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建筑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3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筑技术
分类号:
TU3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建筑技术其中包括设计与施工,建筑造型,施工技术。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建筑技术
栖霞县
内容
一、设计与施工清及民国时期,官署建筑,由县衙聘定匠人,粗绘工程简易图,然后招募工匠或派工服徭役,在"掌尺"督率下施工。大项建筑,有时知县亲临督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民宅建筑,一般由雇东自聘"掌尺","掌尺"按照雇东的意图,组织施工。
1949年建国后,建筑业日益发展,建筑形式不断更新,施工技术逐步提高。1963年建成的县酿酒厂酒精塔、县人委二层会议楼及县被服厂生产车间楼等,皆显示出当时的施工状况;七十年代始,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建成一批大跨度厂房和多层楼房及公共建筑,采用防水、防潮,隔音、隔热,抗压、抗震等工艺;电动机械设备用于建筑施工,提高了工程进度,发展了生产力。八十年代,在建筑施工中,除采用砖混结构外,还有半框架和多层次全框架结构形式,提高了建筑物承载、防震、抗压能力。如县工商银行办公楼、县社供销商场楼、劳动大楼、县水泥厂立窑等,皆为栖霞县自行设计和自己施工的全框架结构建筑物。不仅有建筑结构形式上的更新,就是建筑造型上,也讲究美观大方、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如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院建筑群及山城五路中段新建的建筑群体,均反映了栖霞县建筑设计技术的新水平。
二、建筑造型清代及民国期间,一般平民家庭经济状况多较拮据,建房造屋只图藉以栖身,顾不及造型及装饰,大多数为低矮草舍、木棂小窗。官署、庙宇、富裕大户住宅等建筑不仅布局讲究,而且在造型与结构上皆较古朴壮观,以此显示其威严。大厅大都为五檩或七檩屋架,厅前出厦,柱擎廊檐,雕饰窗棂格扇,彩绘明柱梁坊,厅前台基,砌筑各式线条,工艺讲究;柱脚磉墩,选用花岗岩石料制作,上雕云纹花卉,凿工精细;屋脊装饰龙头凤尾,前垂脊塑四兽列蹲压哨,结构精巧。
1949年建国初期,栖霞县公共建筑一般以坚固耐用,朴实庄重为建筑施工的特点。民用建筑多讲究端庄实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县城兴建平顶楼房。设计造型单调古板,多呈"立方体"形式,外表装饰一般采用粘石子或粗砂、或水刷石。七十年代末,县城各种大型建筑,设计造型始求新意,楼体造型雅致壮观,大玻璃楼窗,光线充足;沿街建筑注意景观组合,美化市容。楼表装饰突出檐、柱、垛镶贴瓷砖和大理石等。八十年代初,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楼房建筑出现多体形,高层次,绚丽多姿,错落有致;楼表装饰大多采用乳黄、乳白、兼用蛋清、果绿等涂料喷刷,外观清新明快。大理石、玻璃玛赛克等,亦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1984年后,山城五路新建区,在一年多时间里,立起幢幢小体量,多层次,优雅多姿的办公楼,体现了栖霞县建筑造型艺术的新水平。民房建筑在造型布局上,讲究宽敞美观。瓦屋顶正房,平面厢,白灰墙盘,玻璃窗,室内室外整洁明亮。瓷面砖、玛赛克、大理石、涂料等建筑装饰材料亦用于民房室内外装饰。也有各别户采用钙塑板镶嵌于天棚,贴彩花塑料纸、玻璃纤维布墙壁,水泥抹光、水磨石或铺砌大理石地面。
三、施工技术栖霞县建国前的施工技术,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瓦、木工的施工方法、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劳动者的智慧。建国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随着水泥和金属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栖霞县建筑施工技术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传统的施工方法房屋建筑中的砖木结构是栖霞县传统的建筑结构。
1.木工施工方法传统建筑结构以木工为主。木工施工大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样、裁料; 第二阶段制料、画墨、制作; 第三阶段竖架、上梁、盖瓦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