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海阳县” 相关
共 570 条 7 / 38
91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第1—2拍:以右脚为重心,左脚小吸腿25°,身朝2方向,原地双膝微微上下颤动,双手合掌于腹部,双屑轻轻颤动。 4—拍:双腿姿态不变,原地颤动,双手臂抬起至双托山膀位置,双手于头上方遮眉处。 1—4拍:左脚往右后方撤一大步,右腿不动,右手扇从...
92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1—拍:两屑前后抖动,带动两臂平甩至双山膀位,手心向下,右脚向左前方擦出45°绷脚,右膝由屈到直踮脚掌。 2—拍:左脚收回,右脚落地,脚尖向左,两膝同时弯屈。右臂由右侧经上弧线至头上,切掌至胸前。左臂经下弧线背于左胯后,膝直,左右小晃动,头...
93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1—拍:左手打一下右手鞭的下半截,右弓箭步。 8—拍:身子往左转身,同时,用左脚踢击一下右鞭。 以上动作可以反复跳跃和变化,动作规律大同小异。 3—拍:迈左脚,左转身,正云手。右弓步,左手按掌,右手鞭于肩上。
94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串黄河是流行在海阳沿海一带的一种秧歌游戏形式。清康熙末年始兴于唐家,后传至胡格庄、台上、臧家等地。相传姜子牙讨纣,闻仲请得三霄娘娘,布下“九曲黄河入卦阵”。子牙未破,请来师叔陆压才破了此阵。后世人以此纪念姜子牙讨纣之功。  此阵有“黄河入卦...
95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海阳秧歌经久不衰,一直盛行。1959年冬为参加烟台地区羣众舞蹈会演,海阳县文化馆王瑾兆,谭秉君;烟台艺校严艺及东石兰沟民间老艺人颜明玉、王发一道经过加工整理,把海阳秧歌舞蹈首次搬上舞台,受到观众好评,从而引起有关艺术部门的重视。后又经过加工...
96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元霄佳节,大闹花灯,是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习惯。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释普济的《五灯会元》等著作和“今日元霄夜,端门下放灯”、“酒垆光迭鼓,灯市早投琼”等诗句,都是对花灯的记述和描写。每逢农历正月十四日,各商户隆重举行“祭财神”仪式。达...
97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正月十四日财神庙、十五日城隍庙、十六日万寿宫、十七、十入两日火神庙的灯棚,绫花彩带交错盘络,盏盏花灯华美奇丽。老艺人鞠凯岁扎的“五谷丰登”灯、“薛刚闹花灯”,精巧璀璨;“老鼠偷油灯”尤为奇特,一羣大小老鼠活动于绢灯烛光中,争喝豆油,观之妙趣...
98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十字街两侧的商铺、富户,都张花灯结彩绸,琳瑯满目。门旁、檐下、匾侧,窗内悬挂彩灯,烛光通明,更美者是十字街中的牌坊上灯火辉煌,耀眼夺目,宛如“十字披红”。牌坊上高高低低的彩灯花团簇集,好似胸前的一簇红花。当时永盛、西协盛,永源,义和永、祥义...
99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包括雉堞灯、走马灯、行业灯、裙子灯、悬络灯、面灯、天女散花灯。
100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张贴谜语于花灯之上,供人猜测,叫灯迷。用老虎的难以射中形容灯谜的难猜,叫做“灯虎”。元周密《武林旧时灯品》:有以绢剪诗词,时寓讥笑;或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谜语有24格,至今常用的有:“卷帘”、“谐声”、“会意”、“白头”、“粉底”...
101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俱乐部是羣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民国30年2月,胶东行署联合办事处颁发了《农村俱乐部暂行办法》。 次年海阳成立乡中心俱乐部5处,村俱乐部124处。 民国32年因日寇“扫荡”,下降为36处。 民国37年,由于战争创伤,灾荒严重,仅存9处...
102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我县建立朱吳公办文化站一处。1957年4月建小纪、留格公办文化站各一处,文化站里设有图书、幻灯、’乐器等宣传工具,拜设站长1人。 1975年底开始兴办民办公助性质的文化站。次年,全县17处公社全部普及。 文化站是国家和人民公社为...
103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海阳古代并无报纸,只是在京、沪、青、济等都市居官经商之人笔抄官报寄回故里以供阅读,时称“邸报”。清朝末叶民国初年《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传入县地,但为数甚微。民国19年,始设民众阅报处,只有报纸两份。民国20年,尙山刘勃在凤...
104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古迹文物有其本身的历史艺术价值。《海阳县续志》载:“县虽新设,古迹昭然,遗踪旧址,凿凿可传。”但现在所存无几,为便考究,仍予载录。
105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包括昌阳城遗址、长广城、观阳城遗址、中郎城遗址、廓定城遗址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