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沂水教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75
颗粒名称: 第二次沂水教案
分类号: K256.8
页数: 11
页码: 583-593
摘要: 1898—1899年间,不堪教会欺压的沂水人民,又纷纷掀起了反洋教斗争,因而形成了沂水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教案。
关键词: 沂水 沂水教案

内容

1898—1899年间,不堪教会欺压的沂水人民,又纷纷掀起了反洋教斗争,因而形成了沂水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教案。
  一
  天主、耶稣两教侵入沂水后,竞相扩张势力,所收教徒,“类皆市井齐民不齿之徒”。这些人入教后,即“借洋教为护符,包揽词讼,凌株乡里”。更有甚者“犯案惧罪,借(教会)为逃逋之薮”。平时遇有教民与平民争讼,无论是非曲直,“民控教,则拘传不到;教控民,则挟制愤争”。沂水等地教民“掳人勒赎”,以安治泰等教士包庇,“地方官无可如何”。这些传教士“上察朝廷政令,下图山河形势”,视官吏如平民,视平民如草芥,作威作福,盛气凌人,如遇不随意之官吏,则报北京政府,请求撤换,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洋教教士每到一处,至则官必为迎送,马夫支应,民多苦之。他们在各处泛组教会,广设教堂,沂州城内,区区之地即建有西式洋楼住宅、教堂、男女学校、男女医院,占地近百亩之多。“虽僻壤遐陬,无不星罗棋布”。并通过出租土地、贩卖洋货、高 利放贷等手段盘剥平民。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发生,德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强占胶州湾。此后,沂水同鲁南各地一样,“教堂日增,教民日众,教焰亦日炽”。平民与洋教稍有口角,教民则“挟教士威势凌轹平民”,“或罚银钱,或罚屋宇,或罚酒席,或罚钟,或罚油,不圈不休”。而平民“重则罚款破家,轻则折席赔礼。甚至罚席时不以人视平民,责令头顶杯盘,膝行而前”。“民间蓄仇忍辱,郁遏未伸,万众一心,待机而发”。这就是1898—1899年沂水人民再度掀起反洋教斗争新高潮的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甲午战后,腐败的清廷为支付庞大的赔款和借款,不仅滥发昭信股票,还增加了田赋负担及厘金、茶税、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与此同时,自然灾害亦十分严重,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沂水“春间亢旱,二麦歉收;七月间虫食禾稼净尽;粮价昂贵,较光绪二年加倍”。沂水人民在天灾人祸的重压下以致“饿殍枕藉,倒毙在途”者比比皆是。加之教会又乘机打劫,这也成了沂水人民奋起反抗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沂州府东部地区的莒州、日照两州县人民,与附近诸城县人民联合起来,组织了2万余人的队伍,分头攻打各地教堂,拉开了1898-1899年间沂州府地区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的序幕。沂州北部的沂水人民,奋起响应。
  于1898年秋冬之间,”迅速掀起了烧教(学)堂、逐教士等反洋教斗争。”
  “他们焚烧耶稣教(长老会)一处学堂”,监困“德国天主教(圣言会)之二位神甫。”
  “跟役亦被打毙,……”给当地长老会、圣言会各教会势力,以极大打击。
  南北左泉(现属沂南县一带),是美国长老会传入沂水最早的地方,倪维思曾在这里接纳了张克祥等9名教徒,此后,当地教会势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民教矛盾亦日益激化。光绪二十四年十月(1898年11月)间,南北左泉一带民众开始展开了反洋教斗争。十月初九日(11月22日)当地反洋教民众与来自莒州的一部分反洋教民众会合,攻打左泉教堂。其后,沂水人民为焚毁沂州城内之大教堂,将反洋教烈火烧向郡城。又配合其他州县反洋教民众开往府城,沿途也顺便捎带毁坏了所经之教堂。并准备返回后再次攻打左泉教堂。对此,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1899年1月24日)《山东时报》亦有如下记载:
  “烟台美领事(法勒)接沂州(长老会)电报言:(沂莒等地)反民今向沂州而行沿途毁坏天主、耶稣两教之会堂及房屋,教中已有二人被杀。刻下正欲攻击左泉集(教堂)”。
  事态的发展,震惊了当地教士及其上司。当时,为镇压沂水等地的反洋教斗争,美国驻烟台领事法勒根据沂州长老会的要求,电请山东巡抚张汝梅派兵弹压,张汝梅答应向沂水派兵,然杯水车薪,远水怎救得近火。正如《山东时报》记载,当沂莒一带人民欲再次攻打左泉教堂时,“巡抚所遣之兵,尚未来到,即便来到,亦大形不足”。法勒无奈,“即刻寄电与美之钦差(指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请彼立即行文与总署,使张抚台(汝梅)尽力保护沂郡一带之西人”。张抚台果有行动,后来,“(沂水)县令(董杰)遣差役并巡抚之兵共十八人,特来(左泉)弹压”。与此同时,“南北左泉之平民(这里是指未入教的地主恶霸等)亦聚众二百余人(即地主团练武装),以备与教民(教会武装)同敌乱民”。此外,县令董杰亦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故“亦出示震警贼众”。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重压下,逐渐将当地的反洋教斗争镇压下去。
  圣母冢集(莒沂交界处,现属沂南县)一带的民众,在光绪二十四年十月(1898年11月)仅晚于南北左泉二三天,也与当地教会势力发生了冲突。事起,教会密谋勾结驻扎在左泉一带的官兵前往镇压。十月十二日(11月25日)官兵开至圣母冢集。在当地耀武扬威,横行霸道,或“吃饭不给钱”,或在集上乱收宰牛税等,更处处袒教抑民,更加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愤怒。一时,"市井议论纷纷”,多谓“此非官兵,乃教徒张克祥所雇”者,亦有谓“(官兵)有枪无子,不如夺之”者。于是,民众在宰牛人田庄太等人的带领下,准备惩罚一下助教会为虐的官兵。当民众行进至官兵所驻旅店时,恰逢一官兵出店闲游,田庄太一见,立即持刀追赶,该官兵见事不妙,遂急缩向店中,意欲提抢外出报复。官兵总役王某恐犯众怒,即禁止兵役外出。此时田庄太等已拥至店门,总役王某急出店应付,企图“以善言相劝“,将民众支走,并向民众作揖求情。谁料一揖未毕,即被民众“揪住暴打”。“田姓(庄太)持刀前来欲将王某杀却,有一兵名戴德公者,开枪将田庄太击死”。民众更怒不可遏,遂蜂拥而上,徒手与官兵搏斗。结果官兵2人被打伤,总役王某及另外4兵被活捉。其中王某被掠至庙中尤屡遭痛打。并令其供出是否是教徒张克祥所雇,另外4名官兵亦被关押在庙中。其余兵役见势不妙,遂狼狈窜回左泉。随后,田庄太之弟赴沂水县城呈控教徒张克祥“使人将其兄击死。” 署沂水知县董杰为持平办理此案,“即时出标捉拿张某(克祥)”。张克祥闻讯大惊。乃买通差役,连夜潜往沂州府,向城内大教堂牧师告知一切。次日,牧师面禀府宪(指知府定成),且将沂水县所出之拘案呈于府台”。定成向与教会关系密切,自然偏袒教民,故“见票似有怒容”。并深恐因此而得罪美国教士,遂 “立即札谕沂水知县(董杰),始保张(克祥)无虞当时官府教会之沆羅一气,由此可想见矣。
  因圣母冢集地处莒沂交界,故此一事件两州县均有办理义务。光绪二十四年冬十一月二十日(1899年1月1日),署沂水知县董杰会同莒州知州蒋楷“同到尸场(即田庄太被杀处)审理,传店主、庄长等问戴某(戴德公)固何将田庄太击死”?经两人一再质讯后,董杰决定“将戴姓锁起,并总役王姓一并解沂水县(城)管押”。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三日(1899年3月4日)《山东时报》称:“沂水县前将杀人之兵犯下监,今又以(拟)斩首震吓之,亦有(与此事有关的)数教友被押”。由此不难看出沂水县署是在持平办理。然而教会方面也不遗余力:一面从外交途径施加压力;一面又大放厥词,企图造成一种社会舆论的压力。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日(1899年4月15日)《山东时报》转载上海《德文报》“论沂州府之事”曰:“华官诚不能弹压乎?抑不肯弹压乎?谅不肯压服耳!不然,彼见济南所派之兵丁保护教友,何将其押监不令其成功乎?”
  署沂水知县董杰既将杀人兵犯下狱,又关押数名教友,就足以表明了在这场民教、官民冲突中,意欲主持公道,持平处理的态度。然这已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既违背了气焰嚣张的教会势力的意愿,也悖逆了昏庸腐败的清廷“息事宁人”的外交宗旨。几经周折,董杰落得个丢官去职的下场,此案最终也以不了而了之。
  在圣母冢集一带民教、官民冲突之后,沂水西北乡西昌峪一带民众掀起反洋教斗争高潮。当地民众组织了200余人的队伍,“将教徒徐士魁、刘焕文之门窗打碎,将粮食、家具抢掠一空,刺杀犬豕,纵火烧房。幸火被扑灭,未将全房焚烧”。事后,教会声称:“沂水西北乡西昌峪有五家教徒被抢,其苦较(莒州)刘村为甚”,并指使“教友至县报官“。在教会的干预下,署知县董杰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898年12月28日)督带兵役前往西昌峪“查验”。结果,“即时拿获十余人,重责之后带城内管押,又使教友各归本处”。实际上,被捉的这10余人,多系无辜百姓,凡与教会有瓜葛或有门路的人,则可保释, 其余平民,就只好被无辜管押了。
  之后,沂水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持续不断,与沂州府其他各县一样,斗争一直坚持到光绪二十五年三四月间(1899年4-5月间)才算告一段落。
  一
  随着沂水各地人民及其他州县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开展,包括第二次沂水教案在内的中德、中美之间的交涉便开始了。第二次沂水教案的中德交涉,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沂水人民反洋教斗争爆发之后,德国圣言会从此便将其遭受打击的情况告知青岛德督罗绅达、烟台德领事连梓及驻京公使海靖,并由他们与山东地方官府及总理衙门直接交涉。十月十九日(12月2日)罗绅达闻知“沂水县境内有西人二名被土人监困”的消息后,立即致电山东巡抚张汝梅,声称;“如属德人,请饬速放,并饬保送”。十二月初四日(1月15日),海靖接据烟台德领事连梓电报,再次照会总理衙门,声称:“山东沂州府境内乱势纷纷,延及各处,要求立即设法保全德国在山东游历以及住止之教士、匠师人等身家”。并威胁说:“如有德国人被害,统惟贵国是问”。十二月初十日(1月21日),海靖又要求保护山东之德国教士及工程师,并仍以派兵相威胁。在海靖一再恫吓下,清廷终于令张汝梅“饬派各队分头保护”莒、日、沂等地德人。
  教会方面在政治上施加压力的同时,又千方百计地施行经济讹诈。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二日(1899年2月21日),主教安治泰专门饬委傅约瑟、布恩溥、文安多3名教士前往沂、莒、日3州县“查考各教堂被抢情形,教民被抢粮粒等物”。正月十九日(2月28日),根据调查结果,傅约瑟等人向安治泰提交了一个索赔恤金的方案,其内容包括:
  3州县(莒、日、沂)被拆毁教堂4座,念经房19处,约酌纹银7100两。
  3县教民被抢至今日给饭食约酌纹银2800两。
  3县被抢教民共313家,教民自开失单共合京钱163714千文,经傅约瑟等“挨查确实”,共酌纹银34200两。
  以上共计纹银44100两。
  在经济讹诈的前后,安治泰为了促使经济讹诈得逞,还一再呼吁德国出兵沂州。早在1898年12月间,他就曾向青岛德督叶世克及驻华德使海靖提出了出兵沂州府的要求。此后,他一直不断强烈要求“德军出兵沂州府,给中国官吏一点厉害等等”。在得到叶世克和海靖的默许和德国政府的批准后,终于在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八日(1899年3月29日)晚,叶世克以 “议结教案(即“日照教案”或“薛田资案”)为名,擅派兵队, 分赴兰山、日照各处滋扰”。
  对于德国的出兵,总理衙门于二月二十五日(4月5日)致电开缺山东巡抚张汝梅,“希飞催该道(即兖州曹济道彭虞孙)再与安主教详议了结,并令德督迅即撤兵不久,彭虞孙“驰赴济宁与安治泰会晤”,诘以出兵之由。安治泰推辞说:“薛田资在日照县街头被殴辱一案,业已议结,并非因此发兵。缘日照土山庄续有匪徒拆毁教堂、教民房屋,此教堂内薛田资之物又被抢去不少,该县并未拿犯,以致沂、兰、郯、费等处纷纷抢扰。所毁教堂、教民房屋并抢去各物不可胜计,概未拿犯惩办。教民实难安度。是以由青岛派兵保护教民”。对此,彭虞孙立予驳斥,自任保教之责。但因安治泰无商谈诚意,彭只得返回兖州(道署)。
  彭虞孙回署后,安治泰派人送去一信,内称:“查明莒、日、沂三(州)县被毁教堂、教民房屋及失物,计索赔银44100两”。并声明将续派人往郯、兰、费查勘。彭虞孙看信后,一面“札饬日、莒、沂、兰、郯、费各县牧令赶紧会同防范,查拿为首滋事之犯,务获究办,既保护教民回家安度”,一面又禀请新任山东巡抚毓贤“札饬各州县迅即查照办理”。二月二十九日(4月9日),安治泰又致函彭虞孙,“拟筹办沂属教案数端”:
  沂州各属伤毙教友多名,不须凶犯抵命,“拟将凶犯重惩,每人命一名,着彼出京钱1500吊,养其家属;受伤重者,着凶犯出养伤钱600千,轻者减半”。
  教民自遭赶逐,均系教士养活,至今亦费多金,官家亦应设法管问,并将教民护送回家,平安过度为要。
  官家应在莒州等4州县城里各修小堂一处,作为赔补。
  彭虞孙阅后存议并禀明抚台。
  毓贤抵任后,为使德兵早退,早日了结沂属教案,除“严饬兖沂道彭虞孙往商安治泰”外,还“督饬该镇、府、县等随时相机因应,遇事慎重办理”。而安治泰可能在沂水等地教案谈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仍要求“德军继续留驻(日照)”。在谈判中“志存垄断,语多要挟”,并恃此而多方讹诈。四月十六日(5月25日),德兵从日照撤走时,又带走士绅5名以作人质。此亦系“为安治泰主教增加讨价还价的力量,因为他马上要去济南谈判教案赔偿问题”。
  济南谈判,安治泰对沂属教案的索赔数目胃口极大。除莒、日、沂3州县索赔44100两外,对兰、郯、费3县教案,他一张口就要80万吊,约合纹银84000两。两起索赔计十二三万之多。这种漫天要价的做法,遭到毓贤等人的拒绝,而安治泰坚不允减,致双方“一时未能成协”。毓贤遂“檄饬沂属各州县, 会查教堂、教民被焚被抢实在数目,确切估计,以期印证”。
  陆续接到沂属各州县的核查回禀后,已知实无安治泰所提12万两之多,便授意彭虞孙确拟方案,以备重谈。彭虞孙所拟方案:
  兰、郯、费所毁教堂及所失粮物,拟给36150两。
  莒、日、沂所毁教堂及所失粮物,拟减半酌给。
  死者每名300两,伤重者每名100两,轻者减半,计约合银4050两。
  以上共计62250两。
  五月十五日(6月22日),安治泰抵济后与彭虞孙晤面,约好十六日(23日)共赴巡抚衙门面商毓贤,即可完结定案。但至十六日安治泰竟“又图悔议”托故不来。此时安治泰已深知官府方案确有实据,再若坚持,便为胡搅蛮缠,遂气焰锐减。其后数日,表面上虽仍持要挟态度,屡议屡翻,而实则静观官府变化。而毓贤则坚持前议,不为所动。经双方一再讨价还价,终于在五月二十日(6月27日),订立了议结沂属教案的合同,内容包括:共给教会纹银77800两。
  兰、郯、费、莒、日5州县所有德国教案一并作为完结。嗣后教民有寻衅复仇及词讼等事,应由地方官拿办,教堂不许干预。
  德兵带去日照绅士5人,俟电谕释放后再付恤款。
  兰山、日照等处德兵轰毙人命、焚烧房屋等案,应派员与德官另行洽谈。
  除沂水由该县自了外,所有兰、郯、费、莒、日5州县各款概作官论。
  五月二十七日(7月4日),彭虞孙“呈送盖印签字合同前来”,毓贤“即饬藩司(布政使张人骏)设法筹拨,交洋务局转发沂州府存候给领”。不久,沂水知县方奎亦与当地圣言会教士具体议结沂水圣言会教案,终以赔款千余两了结。与其他州县不同的是,沂水的赔款是直接由沂水人民负担,未作官论。
  在中德议结教案的过程中,美国长老会一面要其驻烟台领事法勒、驻华公使康格等要求清廷出兵保护;一面也步德国之后尘要求赔偿损失。
  当时,美国传教士除向领事、公使汇报情况,请求保护外,还与德国侵略者同流合污。他们曾向法勒“抱怨局面混乱”。除了直接请求德国给予保护外,还在《北华捷报》上写文章呼吁德国采取军事行动。1899年1月。美国长老会牧师方维廉即提出,德国当局“如果将保持他们选定的势力范围内的特权,必须采取决定性的断然行动”。2月,方维廉又宣称,“德国人自己竟然没有感到这种必要”,使他感到“极为震惊”!德国出兵沂州后,美国长老会又极力表示“欢迎”。而且后来“挽留德军也最为起劲”。“他们甚至要求德军扩大远征范围,占领沂州府城。不过,这一请求遭到拒绝”。由此可见,长老会与圣言会在帝国主义侵略本性上,并无多大差别。德国出兵沂州的结果是“德国的要求(包括津浦铁路借款合同等)于是解决了,对于其他天主教堂的损失也给以赔偿”。对此,美国长老会十分眼红。遂亦以沂水西昌峪、莒州刘村、日照满堂峪等处教会损失为由,提出赔偿要求。当时,方维廉、章嘉礼等“要求(赔偿)1635000大钱(即京钱)即或相当于2000元银元,作为赔偿沂水、日照、莒州(长老会教徒)的财产损失”。并通过法勒、康格与山东巡抚、总理衙门进行交涉。对于法勒、康格的照会抗议,清廷及山东地方官府以其损失甚微而索赔过多而予以驳斥。双方一直僵持不下,“致使基督教教会(美国长老会)的要求,一直到来年的8月(1899年8月),还没有解决”。后来清政府经不住美使的压力威胁,被迫谕令山东地方官府与方维廉等妥议。经双方一再争辩,始得议结。对此,后来的美国教士奚尔贝在其所著《在山东前线》一书中曾写道:“(美国长老会)这个(赔偿)要求,以后以30万大钱结案,但只有原来所要求的五分之一还不到。”
  至此,沂水第二次教案(包括整个沂属教案)经过中德、中美之间的长期交涉,终于全部结束了。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晓焕
责任者
江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士魁
相关人物
刘焕文
相关人物
董杰
相关人物
傅约瑟
相关人物
布恩溥
相关人物
文安多
相关人物
方维廉
相关人物
张汝梅
相关人物
沂水县
相关地名
胶州湾
相关地名
莒州
相关地名
日照市
相关地名
烟台市
相关地名
沂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