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筑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3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建筑技术
分类号: TU3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栖霞县建筑技术其中包括设计与施工,建筑造型,施工技术。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建筑技术 栖霞县

内容

一、设计与施工清及民国时期,官署建筑,由县衙聘定匠人,粗绘工程简易图,然后招募工匠或派工服徭役,在"掌尺"督率下施工。大项建筑,有时知县亲临督查,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民宅建筑,一般由雇东自聘"掌尺","掌尺"按照雇东的意图,组织施工。
  1949年建国后,建筑业日益发展,建筑形式不断更新,施工技术逐步提高。1963年建成的县酿酒厂酒精塔、县人委二层会议楼及县被服厂生产车间楼等,皆显示出当时的施工状况;七十年代始,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建成一批大跨度厂房和多层楼房及公共建筑,采用防水、防潮,隔音、隔热,抗压、抗震等工艺;电动机械设备用于建筑施工,提高了工程进度,发展了生产力。八十年代,在建筑施工中,除采用砖混结构外,还有半框架和多层次全框架结构形式,提高了建筑物承载、防震、抗压能力。如县工商银行办公楼、县社供销商场楼、劳动大楼、县水泥厂立窑等,皆为栖霞县自行设计和自己施工的全框架结构建筑物。不仅有建筑结构形式上的更新,就是建筑造型上,也讲究美观大方、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如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院建筑群及山城五路中段新建的建筑群体,均反映了栖霞县建筑设计技术的新水平。
  二、建筑造型清代及民国期间,一般平民家庭经济状况多较拮据,建房造屋只图藉以栖身,顾不及造型及装饰,大多数为低矮草舍、木棂小窗。官署、庙宇、富裕大户住宅等建筑不仅布局讲究,而且在造型与结构上皆较古朴壮观,以此显示其威严。大厅大都为五檩或七檩屋架,厅前出厦,柱擎廊檐,雕饰窗棂格扇,彩绘明柱梁坊,厅前台基,砌筑各式线条,工艺讲究;柱脚磉墩,选用花岗岩石料制作,上雕云纹花卉,凿工精细;屋脊装饰龙头凤尾,前垂脊塑四兽列蹲压哨,结构精巧。
  1949年建国初期,栖霞县公共建筑一般以坚固耐用,朴实庄重为建筑施工的特点。民用建筑多讲究端庄实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县城兴建平顶楼房。设计造型单调古板,多呈"立方体"形式,外表装饰一般采用粘石子或粗砂、或水刷石。七十年代末,县城各种大型建筑,设计造型始求新意,楼体造型雅致壮观,大玻璃楼窗,光线充足;沿街建筑注意景观组合,美化市容。楼表装饰突出檐、柱、垛镶贴瓷砖和大理石等。八十年代初,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楼房建筑出现多体形,高层次,绚丽多姿,错落有致;楼表装饰大多采用乳黄、乳白、兼用蛋清、果绿等涂料喷刷,外观清新明快。大理石、玻璃玛赛克等,亦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1984年后,山城五路新建区,在一年多时间里,立起幢幢小体量,多层次,优雅多姿的办公楼,体现了栖霞县建筑造型艺术的新水平。民房建筑在造型布局上,讲究宽敞美观。瓦屋顶正房,平面厢,白灰墙盘,玻璃窗,室内室外整洁明亮。瓷面砖、玛赛克、大理石、涂料等建筑装饰材料亦用于民房室内外装饰。也有各别户采用钙塑板镶嵌于天棚,贴彩花塑料纸、玻璃纤维布墙壁,水泥抹光、水磨石或铺砌大理石地面。
  三、施工技术栖霞县建国前的施工技术,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瓦、木工的施工方法、结构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劳动者的智慧。建国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随着水泥和金属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栖霞县建筑施工技术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传统的施工方法房屋建筑中的砖木结构是栖霞县传统的建筑结构。
  1.木工施工方法传统建筑结构以木工为主。木工施工大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样、裁料; 第二阶段制料、画墨、制作; 第三阶段竖架、上梁、盖瓦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