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鄞县” 相关
共 176 条 1 / 12
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海曙区解放后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情况。1984年全区人口212,37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400人;2008年全区人口增至306,55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427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和乡镇农村。2004年,西郊乡和...
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宁波地区在唐朝至五代时期的行政区划变化。其中包括废弃郡设州、改变州名、设立及取消州、县的调整,以及州治、县治的迁移和改变。文字提到了越州、鄞州、明州、鄞县等行政单位的设立、合并和迁移过程。
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至元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包括吴越国纳土归宋后行政区划的调整、明州奉国军隶属两浙路、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司的设立和变迁、庆元府的设立和改名、庆元路的设立以及总管府的设立和庆元路的攻占。
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至清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包括庆元路改为明州府,明州府改为宁波府,设立鄞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设立宁绍台道,太平军攻占后改为宁波郡,后又复为府。
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鄞县分团的建立和发展情况。文章描述了分团成立的背景、领导人的任命,以及分团部的组织架构和活动内容。其中包括出版刊物、举办训练和监视共产党活动等。文章还提到了分团部在沦陷时期的停顿和重新组建,并展示了分团部的发...
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概述了宁波地方曲艺的几个曲种,包括四明南词、宁波走书、宁波评话、四明宣卷、唱新闻和小热昏。这些曲种在宁波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每个曲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文化特色。
7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详细描述了现今藕池村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以及各个小区的构成,包括藕池头、板桥、姜苏等地方的由来与特点。藕池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藕池一名的起源不可考,过去曾被称为牛池。从历史地图可知,藕池头、板桥、姜苏...
8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藕池村是一个移民村,主要由来自台州、四明山等地的移民组成。根据记录,藕池村的移民时间跨度很大,有人从20世纪初就来到村中打工,也有人在民国期间来村中打工。一些人通过打工或婚配逐渐在村中定居,一些人则是在土地改革后获得分配的房屋定居...
9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民国时期,鄞县实行乡保甲制度,藕池村的保长是马裕棠,甲长包括张阿芳、包裕芳、姜美扬等人。保长负责复查本保户口统计报告,督练壮丁,辅助军警;甲长受保长指挥,负责编查户口、抽选壮丁、盘查奸佞,报告户口异动等。藕池村还有其他自然村,由甲...
10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藕池村政权更替包括国民党败退过村边、看经寺成为临时医院、镇反运动、乡村闾体制等情况。
11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1971—1976年藕池村变化包括20世纪70年代初的大队、兴办企业、编村简报、修皎口水库、水库移民来村等情况。
12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讲述了姜国城、章冲华和姜国炬等人在不同的行业中创办和发展自己的企业的故事。他们通过抓住时机、勤奋努力和创新思维,在不同行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13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描述了过去藕池村婚姻和生育政策的艰难情况,以及丧葬习俗的变迁。
14
知识出处: 藕池村史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藕池村从无幼儿园到建立幼儿园的历程,以及藕池小学的发展和变迁。文章描绘了早期幼儿园的情景,描述了学校的教育条件、教师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
1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插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