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屏南” 相关
共 535 条 7 / 36
9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地处闽东北山区,素有“屏南三班戏,四平、平讲、柴头戏”之说。“柴头戏”指的是屏南四平提线傀儡、布袋傀儡、杖头傀儡三种木偶戏。屏南四平提线傀儡戏于元明时期传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唱腔为四平腔,线规古老,称线戏,保存着宋代金线傀儡余...
9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图表
9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漈头平讲戏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内容。
9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为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闽东和福州地区。屏南平讲戏历史悠久,其发祥地为漈头村。四平戏于清初传入该村。至清康熙初年,耿精忠在闽举行反清复明活动,在其未叛之前,其军队与戏子散布于各地。于此同时,耿兵也驻扎于屏南龙岗寨,其寨主即漈...
9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平讲戏,平讲戏剧目文本、平讲戏音乐唱腔、平讲戏行当角色、平讲戏的表演艺术、平讲戏的舞台美术等内容。
9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剧目有“七双”、“八赠”、“二十一杂”之三十六本头之称,其他还有折子戏等民间小戏。
9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音乐属高腔系统,由弋阳高腔、乱弹和民间小调组成。唱腔分平讲、江湖、小调和其他杂曲四个部分,用闽东北或福州方言演唱,平白如讲,通俗易懂。
9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源于闽东北民歌,由“柴牌”和“诉牌”组成,属板腔体,“一人唱,众人和”。柴牌又分[慢板柴牌]、[平板柴牌]、[急板柴牌]、[长尾柴排]和[柴牌调]五种。
9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闽东北民歌揉合外来声腔四平、徽调、乱弹、啰啰等衍变而成。
10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包括本地民歌和方言化的外来民歌,旋律优美动听,多用于歌舞场面。
10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平讲戏唱腔的一些杂曲。
10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的行当角色早期以“七子”、“八角”、“九角”为基础。由于受花鼓、采花戏的影响,平讲戏特别注重生、旦、丑三个角色的表演。
10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主要行当表演特点有:旦角一般右手不离胸,离胸宜近不宜远,举手不过奶;出手食指要微弯,指物要转腕。演赶路时的准备动作是左手摸发髻,右手摸脚跟,进出门槛时是右脚提跨,左脚跟进。坐位时身稍侧,浅交脚。出场时脸朝后台,直至台桌边才转身面向台前...
10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平讲戏的舞台美术包括化妆、服饰、砌末、舞台装置的内容。
10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早期演出时,角色脸不扑粉,化妆从简。至清同治以后,生、旦用水粉敷底,厦门桃(胭脂)涂两颊,松烟画眉。黑须老生化妆亦与此相似。丑、末、净均不敷底色,仅在眉眼处略加勾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