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胶州市” 相关
共 93 条 5 / 7
61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李少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0年了。他是在王戈庄解放之际,因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受日伪特务迫害,积劳成疾而去世的。虽然时隔数十载,但他那热爱祖国,坚持抗日救亡的一片赤诚之心;他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他那正直的性格...
6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八角鼓又称“鼓子”,因有一张八仙桌便可演唱,故也叫“桌戏”。胶州八角鼓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胶州茂腔、胶州大秧歌一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数百年来曾广为传唱,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6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早就听我母亲说,在胶州城里鼓子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文艺形式,它内容广泛,雅俗共赏,既能登大雅之堂供有文化知识的人欣赏,又可在街头演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
64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市八角鼓传统的艺曲。
6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傅嘉蕙于1906年生于胶州大石头街,傅嘉蕙父亲是读书人,傅嘉蕙母亲也识字能看书,会唱鼓子。
6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四大腔]时兴的新牌儿,莫非是谈笑耍玩儿,北京城有一位奶奶,闷厌厌儿,闲暇无事瞧瞧女孩儿
6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八角鼓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并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和地方戏的特点,因此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其曲牌据说有48个。
6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胶州市八角鼓曲牌。
69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明代初期,青岛确有云南移民,而且数量较多。这些移民,既不是云南土著汉人,更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朱元璋派遣征云南的汉族军士及其家属。在今青岛地区,云南移民多分布在滨海地带,尤以旧时的即墨、胶州为最。
70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溥伟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他袭封为恭亲王时为光绪二十四年,年方18岁。多年后被命为禁烟大臣,但不久爆发了辛亥革命,31岁的溥伟成了忠心维护封建统治,一再进行封建复辟活动的封建制度的卫道者,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反动分子。
71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胶州市(原胶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工作,是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的。尽管在以后的3年中,本着就地动员、就地下放、就地安置的原则,动员下放安置了本县的知识青年和闲散人员669户2580多人。但是,开始还是以接收安置青岛市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
72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莱西市昌阳养殖场是台属李会昌于1994年在姜山镇批发市场的原址上兴建起来的。经过近8年的苦心经营,该场已发展成拥有职工30余人,占地60亩,房屋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流动资金800余万元,年赢利近百万元,集鸡、猪、鱼养殖为一...
7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4年深秋,昌潍地区文化局决定在胶州市(当时为胶县)举办《昌潍地区古今名人美展》活动,并派昌潍地区文化局王建彪、张资中两位专业美术干部主持,带队来胶县具体操作。展出地址在原胶县文化馆东西展室(旧城隍庙东西两厢,现胶州市博物馆院内),展出...
74
知识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6年8月10日,成立省属胶州盐务局统一管理胶州湾盐业生产(含今胶州市境内盐田),住博山路51号,11月21日迁往崂山区上马镇。
7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92年5月,课题组在胶州市召开了《农村初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验》专题会。国家教委、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省报、市报的同志,辽宁、黑龙江、云南、广西、安徽、江西、哈尔滨、沈阳等省市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课题组长纪之信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