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江波” 相关
共 20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地方志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历史记述,是一定地城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眷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方志强调“贵乎致用”,“述而不作”,不作议论之...
2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19世纪80年代以前,山东的天主教,主要是法国保护下的圣方济各教会,其势力主要分布在鲁北的济南府、东昌府、泰安府、武定府、临清直隶州和鲁东的登州府,莱州府及青州府地区。对此,李希霍芬在《山东及其门户一胶州》,一书中指出:“那里的人民以后就被...
3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1905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并被选为总理。同时,推派了国内各省同盟会的负责人。山东籍的留日学生自1905年至1907年三年共有五十多人,加入同盟会者有日照丁惟汾(鼎臣)、高密刘冠三、黄县徐镜心(子鉴)、濮县彭春岑(占元...
4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刘溥霖,别号季瞻,沂水县埠前庄人.满清末年留日学生,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辍学回国,积极奔走革命,兴办学校,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思想。他同刘冠三、刘金弟等在济南城北杨家庄办山左公学。1908年,山左公学被清政府查封。果然孙宝琦...
5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中国国民党在沂水县公开亮牌,据我所知是在1927年古历三、四月间。我是沂水县依汶区朱家里庄村人。1926年夏毕业,但当时国家混乱,战事不停,工业不兴,毕业即失业,报国无门,只好在家赋闲。王敬斋,沂水城东关街人,离张希周家不远。从外地转来的国...
6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的1一2月间,王淑和参加了由李贯一任队长的沂水县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后曾任鲁中军区二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政治侦察员、保卫干事。1941年日军大“扫荡”,王淑和军为保存实力,便化整为零,分散各地各自为战。“红部”我们沂水的人民当时一提...
7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帮组织是明末清初民间的秋密结社之一,据传起源于明代的罗教。其细密端底笔者未作深考,故不敢妄谈。只知青帮在清初其宗旨为抗清复明。清兵入关后,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抗衡,不得不隐匿于社会下层。为了生存,才打入运粮河的船帮。星移斗转,它逐渐沦为...
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书法是一门文化艺术,它与美术绘画相媲美。自古以来,字体种类繁多,总体可分为真、草、隶、篆,细分又有多种。历史上书法名家辈出,且各家独具特点,形成不同的流派。
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摄影艺术在我县兴起较晚。1935年,在沂城东关街有杨新三开设“德兴仁”照像馆。1936年,临沂来沂水城设“宏大”照像馆,“七・七”事变后返回临沂。日军占据沂城时,设“中岛写真馆”,专照“良民证”照片。沂城解放后,转移乡间从事照像活动的杨新三...
1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沂水的人民当时一提起“红部”来,无不咬牙切齿。都说“红部”是鬼门关,是阎王殿,只要被抓进去就没有囫囵出来的,不死也得脱层皮。确实,日军侵占沂水后以滥施酷刑和滥杀无辜而臭名昭著。后来不少人把日军宪兵队误认为就是“红部,实际并不是这样。“红部”...
1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青帮组织是明末清初民间的秘密结社之一,据传起源于明代的罗教。其细密端底笔者未作深考,故不敢妄谈。只知青帮在清初其宗旨为抗清复明。清兵入关后面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抗衡,青帮不得不隐匿于社会下层。为了生存,才打入运粮河的船帮。星移斗转,它逐渐...
1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刘南宅”是沂水城明清两代缙绅刘氏住宅的代称。因地处沂水老城的西南部,故曰“刘南宅”。最初的刘宅叫“八卦宅”。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故触犯了天条,将遭天公雷击之祸。洞宾遂变成一只小虫钻到刘家祖先用的笔管之中,躲过了这场劫难。为了酬答刘家的庇...
1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1875年(光绪元年),在离德国边境不远的荷兰城市斯泰尔设立了天主教圣言会总部,在此首批受训的神学院毕业生中有一个叫安治泰的,“他是一个雄心勃勃而勇于进取的青年”,早就立志赴华传教。
1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1898—1899年间,不堪教会欺压的沂水人民,又纷纷掀起了反洋教斗争,因而形成了沂水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教案。
1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沂水一带,很早就有植桑养蚕的习惯,特别是西部山区,大都利用山坡、地坝分散植桑,而育蚕售茧则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然而由于偏远闭塞,交通不便,茧值甚贱,每到新茧收获,远售无力,只得卖给下乡收购的茧商,斤茧售价只在二三角钱。蚕农收入的低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