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秧歌传统阵势图——串黄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4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秧歌传统阵势图——串黄河
分类号: J722.211
页数: 5
页码: 121-125
摘要: 串黄河是流行在海阳沿海一带的一种秧歌游戏形式。清康熙末年始兴于唐家,后传至胡格庄、台上、臧家等地。相传姜子牙讨纣,闻仲请得三霄娘娘,布下“九曲黄河入卦阵”。子牙未破,请来师叔陆压才破了此阵。后世人以此纪念姜子牙讨纣之功。  此阵有“黄河入卦阵”,“四瓮城黄河阵”和“六城黄河阵”三种,布阵各异,串法大致相同。“黄河八卦阵”是以19×19.   串阵时,乐大夫率舞队囱松门右侧入阵,届时有阵主击乐相避。舞队串至中心大旗要对旗叩拜三上三下礼。  串黄河在元霄之夜进行得最为热闹。舞队人人手擎灯火,也有龙灯串入,每根草把皆挑灯火。若大黄河阵灯火闪烁,尤如火海流星,十分壮观。
关键词: 民间舞蹈 秧歌舞 海阳县

内容

串黄河是流行在海阳沿海一带的一种秧歌游戏形式。清康熙末年始兴于唐家,后传至胡格庄、台上、臧家等地。相传姜子牙讨纣,闻仲请得三霄娘娘,布下“九曲黄河入卦阵”。子牙未破,请来师叔陆压才破了此阵。后世人以此纪念姜子牙讨纣之功。
    此阵有“黄河入卦阵”,“四瓮城黄河阵”和“六城黄河阵”三种,布阵各异,串法大致相同。“黄河八卦阵”是以19×19
  根草把等距竖立,间隔5尺,用绳连之,界成左入卦、右八卦及金龙、银蛟共18阵,阵阵相通,迷径交错,形似迷宫。阵中竖一大旗,旗斗上供“禹王”、“老君”神位,取崇禹王治水,老君兴道之意。阵门扎一松门,每根草把皆插五色小旗。
    串阵时,乐大夫率舞队囱松门右侧入阵,届时有阵主击乐相避。阵内有18名守阵人,舞队每串对一阵,守阵人发小旗一面。舞队串至中心大旗要对旗叩拜三上三下礼。各队只准通过一次,如若串错路线,重蹈复辙,守阵人卽行禁止。舞队就要后队作前队,偃旗息鼓,从绳下钻出阵去,谓之“钻狗洞”。如串完全阵,出阵门时,阵主要点检乐大夫所得旗数,得满18面小旗者为胜,阵主鸣炮击乐欢送,缺额者为输,悄声退出。
    串黄河在元霄之夜进行得最为热闹。舞队人人手擎灯火,也有龙灯串入,每根草把皆挑灯火。若大黄河阵灯火闪烁,尤如火海流星,十分壮观。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