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电与驿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3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电与驿站
分类号: F512.742
页数: 3
页码: 228-230
摘要: 酒泉自古为西北交通必经之地。自西汉设四郡、置两关,筑边塞数千里,在沿途设置亭、障、烽、燧,十里一亭、百里一障,驻兵防守,数十里还设有“传舍”。供官员、邮卒及过往行人食宿、歇脚。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邮电 驿站

内容

第二节邮电与驿站
  酒泉自古为西北交通必经之地。自西汉设四郡、置两关,筑边塞数千里,在沿途设置亭、障、烽、燧,十里一亭、百里一障,驻兵防守,数十里还设有“传舍”。供官员、邮卒及过往行人食宿、歇脚。交通大道上所设的“长亭”,亦是供旅人休息之所。沿边塞线大致每一百汉里筑有一障,为都尉或边兵驻守、巡逻、瞭望、防御来犯之敌,也是盘查行人,通讯往来之地。如会水县有白亭,延寿县有玉石障,酒泉城东设有都亭,唐代西北大道也设有驻兵戍守的营坞。如肃州福禄县东南有祁连戍(在今高台红崖乡古城沟南端),并置有过往人员歇马停脚的馆驿,往往与军卒戍守的“站口”相结合,相传酒泉城北还有“金河戍”,即今北大河。
  元代以来,西路交通大开,沿途皆设有驿站。到了明代,西方各国商队、使节,来中国通贡、经商,沿途驿站更显得十分重要。北京到酒泉,就有99个驿站。每站都设有专人管理,有站房、驿卒、驿牛、驿马和车辆,各有定额,人员工资、牲畜草料,都由州县按月拨发,维持着沿途客货转运。明、清两代,虽编制时或有增减,但驿站基本是固定的。根据万历《肃州志》记载:“肃州卫,领驿站和递运所各二处,各设掌印、百户1员。明代前期,驿运繁杂,每驿原设军骡各一百或五十,万历十一年(1876年)通载,为五十及三十五。”酒泉驿在城东关,额存军、骡各50;酒泉递运所在驿东,额存军、牛各50。临水驿在堡东北隅。临水递运所在驿西,距离城40里,额存甲军各35名,骡、牛各35只。
  明代另设有急递铺,专事递送紧要军政文件、边防信息。镇远铺,在城东关内,司兵10名,万历中裁撤二次,仅留2名。头墩铺,在城东10里;二墩铺在城东25里;临水铺在城东40里。由临水东15里设黄泥铺,又东20里设碱滩铺,又东10里设新安铺,再往东接高台双井铺。各铺司兵5名,万历中裁存3名。
  清初略改明制,凡递送往来公文、信件,过往官员等,文职则由驿夫、驿马传送,武官则由塘兵、塘马传送。
  清雍正七年(1729年),划甘州所属之高台县为肃州直隶州领县,由此肃州统领高台县所属五驿。高台驿,设高台城,东至抚夷(临泽)40里,西至黑泉50里。黑泉驿,安黑泉铺,东至高台50里,西至深沟50里。深沟驿,安设深沟堡,东至黑泉50里,西至盐池30里。盐池驿,设于盐池堡,东至深沟30里,西至双井4。里。双井驿,安双井堡,东至盐池40里,西至临水60里。由临水驿至酒泉驿40里。
  肃州至高台共有7个驿站,6段路程,共270里。自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县丞1员,驻扎盐池,管理盐池、双井二驿,一切经制事宜,仍归高台县知事兼管。
  光绪九年(1883年),西路畅通,陕甘总督谭钟麟上书,裁撤甘肃驿站、军塘,每年可节省银10余万两,肃州7驿,均在裁撤之列,于是驿站、军塘遂废,驿运停止。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谭钟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延寿县
相关地名
肃州福禄县
相关地名
高台县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