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酒泉” 相关
共 4616 条 54 / 308
796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社会经济陷于总崩溃的边缘。各类物资供不应求,法币贬值,政府发行金圆券,金圆券贬值,后改发银圆券,并收兑民间金、银、外币。
797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是丝绸古道的重镇,是中国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自商周以来,中国就与西方国家有所交往。
798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内容包括:古代丝绸之路、邮电与驿站、大车通道、公路建设、公路运输、航空运输。
799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是丝绸古道的重镇,是中国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800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自古为西北交通必经之地。自西汉设四郡、置两关,筑边塞数千里,在沿途设置亭、障、烽、燧,十里一亭、百里一障,驻兵防守,数十里还设有“传舍”。供官员、邮卒及过往行人食宿、歇脚。
801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车道是人们生产、生活、互相往来所形成的自然通道,在未筑公路之前,它是联络各乡村与城镇间的主要通道。
802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唐之时,自西安经兰州通向河西,兰州以西称为“西路”或“甘凉大道”。
803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时,为了抗击匈奴,沿弱水开辟大道,置肩水金关于酒泉东北300里,设肩水都尉、筑烽堆、置塞卒、守御汉边,以卫护酒泉郡。
804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通高台北大路 由酒泉东行,过三墩、临水、双井驿、盐池驿、深沟、花墙子、黑泉驿至高台270里
805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安弥古大路由酒泉东行过临水折而东南行,经上黄泥堡、安弥破城80里,东经莲花寺、安家湖窝、明海古城,至骆驼城,260里通高台及张掖。
806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长沙岭大路由酒泉东南行,经西店、总寨、上坝,东南过夹道沙窝、半截路墩、长沙岭、西三坝、上河清、东三坝,跨闫家大沟,至半坡通清水堡
807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红山大路由酒泉出南门经大教场、春光村东南行,过大沙河(堡)、沙圪塄、钱家湾、石灰窑、北沟、棉花滩、下西湾、红山堡、观山堡、金佛寺、红寺堡、大庄、丰乐、中截、半坡至清水堡,全长140里,旧称“沿山南大路”,此路有9条岔道可通南山诸山门。
808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殊沟大路由酒泉出南门,微向南行,有大路叫“香庄路”,经香庄庙、张良沟屯庄、双石桥、越洪家石滩、罗家庄,入文殊山,全长30里。
809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塔尔寺大路由酒泉城西南行,经三仙洞、陈家花园、塔尔寺、黄草坝堡、侯家沟、冯家沟、塔尔湾、二分沟至西河口龙王庙,全长18里。
810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嘉峪关大路即古线的“玉关道”。自酒泉西行过北大河,过丁家坝、安远沟进入石关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