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教育覆盖率1957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逐步纳入计划控制的轨道,减轻了社会经济的负担,促进了景德镇全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纵向比较全市1985年受教育人口与建国初期,有很大的增长。
8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统计,1981年景德镇市人口平均寿命为67.16岁,比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高32.16岁,比同期江西省人口平均寿命66.07岁高1.09岁,比同期全国人口平均寿命68.9岁低1.74岁。
8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全市残疾人口调查第一次是1984年9月,第二次是1986年4月。 1984年9月,市民政局和盲人、聋哑人协会进行调查建卡时统计,全市有1604名盲、聋哑人,占总人口的2.96‰,性比例为96。在盲、聋哑人构成中,盲人占23.57%,聋...
8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计划生育主要描写了景德镇人口管理、节育、管理效果、地方法规等内容。
8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以前,景德镇市人口再生产一直处于自然增长状态。1957年后开始试行节制生育,初步控制了全市人口迅猛发展的势头,人口再生产呈原始维持型。1966-1971年,人口再生产复呈原始型,人口增长率高达30.2‰。1978年开始实行手术节育...
9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市属医院门诊部和妇幼保健站设立了节育、避孕指导室,开展节育手术。当年做男扎手术的41人,女扎手术的48人。1960年底试行女性阴道、腹股沟结扎手术,但不久即停止。1963年,O型节育环在市内试行,因市瓷用化工厂某女工上环后发生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