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屏南” 相关
共 535 条 3 / 36
3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忠洋石板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忠洋村中,是村内主要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八月。
3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攀龙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北圪村水尾,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该桥为石板平桥,桥边正中刻有“攀龙桥”三个字,虽历经230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清晰可见。
3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包括:第一节 民居概述;第二节 典型民居两部分内容。
3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的乡土建筑最具特色的是古代民居,走进古老的村镇,明清风格的土木建筑比比皆是。土墙黑瓦、朴实无华的平民之屋和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的富绅之居相互毗邻,密集而居。屏南古民居属于典型的南方天井民居,其基本格局、外观和内饰与徽州、江浙一带的古民居有...
3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屏南典型民居:北墘佛仔厝、岭下太府堂、小梨洋甘国宝故居、双溪盖屏户等。
3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佛仔厝位于黛溪镇北墘村,清光绪七年由该村绅耆吴云辉创建,清光绪二十一年重新装修宅院,聘请能工巧匠九人,经历三年匠作,精工雕刻了两厢房,两廊庑厢房及中门的门窗槅扇雕饰。还雕刻了八仙、太上老君、哪咤等神话人物,作为厅堂两壁的壁饰,加上其他木雕装...
3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太府堂位于岭下村中,由乡绅陆凌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因民居厅堂气势恢宏,而且采用只有官府正堂和寺庙正殿方可采用的四扇杠梁式构架,因而当地群众称之为“太府堂”。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出生于今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少时拜张姓秀才为师。据传十三岁已读完四书五经,十四岁起参加县文童试,名列第一。由于他生性好动,习武具有天生禀赋,又能勤学苦练,武艺很快精进。十八岁时,已...
3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盖屏户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的盖屏户,由三座呈“品”字排列的宅院组成。主落坐北朝南,大门石制,石门框上阴刻“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房屋为二进五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其后开设左右两个后门分别进入后面的两座宅院。是屏南为数不多...
4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宋宅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由清道光丙午科举人宋贞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建筑,有一座主落和两座附落,门口巷道两端设“护砂门”,布局严谨,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宋宅主落为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大门内有一照壁(中门),...
4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周宅位于屏南县双溪镇中心的周宅,有一座主落和两座边落。其主落前方有照墙,院门斜向左侧开放。主落与左右附落均为土木建筑,两层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占地总面积为900多平方米。
4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古厦花厅位于古厦村北,清乾隆三十五年由耆绅陈仁所建。是一座以天井为中心,以厅堂为主轴的土木单体建筑。其格局为二层三进深三开间,穿斗式构架。建筑规模不大,但室内装饰具有独特的风格。
4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漈下甘宅坐落在该村之南,大门朝北正对文峰。从巷道拾三级石阶进入大门后再拾五级石阶到下马厅,穿过下马厅是其第二道门(正门),正门朝西南。进正门便是中门,中门为透雕门窗槅扇,槅心为草龙图案,下绦环板图案在“文革”中被毁。
4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包含第一节石牌坊概述;第二节古峰镇石牌坊;第三节路下乡石牌坊;第四节长桥镇石牌坊;第五节寿山乡石牌坊;第六节岭下乡石牌坊;第七节屏城乡石牌坊;第八节漈头村石牌坊群等内容。
4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的石牌坊建筑艺术风格独特,有三间四柱三层牌楼式花岗岩结构和单间二柱三层牌楼式花岗岩结构两种形式,大都树立在受旌表人所在村的古道旁。现存的仅有百岁坊和节孝坊。百岁坊是旌表“齿德兼优”的百岁老人,一般由百岁老人之子提出申请,经县、府呈报朝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