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蔡仁厚” 相关
共 15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熹与中国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节收录了关于朱熹的论文,包括有《程朱理学批判》、《批判朱熹的四书集注》、《佛教的理事说与朱熹的理气观》 等。
2
知识出处: 朱熹的思维世界 | 类型: 参考文献
3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儒家学者,他对于“克己复礼为仁”中的仁礼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主张仁和礼在本体论和工夫论上都是相通的,并且认为只有通过克尽己私、复礼的工夫,人们才能达到仁的境界。这种理解对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哲学中的仁学和礼学...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82年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是首次朱子学国际会议,涵盖多学术背景,促进对朱子学进一步研究,展望未来,使年轻学人受益。会议论文集出版英文版。
5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2001年吉隆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探讨了朱子学与世界文明、朱子学在海外华人世界的价值意义等议题。会议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朱子学的思想体系和人文关怀,并呼吁在大专院校开设“朱子学”课程。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探讨了闽学的历史传承过程和杨时在闽学形成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闽学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思想,传承了洛学的思想范畴,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内核。文章重点分析了杨时对闽学的贡献,包括在本体论问题上提出新的判释、在认识的方式方法问题...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闽学在台湾的推广和传播。文章指出,康熙统一台湾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在岛内尽快建立起如内地一样的“文治社会”,使儒学的价值系统制度化,从而为新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文化精神支持。
8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2001年12月1—3日,马来西亚朱氏联合会、华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吉隆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国际知名学者有宫达非、杜维明、蔡仁厚、苏金鋈、马进,以及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郭洙镇、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祥南、大马朱氏联合会...
9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0年,蔡仁厚著《宋明理学南宋篇》,台北学生书局出版。
10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4年,蔡仁厚著《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台北学生书局出版。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7年,蔡仁厚著《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90年蔡仁厚著《儒学的常与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90年蔡仁厚著《儒家心性之学论要》,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1998年蔡仁厚著《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展开》,台北学生书局版。
15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文化事件
2001年蔡仁厚著《哲学史与儒学论评: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台北学生书局出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