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沂州府” 相关
共 36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青帮组织是明末清初民间的秘密结社之一,据传起源于明代的罗教。其细密端底笔者未作深考,故不敢妄谈。只知青帮在清初其宗旨为抗清复明。清兵入关后面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抗衡,青帮不得不隐匿于社会下层。为了生存,才打入运粮河的船帮。星移斗转,它逐渐...
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中对临沂近代灾情资料的相关描述。
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在1898和1899年间,山东南部沂州府所属的兰山、郯城、莒县、费城、沂水、蒙阴、日照等7州县的人民不堪帝国主义传教士和封建统治者的压迫而燃起了抵制洋教、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烈火,这就是“沂州教案”。在此期间,郯城境内,也爆发了 “神山教案”...
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临沂,古称琅琊郡。由于地近邹鲁,古代文化尚称发达。书院的学习与府学、县学的不同之处,是它有一定的学术研究风气。随着时代的进展,其内容也不断变化。古代主要讲儒学经学,程朱理学,治世之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受帝国主义侵略,书院也逐渐增加了天文...
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187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府、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府郡的书院改为中学堂。沂州府的府治在临沂(当时称兰山县清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沂州府于原考棚内首创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堂。先后任校监的有郭学廉、孙砚耕、李德竣、王...
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888-1889年,随着天主教在沂州地区的传播,民教矛盾的逐步加深,在郯城北乡王家店、庄家店及沂水县王庄等地,相继发生过反洋教斗争,是为第一次沂州教案。1895年,以德国传教士白明德在兰山县贪诈凶横,恃势凌人,“郯城、费县等处皆控案累累”...
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凡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临沂老人,对清军将领僧格林沁其入并不陌生,因为他在清朝同治年间,曾来过临沂,驻节的时间有一、二年之久,那时临沂人都称他为“僧王”。后来他本人在山东曹州战死,到了光绪年间,官府在临沂城修了一座庙宇,纪念他,这就是临沂的“僧...
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狄学勤,字闻泉,别号清溪,临沂城内人。清末同治年间癸酉科的拔贡。他的为人,慷慨好义,遇事能坚持大节。不以功名利禄为念,而对于地方上的善举,公益事业,没有不竭力尽心而为的。
9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教案”是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引起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德等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加紧派遣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教士深入我国各地,进行侵略活动。传教士经常强占土地,包揽诉讼,欺压人民,激起人民的公愤和反抗,发生了捣毁教堂...
10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锡恩,男,沂州府知府。
1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时代: 不详
田文镜,男,时任沂州府知府,曾提拔李方膺任兰山县知县,田文镜在雍正十年便因病乞休,不久死了。
1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时代: 不详
王士俊,男,时任河东总督兼河南巡抚。此人曾在田文镜部下为官,也顶撞过田文镜,因而躲到广东湖北去做了一阵官。沂州府原知府田文镜去世后,王士俊继任,他在为政方面,却继承了田的铱钵,一味苛削严厉。王士俊继任后,在垦荒这一点上,“督促益加严,又令州...
1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时代: 不详
熊遇泰,男,曾任沂州府知府,熊遇泰常到琅琊书院讲课。琅琊书院与府学、考棚相配合,成为当时沂州府培育和挑选人才的地方。
1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时代: 不详
花泳春,男,曾任沂州府知府,花泳春常到琅琊书院讲课。琅琊书院与府学、考棚相配合,成为当时沂州府培育和挑选人才的地方。
1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时代: 不详
长庚,字笏臣,汉军正黄旗,举人出身,清同治元年莅沂,就任兰山县知县,同治七年升任沂州府知府,后调升河南藩司。 山东巡抚崇恩由临沂视察,回到省垣后,深知鲁南地区形势紧张,兰山县知县这一缺,关系重要,必须派一名有胆有识文武俱全的人担任。崇恩曾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