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俱乐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6861
颗粒名称: 第十章 俱乐部
分类号: G243
页数: 2
页码: 139-140
摘要: 俱乐部是羣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民国30年2月,胶东行署联合办事处颁发了《农村俱乐部暂行办法》。 次年海阳成立乡中心俱乐部5处,村俱乐部124处。 民国32年因日寇“扫荡”,下降为36处。 民国37年,由于战争创伤,灾荒严重,仅存9处。 民国38年恢复到114处。 1950年渐增至178处。 1952年为726处。 1954年至1958年均为279处。俱乐部主任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布置春节文艺活动,拜抽调部分业余剧团进行演出,有力地推动了俱乐部的发展。1962年转称文化室,1980年改称“青年民兵之家”。
关键词: 文化娱乐活动 俱乐部 海阳县

内容

俱乐部是羣众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讲故事、歌咏、创作,.绘画、图书、板报、广播、展览、幻灯、体育、戏剧、秧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娱乐活动。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2月,胶东行署联合办事处颁发了《农村俱乐部暂行办法》。
    次年海阳成立乡中心俱乐部5处,村俱乐部124处。
    民国32年(公元1943年)因日寇“扫荡”,下降为36处。
    民国37年(公元1948年),由于战争创伤,灾荒严重,仅存9处。
    民国38年(公元1949年)恢复到114处。
    1950年渐增至178处。
    1952年为726处。
    1954年至1958年均为279处。
    1959年为456处。
    1960年为345处。
    1962年为470处。
    为了巩固发展俱乐部工作,解放后每年秋后,都由县召开一次
  俱乐部主任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布置春节文艺活动,拜抽调部分业余剧团进行演出(实际是一种调演形式),有力地推动了俱乐部的发展。1962年转称文化室,1980年改称“青年民兵之家”。

知识出处

海阳县文化志

《海阳县文化志》

本书记述的是1735年到1985年海阳县文化发展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