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报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74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报刊
分类号: G215
页数: 3
页码: 151-153
摘要: 海阳古代并无报纸,只是在京、沪、青、济等都市居官经商之人笔抄官报寄回故里以供阅读,时称“邸报”。清朝末叶民国初年《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传入县地,但为数甚微。民国19年,始设民众阅报处,只有报纸两份。民国20年,尙山刘勃在凤城创办《西园月刊》,是一份石印的通俗文艺刊物。编辑刘勃,主要撰稿人有鞠国香、刘松崖、杨忠芹、王仲育、骆泽南、纪文玉、周绍贤等,并约擅长国画者赵筱琴、贾捷臣、王玉峯等点缀国画及连载“连环画”。该刊办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每当出刊,一时购尽。营业员5名,工人3名,送报员6名,备有石印机一架。因经理挥霍浪费,经济亏损,年余歇业。
关键词: 报业 群众办报 海阳县

内容

海阳古代并无报纸,只是在京、沪、青、济等都市居官经商之人笔抄官报寄回故里以供阅读,时称“邸报”。清朝末叶民国初年《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传入县地,但为数甚微。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始设民众阅报处,只有报纸两份。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尙山刘勃在凤城创办《西园月刊》,是一份石印的通俗文艺刊物。编辑刘勃,主要撰稿人有鞠国香、刘松崖、杨忠芹、王仲育、骆泽南、纪文玉、周绍贤等,并约擅长国画者赵筱琴、贾捷臣、王玉峯等点缀国画及连载“连环画”。该刊办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每当出刊,一时购尽。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赵曦光在城里文喜楼创办报社一处,其父赵汝椁为该社命名《铎声句报》,取“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之意。赵曦光任经理兼主编,王永芳任编辑。主要撰稿人有刘勃、刘青崖、王星白、包树千(赵涛)、周绍贤、薛星五、王宗儒、于七(鲁特)、王仲育、刘德田等。营业员5名,工人3名,送报员6名,备有石印机一架。每月出刊3期,一期500余份,报费每月3角,材料来源除摘录《大公报》、《申报》之资料外,尙有文人墨客机关学校之来稿。因经理挥霍浪费,经济亏损,年余歇业。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薛嵩初、王永芳、张凤池在海阳
  县政府收音处印发《消息快报》,发给党政军界人士阅读。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秦毓堂盘踞凤城时,政治部主编一份《六纵日报》(凯歌日报),为秦部之军报。地点在西大街路北“春池书斋”,主编王子敏、蒋洁章,收音员薛嵩初。主要内容是诬蔑共产党、八路军;宣扬“曲线救国”,吹嘘战功政绩;连载荒诞小说及新闻消息。
    同年,王梅村在文苑救国理事会主编一份《满江红旬刊》,主要歌颂民族英雄,唾骂卖国奸臣,借古喻今,抨击“曲线救国”。为时两月卽被政治部封闭。若非王梅村与泰毓堂有“三番子’’同辈之义,卽有性命之忧。
    同年秋,抗日民主政府责成文协、教育科主办《猛吼半月刊》,后更名《吼声半月刊》,主编李泮麟。后因稿源不足,印刷困难,翌年夏停刊。
    1958年5月1日创办《海阳大众》,定为3日刊,属县委领导,责成宣传部代管。副总编辑王洪仁,编辑吕仁进、王文玉、王文海、梁国纶、赵元太、姜树生、宋树玉;秘书兼通联于长春;印刷厂长宋文海;会计董常敏;时有工人21名。机器设备有:四开停回平台印刷机4台;圆盘机、对开手摇切纸机各1台。1959年7月10日停刊,共出刊142期。1958年为178000份;1959年为517000份。
    《海阳文艺》的前身是《万山红遏》,文化馆主办。1968年4月创刊,1977年3月更名《海阳文艺》,由峻青题字。主编先后为于宣庆、李德芹、鞠春山、等。每月一刊,先后分别以刻印、打印、铅印形式出版,共销108000份。
    1977年、1979年先后两次把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汇集成册。
     《海阳影讯》开始为人民影院主办,后改为电影公司主办。1981年11月创刊,编辑王永生,每月一刊,共销26000份。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