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535条
基础文献
2条
析出资源
251条
图表
28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屏南文史资料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
屏南文史资料
宁德市文化志1993...
屏南文化遗产
检索条件
与 “屏南” 相关
共 535 条
9
/
36
121
第三节 寿山乱弹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乱弹是清中叶由北方传入闽东后,与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形成的地方剧种,是北路戏的前身,同时又是闽剧“江湖”声腔之源头,对闽剧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122
历史渊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
乱弹戏于清中叶传入。清道光十年,在寿山村以苏兆岁为班主,聘请闽浙赣三省乱弹名艺人,成立“三省福”乱弹班,在
屏南
各地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又不断地吸收本地的艺术特色,最终形成
屏南
乱弹自己的特色。
123
基本内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
乱弹戏保存较多吹腔与梆子腔的艺术风格,其剧目文本、音乐唱腔、表演艺术、服装砌末等基本内容。
124
(一)乱弹戏剧目文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乱弹戏剧目有“五缘”、“六配”、“九阁”、“十三带”来概括其中一部分主要剧目。乱弹戏的传统剧目多而杂,相传早期有一百多个,常演的代表性剧目被概括为“五缘”、“六配”、“九阁”、“十三带”。
125
(二)乱弹戏唱腔、器乐、乐队和乐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唱腔、器乐、乐队和乐器等内容。
126
1、唱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的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分平板腔和小调两类。
127
(三)角色行当、身段科介、特色技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角色行当、身段科介、特色技艺等内容。
128
2、器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有琴串、吹牌和锣鼓经,常用的琴串有[一枝春]、[梳妆楼]等10多支,吹牌和锣鼓经与京剧大同小异。
129
3、乐队和乐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的乐队和乐器。
130
1、角色行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年间,角色行当为“八角”。清中叶后,增加叶后,增加到“三行十二角”,角色行当分工渐趋细致。其一是以三花、大花、二花、老生、小生正旦、花旦、贴旦谓之“八角”,以三花居首;其二是以扮演《八仙》角色来定行当。
131
2、身段科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身段科介有大花“倒米”、二花“咬人”、鼻须功等内容。
132
3、特色技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其功夫多由平时用茶油将鼻子揉动,功夫成熟,鼻扇柔软,容易抽吸。
133
(四)乱弹戏的舞台美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乱弹戏的舞台美术包括化妆、服饰、砌末、舞台装置等内容。
134
1、化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乱弹戏早期演出时,角色脸不扑粉,化妆从简。乱弹戏早先演出的剧目大多属于生活气息浓郁的家庭戏,净、丑不开脸谱,后来受外来剧种的影响,才出现脸谱。
135
2、服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清代乱弹班服饰很简陋,大多用纱布制作,间用绸缎,很少绣花。小生衣斜襟,前后仅绣一朵小花;青衣著布“褶仔”,即旦角平领对襟帔,白布镶边;花旦穿花布衫,镶有彩色花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