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县” 相关
共 3250 条 141 / 217
210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狗要买,即使亲友赠送,也要象征性地付点钱。 倒提一条狗腿,若狗头仰起者其性机警;头下垂者性钝而懒。注意狗尾,尾巴掸向左,当得一把锁,这种狗性猛好看家。
210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屠工杀猪时,卡紧猪嘴,眼向前方墙壁看一下,然后才下刀。
210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民间订约悬禁保护森林资源和风景林。凡村落的后龙山、水口林木,禁止樵采;其他山林,由业主定期宣布禁山。半禁(封)山则只禁砍树。各村公议《禁约》,明定《罚则》。或罚肉,犯禁者要按全村人口,每人几两猪肉,挨户送到,并表示“永不犯禁”;或罚款...
2104
买牛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选买标准是:木杓嘴(口宽,采食多)、扫帚尾、前裆(胸)阔、屁股齐、肩如峰、蹄如钉。“前肢直如箭,犁田不要鞭;后肢弯如弓,紧走快如风。”选水牛再看牛齿和口粘膜颜色:“六齿六啷当(一般),七齿惹‘官房’(方言,招讼事),八齿平平过,九齿是牛王。...
210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以清明日为牛生日。是日以泥鳅、鸡蛋、木子油(茶油)喂牛壮膘。
210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文化习俗的情况
210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民国年间,广昌学童启蒙须举行“进学”仪式。厅堂设“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之牌位,燃香烛,献酒馔,学童向孔子牌位行礼后,即向启蒙老师行礼,叫拜师。老师将写有“上大人,孔夫子,化三千,七十二……”等文字的红帖置书案上,手把手地教学童逐字...
2108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广昌木偶戏谓之孟戏。孟戏开演前各有独特的祝神、开台仪经,且因戏班之不同而异。孟戏刘家班演出习俗有: 请神、出帅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请神。供蒙恬、王翦、白起“三元将军”面具于神案,刘姓族人齐集祠堂参神,祈求地方平安。是日至廿五日“串戏”...
2109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历代相传“斧斤以时入山林”,特别注意保护杉木资源,不滥加砍伐。向例一年只砍两次:春季砍伐叫“清明桩”,秋伐叫“寒露桩”。群众说上述季节砍树不“败山”,木桩容易萌发新株。毛竹砍伐也限定在清明以前至次年立秋之后,砍后的竹兜都要穿节以便储留雨...
211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请神。供蒙恬、王翦、白起“三元将军”面具于神案,刘姓族人齐集祠堂参神,祈求地方平安。是日至廿五日“串戏”。正月初一日早餐后出帅。刘姓合族男丁参加,抬着神像游行,前头8人手捧香炉,成对行进,大唢呐1对,奏《浪淘沙》曲...
211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春节龙灯,有纸龙、布龙、稻草龙灯,灯舞习俗古今基本相同。如果纸龙同稻草龙相遇于途,稻草龙为尊,前者应给后者主动让路。牌灯到,合屋燃爆竹迎灯。在乐队伴奏下,三福船在禾场上表演一通,即退到一旁;龙灯绕场一周,再进入厅堂盘旋起舞,向例是鞭爆之声不...
2112
化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刘家班演员化妆时,演员在后台坐定,由“大花”(净角)做“主笔”,执朱笔在板壁上画“……”,再在各演员额头点一点硃红,大家才开始化妆。化妆时,女角不能坐在官衣箱上。
211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月初一日演头夜《孟戏》,演出前要祝神。其时,由一名演员扮演秦始皇亮相报台,其词云:“一笔钱财一注香,拜会秦朝三元将,三元将军甘领钱财去,保佑合坊信士大吉昌……”。 祝神后,各角色登场,放鞭炮,跳八仙,演出开始。
211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月初,一些村庄组班子,备三牲向清源祖师献祭后,筹备舞灯事宜。
211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行进序列是牌灯(各书“回避”、“肃静”等字)、乐队、三福船和龙灯。如果纸龙同稻草龙相遇于途,稻草龙为尊,前者应给后者主动让路。 牌灯到,合屋燃爆竹迎灯。在乐队伴奏下,三福船在禾场上表演一通,即退到一旁;龙灯绕场一周,再进入厅堂盘旋起舞,向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