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洪德” 相关
共 22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人们的印象中,西部风光一定是雄关落照,大漠孤烟,天山飞雪,胡笳悲鸣;是苍茫无边的戈壁,一望无际的沙漠。然而,谁能料想,就在这“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地,竟有一处被誉为高原绿宝石的著名风景区—大黄沟。
2
知识出处: 山丹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提起山丹羊肉,可以说在山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逢节日聚餐、喜庆宴会、贵宾来临,山丹餐桌上都少不了手抓羊肉这道招牌菜。它以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青睐。
3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山丹县王洪德作品,其中介绍了散文《大黄沟神韵》、《静静的马营河》、《诗情画意焉支山》、《尘封的油坊》等。
4
知识出处: 佛山缘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山丹县王洪德所作的《诗四首》。
5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照片
6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政府办公室 1949年9月成立山丹县人民政府秘书室,1955年11月改为办公室。历任办公室主任(此节资料记载均始于1989年,下同):杜志仁(1989.11—1993.01)、聂友仁(1993.02—1997.12)、王洪德(1997.12...
7
知识出处: 山丹县志(1989—2013) | 类型: 文学
《山丹史话》 系甘肃文化出版社组织出版的“甘肃史话丛书”之一,是一部追溯山丹远古历史、展示现代风韵、寄情山水胜景、描摹名人轶事、昭示灿烂文化、反映山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通俗读物。主编陈希儒,副主编王洪德、林茂森,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
8
知识出处: 山丹旅游 | 类型: 文学
《无量阁抒怀》是现代诗人王洪德所作的一首诗。
9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文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西部风光一定是雄关落照,大漠孤烟,天山飞雪,胡笳悲鸣;是苍茫无边的戈壁,一望无际的沙漠。然而,谁能料想,就在这地处走廊蜂腰、甘凉咽喉的山丹境内,竟有一处被誉为高原绿宝石的著名风景区一—大黄沟。 大黄沟位于闻名遐迩的山丹马场境...
10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文学
那是一条被古人称为弱水的河流。她从祁连雪山姗姗而来,穿越大马营草原,又以远行者的姿态跟随黑河的步履,向大漠戈壁走去。她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恣意汪洋,在千百年的时光里,就像一位勤劳而又慈祥的母亲,静静地滋养着山丹,滋润着这方热土,哺育着每一个走...
11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文学
焉支山是一部书。她承载着山丹厚重的历史,印记着山丹灿烂的文化。既有烽火狼烟、刀光剑影、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的慷慨豪迈,又有河清海晏、雪月风花、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的舒心惬意!她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章节分明,文通理顺,既古朴雄厚,又典雅清新。她曾...
12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文学
每当油菜花凋叶落、籽粒饱满时,便将其收割打碾,送到油坊榨油。 油坊大多建在近水的地方,与水磨为邻,以借其力,故而常在小河边、磨坊旁。油坊是一座高大的建筑,与周围低矮的房舍形成明显的反差,就像掺和在羊群中的骆驼,显得格外笨拙。墙体是用黄土夯筑...
13
知识出处: 山丹县六十年文学作品集 | 类型: 文学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焉支山深处、马营河上游,还有十几座磨坊栖落在潺潺溪流上,迎着山风,披着晚霞,犹如苗族山寨的风雨桥,显得古朴而又苍凉。 水磨,考其历史当与水车同庚,发明于东汉时期。它经受了千百年的风雨砥砺,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华,呈现出...
14
知识出处: 焉支风 | 类型: 文学
《大黄沟神韵》是当代诗人王洪德所作的一篇散文。
15
知识出处: 佛山缘 | 类型: 文学
《诗四首之一》是王洪德所作的一首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