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栖霞县” 相关
共 669 条 11 / 45
151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农衬公共建筑主要是庙宇、学校、碾室、宗族的祠堂、水井、桥涵等,建国初期,农村公共建筑多是行政管理机构和文化教育事业。到1959年,全县共有公共建筑用房7.96万平方米。六十年代后期,部分农村建有大跨度的大房,跨度一般在12~18米,...
152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的逐年壮大,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集体所有的生产建筑日益发展,主要是饲养业、加工业等用房。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均同于普通民房。据统计,到1959年,全县农村生产建筑用房共有25.42万平方米,七十年代后期,队办工业发展很快,农村...
153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设计概况,设计管理。
154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七十年代到1985年栖霞县建筑设计概况。
155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至七十年代中期,栖霞无正式建筑设计单位,建平房一般由各建设单位与技术人员自行安排。大型工程建设则由外地设计单位设计。为了适应城乡建设的需要,1977年经栖霞县人民政府批准基建局设建设组,从事县内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156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4月,撤销基建局成立栖霞县基本建设委员会,设计组改称设计室,属县建委的下属单位。1982年3月22日,经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审查批准为"栖霞县建筑工程设计室",并颁发了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1985年12月20日,经山东省城乡建设...
157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自设计组到设计室,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各项设计。1983年9月,《栖霞县县城建设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筑设计和引进无证图纸的审核,必须由持设计证书的单位承担,否则设计图无效,土地主管部门不批给建设用地,建筑部门不安排施工力量,建设银...
158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建筑技术其中包括设计与施工,建筑造型,施工技术。
159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清到八十年代的建筑造型设计与施工。
160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清代到1984年建筑造型情况。
161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栖霞县建国前的施工技术,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瓦、木工的施工方法、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劳动者的智慧。建国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随着水泥和金属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栖霞县建筑施工技术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62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房屋建筑中的砖木结构是栖霞县传统的建筑结构。
163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建筑结构以木工为主。
164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一是放样工序放样时,首先定向,一般座北面南,按子午线方位偏东或偏西10度至15度,用木桩打点放样,测定水平。放样后依样破土动工。二是基础工序三是组砌工序四是屋面工序五是粉饰工序
165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的施工方法,屋基定向后,由掌尺放样,然后挖基开槽,根据土质的情况,挖至自然土为准。垫上一层砂,然后砌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