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典型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典型民居
分类号:
K928.715.7
页数:
20
页码:
70-89
摘要:
本节讲述了屏南典型民居:北墘佛仔厝、岭下太府堂、小梨洋甘国宝故居、双溪盖屏户等。
关键词:
屏南
物质文化遗产
古民居
内容
北墘佛仔厝
佛仔厝位于黛溪镇北墘村,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该村绅耆吴云辉创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新装修宅院,聘请能工巧匠九人,经历三年匠作,精工雕刻了两厢房,两廊庑厢房及中门的门窗槅扇雕饰。还雕刻了八仙、太上老君、哪咤等神话人物,作为厅堂两壁的壁饰,加上其他木雕装饰中人物众多,当地群众称之为“佛仔厝”。是屏南县境内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清末古民居。
佛仔厝由一座主落和两座边落组成,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主落是一座独院两进的土、木建筑,宅院宽敞高大,粉墙黛瓦,颇具屏南民居特色。其格局从外到内依次为照壁、前门、中门、前天井和两廊庑、前厅和两厢房、后厅和后厢房、后天井和后两庑、横楼、后门。前门建门楼、门上方是一石雕横批:“景星庆云。”两旁石雕门框有内外两幅对联,外联为:“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内联为:“门迎瑞气三千丈,户纳春光十二时。”门墩、门臼均为石制,油漆大门上书“神荼、欎壘”四字。进门后迎面为中门槅扇,槅心为细木条拼镶、中嵌以“簪花、晋酒”四字,两旁对联为:“得梅之清与松俱古,非书不读唯琴相与”,对联外槅心嵌以“正欲清言闻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外侧柱上还有一幅对联云“义路植规礼门悬矩,和神为春清节中秋”中门背面向大井一侧为四组历史典故的浅浮雕,内容大多为《三国演义》题材如“赵云救主”、“马超夜战”等。槅扇上方书“紫宸高拱”四字,两侧对联为“修草抱山春庭映水,幽兰得地虚室当风”。内侧对联为“入座衣冠礼乐,举头云汉文章”。天井面积较大,全部以石板条铺设,其中最长的一条达5.8米,其余为3米至4米长。天井旁两廊庑的厢房门窗槅扇装饰非常精致,左右两侧门槅扇的格心为花纹漏窗,其透雕技术可谓巧夺天工,槅心中各镶嵌一幅行草对联,左为:“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右为“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垒折露葵”。门窗上绦环板为花纹透雕,下绦环板为历史典故的人物组雕,两侧窗槅扇槅心中拼镶“万”字图案,上方为花草图案,下方为麒麟、梅花、鹿,再下方为回纹形图案,左窗对联为:“家立化日光天下,人在春风和气中”;右窗对联为:“左史箴规词训纪,右军书法草真书”。下庑廊对联为“学武侯谨事,法司马存心”;“簪缨胄继延陵,黼黻曾夸汉室”;“日暖桂花挺气,风和松柏嶙珣”。有的经多年风雨侵蚀字迹无法辨认。
从下庑廊往里,就是前厅。厅堂正中的太师壁下方摆几桌,几桌的镏金深浮雕极为精致,内容为“周文王渭水访贤”、“郭子仪拜寿”等题材,其两侧雕刻联句,上联为“处世当送司马训”,F联为“居家宜佩楚书言”。几桌正中摆祖先神主牌,左边摆放时钟,右边摆放花瓶,寓意“终生平安”。几桌上方的太师壁上有一精美拼镶格心,其上方悬挂着钦加同知署屏南县正堂曹云芝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为宅主吴云辉题的匾,上书:“齿德兼优”四个镏金大字。匾下有两行似为金钱之雕饰,匾两侧柱上的木雕装饰,L阳刻的:“淑慎尔止,追琢其章”,引自《诗经》。太师壁两侧正柱对联:“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行仁义事存忠孝心”。厅堂两侧的柱上对联写着六幅不同字体,出自六人手笔的对联,从内到外分别为:“第一等学术第一等事功祖父子孙洵堪继美,几千年田蚕几千年纺织山川门户与之俱长”;“敏事慎言常耻躬之不逮,去私存理欲寡过而未能”;“德让称以有三季扎风徽垂不朽,治平推为第一河南政绩纪犹新”;“士君子立身如光风明月,大丈夫持节若白日青天”;“天相柳叶长垂青眼,人与兰花善结素心”;“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刚健笃实辉光而日新”;“水绕山环天设眼前图画,鸢飞鱼躍物昭性里乾坤”。厅堂两侧柱旁的压联栓两端安插着八仙和神话人物雕像,两旁厢房的门槅心为实心板,中间各凹雕一幅对联,左为:“遗爱只留庭树好,余晖尚托架花鲜”;两边对联为云红滴砚池花泻,露绿藏书屋树团“。右为“春水绿波芳草乞,杂花生树乱莺飞”,两边对联为“天下奇观书卷好,世间滋味菜根长”。上绦环板浅浮雕花形纹,下绦环板图案内容为“琴棋书画”和“刘备东吴招亲”等《三国演义》题材。这些内容充分表白了宅主人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风和耕读传家、立志修齐的理想追求。
从前厅向天井前方的墙檐瞭望,正中是一组画面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泥塑墙饰,题材为“周文王渭水访贤”。两侧泥塑“苍松”、“翠竹”四字,其左右还各有一组墙饰,内容左为“松鹤延年和竹鹿呈祥”图案,右为“喜上梅(眉)梢”图案,两边山墙的泥塑墙饰均为花卉。两厢屋顶靠大厅侧的挡雨墙前方也各有一幅泥塑雕饰,其图案均为历史典故,其上方文字为:“刘琨坐啸风生榻,谢眺题诗月满楼”。佛仔厝的所有墙饰均保护完好,因为画面大,显得蔚为壮观,而且历经百年色彩依然鲜艳,令游人叹为观止。
佛仔厝的后厅为餐厅,后厢房及横楼为居室,后廊庑为厨房。壁面朴素无华。从后门往上,是一座做为私塾的小宅院,供教书先生居住和教学之用;往右是另一座边落,面积较主落小些,门窗与廊檐只作一些粗浅的雕饰。据其后代和当地群众介绍,宅主吴云辉并无显赫的身份,他由农耕、酿酒起家,生活非常简朴,将所有积蓄用于营造佛仔厝,本人经常穿着土布衫下地、在家帮工,木匠师傅至宅院竣工之日,还不知这位勤劳俭朴的老人就是建造这座豪宅的东家。
岭下太府堂
太府堂位于岭下村中,由乡绅陆凌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至1733年),因民居厅堂气势恢宏,而且采用只有官府正堂和寺庙正殿方可采用的四扇杠梁式构架,因而当地群众称之为“太府堂”。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民居属于典型的南方天井民居,房屋构架为两层三开间五进厅,土木结构,占地1082平方米。从外到内分别为正门、照厅(下马厅)、天井、二道门、屏风、天井及两廊庑、正厅及两厢房、过道及后厢房、三道门、屏风、天井及两廊庑、后厅及两厢房、过道及后厢房、横楼、后门、后花园。
太府堂的大门前有一片开阔地,据说供停轿拴马之用,其正门高大,两侧有长方形门墩(门当)、木门框,上方有四个雕花圆短柱形雕饰,这是镇宅装饰的“户对”,也是一种显示门第高贵的标志,这在屏南众多古民居中并不多见,只有极少数民居大门上有一对,像太府堂这种有两对“户对”的,全县仅此一家。户对上方悬挂“文魁”匾。关于这两对户对,民居的后人们却另有说法,他们把四个雕花圆短柱称之为“四面”,据说其寓意为“世面”,人到此,就算见过世面了。
从大门进去是照厅及两厢房,穿过照厅就是二道门,进二道门迎面为屏风,转过屏风顺走廊而进,就到了这座民居的中心正厅,正厅宽广高大,仿衙堂正堂的四扇杠梁式构架,正中太师壁上悬挂着屏南首任知县沈钟为之题写的“天恩荣锡”匾,柱的直径达30至40厘米,这在当时的民居中是极为罕见的,而且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宅主敢建这种格局的宅院,这里有个说法:当时屏南尚未建县,古田县界连四府九县,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岭下村地处古田、建瓯、政和三县交界处,山高路远,政务管理鞭长莫及。岭下乡绅陆凌灿时任古田、建瓯、政和三县边界联防会长,威镇一方,当时的古田县令权衡利弊,拜陆凌灿为义父,以利用这一地方势力征收粮饷、兼管边界。数年后,知县升任福州府尹,适逢陆凌灿筹建新宅院,便代为申报朝廷,准予建四扇杠梁式正厅。知县沈钟蒞任后为之题匾:“天恩荣锡”。为这座堂皇的民居增色不少,使宅院的主人声名更为显赫,在山乡广为流传。
小梨洋甘国宝故居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出生于今屏南县甘棠乡小梨洋村。
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少时拜张姓秀才为师。据传十三岁已读完四书五经,十四岁起参加县文童试,名列第一。邻村恶少因嫉妒而时常欺侮国宝,国宝愤而投拜武举人林殿魁门下学习武艺。由于他生性好动,习武具有天生禀赋,又能勤学苦练,武艺很快精进。十八岁时,已长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不但文采书画俱佳,而且武艺出众,箭法超群。雍正五年兼应武童考试入泮,七年考取乙酉科武举人。十一年进京会试,中癸丑科第三名,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名武进士,选授三等侍卫。
甘国宝自任三等侍卫起,因恪尽职守,常获嘉勉。乾隆三年特授广东右翼镇标中营游击;五年署南雄副将;七年调任督标(总督)后营参将,兼任督标水师参将。乾隆十年,任虎门香山副将,并署理香江水师副将。十六年调任湖广洞庭水师副将。二十年,升授贵州威宁镇总兵。二十二年,谕旨调任江南苏松镇总兵。九月又调任浙江温州镇总兵。二十三年再调闽粤南澳镇总兵。二十四年八月,调任福建海坛镇总兵。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甘国宝首次被调任台湾挂印总兵。他于二十五年正月到任后,既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又维护高山族与汉族的和睦关系,并把祖国大陆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传播到群众中去,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开办“义学”,提高台湾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同时,防范海盗入侵,巩固国防,绥靖地方,维护海岛安宁。
乾隆二十六年元月,甘国宝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乾隆三十一复调台湾任挂印总兵,台湾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乾隆三十二年,甘国宝升任广东提督。离台之日,群众送“万民伞”和“万民旗”,扶老携幼到码头送别,并派代表同舟送至鹿耳门.乾隆三十四年,甘国宝调任福建全省陆路提督。乾隆四十一年,国宝奉命出巡福建八府,途经泉州时,因病不治而逝。朝廷追授荣禄大夫,葬于福州北关外猫儿山。
甘国宝故居位于甘棠乡小梨洋村,地理坐标东经118°57′,北纬26°57′,海拔730米。离城关11公里。村庄有两条河流交汇,村东有一列月爿山围住出水口,村庄大致呈八卦图形,甘国宝故居处于八卦的阴极部位。故居坐北向南,主体面积115平方米(长9.86米,宽11.6米),双层土木结构。外围有较高的石砌围墙。
沿十五级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是一个长4米,宽2米多的石砌平台。左转再上三级石阶,就是大门。大门里侧盖有门亭,阔一间,进深二柱,前檐出跳丁头拱挑檐。下廊仅存空坪,天井长、宽各五米,左右各一,由一条9级两米宽的青石甬道从中间隔开。正厅外有一石砌走廊,冬晒太阳,夏日纳凉。
主厅为二层土木结构,穿斗式单檐悬山顶,建在3.6米的坮面上,面阔三间9.86米,分前后两进,进深五柱11.6米,楼下厅堂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公元1709年农历五月十四日辰时,甘国宝即诞生于西厢后屋。主厅左侧花厅。左前和厅后各有一道楼梯通往二楼。
二楼以太师壁分隔为前、后堂。堂前后均有美人靠长达三间,前廊共16扇木窗对开,后廊共10扇木窗对开。正厅的几案上方,悬挂一块黑底镏金横匾,长1.7米,高约60厘米,上有“会魁”二字,匾额落款处为“雍正癸丑科二甲八名武进士臣甘国宝立”。太师壁的右侧,放置神橱,橱上下二层,上为供台,下做库门。
一楼厅堂的后方,居中为天井,天井二侧有二层厢房。天井之后为后墙,后门开于右后墙上。后墙与后门之间是一条马弄,墙角有一块平整的上马石。
故居后部是后花园,园中有鱼池。故居四面均以夯土墙围砌,土墙下方,是依地势高低不等而砌的块石墙基。
故居附近是古民居集中地段,完整地保留着鹅卵石铺就的村弄和小巷,显出简朴、厚重的古风。200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盖屏户
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的盖屏户,由三座呈“品”字排列的宅院组成。主落坐北朝南,大门石制,石门框上阴刻“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房屋为二进五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其后开设左右两个后门分别进入后面的两座宅院。是屏南为数不多的深宅大院之一,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
盖屏户由赤岩富绅张日煌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于当时的张家年收租四千担,在县衙纳税薄上名列第一,故人称“盖屏户”,即屏南纳税首户之意。据说每位新到任的知县都要到张家拜访。作为屏南首富,宅院建筑自然要气派堂皇,正厅高大宽敞,雕梁画栋,正中太师壁上悬金字匾额、下摆精美几桌,所有对联均为金字板联。正中柱联为:“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两旁对联从内到外别为:“遡九世同居百忍家声标两字,仰千年积学二京赋手配三都”;“五龙鳞甲动风云谏草批鳞直节久传台阁,六翮羽毛新景象文星振羽奇花夙燦砚池”;“赤帜树云坛祥发赤岩引得松心皆摅赤,青钱标玉案光分青嶂射来云路尽拖青”;“理学旧传家东西铭千秋著美,文章今冠世燕许笔一代齐名”。两旁各有两行厢房,其布局非常巧妙,有暗门,房间可分可合,四通八达。厢房门窗槅扇均为拼镶槅心,中嵌人物花鸟图案。上方绦环板为“五福捧寿”和草龙图案,下方绦环板为浅浮雕,内容为“春、夏、秋、冬”、“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和“耕读传家”、“如鱼得水”、“松鹤延年”、“竹鹿呈祥”、“喜上眉梢”等题材。正厅灯梁两端,嵌“金狮戏球”浮雕镏金梁托。厅前棋廊下的枋托为人物和瑞兽组雕,其木雕艺术风格较为粗犷、古朴。图案均上漆镏金,显得金碧辉煌。
盖屏户的天井特别宽大,地面及周边均用宽大石板铺砌,其中一条石板宽80厘米,长达6米,据说当时由近百人从山上抬来。天井两侧各建两行石凳式花架,上摆盆景花卉,使庭院显得更加幽雅,并与富丽堂皇的厢房雕饰相映成趣,让人在这深宅大院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气息。
张家自肇基双溪后,家业不断扩大,人丁日益繁盛,偌大的盖屏户也容纳不下发展的家族人口,至清嘉庆年(1796-1819年),又同时扩建了三座宅院,使盖屏户面积扩大一倍多,成为当时屏南县城中规模最大的院落。
双溪宋宅
双溪宋宅位于屏南旧县治双溪镇东,由清道光丙午科举人宋贞芳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土木建筑,有一座主落和两座附落,门口巷道两端设“护砂门”,布局严谨,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
宋宅主落为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附落格局、构架与主落一样,只是面积略小,雕饰较少。主落位于正中,大门为砖、木、石结构。门当石制,上雕“狮子戏球”,门楣上方有木雕户对。户对下方为对联:“赋梅丞相府,咏杏状元家”。大门板中部有铜制门环。大门内有一照壁(中门),中门槅扇为拼镶槅心,上下绦环板均为深浮雕。中门内为石板铺砌的前天井,天井两旁为二层廊庑,其厢房门窗槅扇均为木雕饰,底层厢房门窗槅扇槅心拼镶,中嵌“福、禄、寿、喜”,上绦环板为花型漏雕,下绦环板为深浮雕,其图案内容有“羲之易鹅”、“懿公封鹤”、“杜康造酒”、“陆羽烹茗”、“尉迟从军”、“王冕牧牛”等历史题材。正厅以三合土铺地,正中太师壁下方摆一精美几桌,馏金深浮雕饰,内容为“钟馗嫁妹”、“木兰从军”。太师壁两侧后方的屏风槅心为浅浮雕,左侧为升腾图,右侧为风雅图案。两边厢房的门窗槅扇均为拼镶格心,上绦环板为花型透雕,下绦环板为深浮雕,内容为“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八幅木雕图案,每幅木雕均有历史典故,如“渔”用“周文王渭水访贤”之典故;“樵”用“武吉卖茶”之典故;“琴”用“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典故;“棋”用“南山求寿”之典故;“书”用“李白醉草吓蛮书”之典故;“画”用“画龙点睛”之典故。由于宋宅建于晚清,当时的木雕艺术已发展至较高水平,雕镂手法由平面浅浮雕向深浮雕和透雕转变,雕刻工艺由简单向细腻、繁复发展。在构图上更注重变化和透视效果,人物造型表情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宋宅的木雕艺术较之清初古民居的木雕有了质的飞跃。
宋宅的大门上方是悬挂着一块《文魁》匾,从匾文可以看出,宋家可谓人才辈出,第一代即建宅人宋贞芳为清道光丙午科(1846年)举人;第二代为同治癸酉科(1874年)岁进士宋肇祥;第三代为光绪戊子科(1888年)附贡元宋谦材和光绪辛丑科(1901年)附贡元宋谦承。可谓是“耕桑读律、科名继世”之家。
双溪周宅
位于屏南县双溪镇中心的周宅,有一座主落和两座边落。其主落前方有照墙,院门斜向左侧开放。主落与左右附落均为土木建筑,两层二进三开间格局,七柱十五檩穿斗式构架,占地总面积为900多平方米。
主落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大门石门框上阴刻对联为“宗风承汝水,家学溯濂溪”。进大门后为中门,中门门框对联为:“景星庆云圣朝祥瑞,光风霁月名士襟怀”;中门槅扇外侧对联为“紫微遥接三星瑞,宝砌祥徵五色云”。边柱对联为“清气若兰虚怀喻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里面边柱对联为“鞠通夜识朱絃静,脉望晨餐绿宇香”;槅扇外侧对联为“处世无奇娄谦柳恕,居家有术张忍郑公”;门框对联为“谗闻善事心先喜,长视丰年庆有余”。其右边厢房窗户书一对联:“倚松老叟清如鹤,偷果溪童捷似猴”。中门后是一石板铺砌的天井,天井两旁为两层廊庑。从天井正中的石板路往内,就是该民居的中心正厅。正厅高大宽敞、气派堂皇,而且地板很有特色,地面全部以杉木板铺就。厅堂正中的太师壁下方摆着一张几桌,其木雕工艺非常精美,图案内容为“渭水访贤”等历史典故,图案人物均加以镏金。太师壁两侧的正柱上悬挂金字板联:“为官心存君国,读书志在圣贤”。其后方的左右屏风均为拼镶槅扇装饰,槅心为古代漆画。屏风后的后天井,廊庑及后厅宽敞明亮,结构合理。
右边的一座边落,其格局为歪门正厅,大门位于中轴左侧。大门对联为“阳羡忠贞裔,濂溪道学门”。进门后是一道槅扇装饰的照壁,往内是两层廊庑,有边门与主落相通。天井外仍虚设一道中门,也是槅扇装饰,其上方有一横楼,楼窗槅扇雕饰精美,从横楼往左为梳妆楼。与主落不同的是,主落为明厅厝,这座边落为楼厅厝,因此,从梳妆楼顺二层廊庑的走廊往内,即达楼上正厅。正厅前方设楼窗与美人靠。据说,这里是当年周宅女眷们的生活起居场所。与主落相同的是其底层厅堂的地面也以杉木板铺设。这对降低室内湿度有好处。这两座宅院的木雕饰比较精美,尤其是悬钟、梁托、枋托等檐雕饰,更有特色。有的像一只悬挂在廊檐下的精美花篮,有的象一朵倒吊的莲花,其工艺精细,造型别致,很有特色。
周宅的左边落与主落和右边落格局上基本一致,只是面积较小,装饰较少,门面朴素无华,据说是供收租、屯粮和仆人居住之所,有边门与主落相通。三座宅院珠联璧合,是屏南规模较大的三落大厝之一。
古厦花厅
古厦花厅位于古厦村北,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耆绅陈仁所建。是一座以天井为中心,以厅堂为主轴的土木单体建筑。其格局为二层三进深三开间,穿斗式构架。建筑规模不大,但室内装饰具有独特的风格。
花厅的大门上方悬有“世登科”匾,两旁竖两对显示功名的石制旗杆。进大门后是一照厅(俗称下马厅),过中门后是前大井,沿天井中的石阶而上就是前厅堂,厅堂正中的太师壁装修考究,下方摆一精致的几桌,上立神主位,几桌上方为一拼镶槅心,两旁为深浮雕镏金花瓶,再上方为“五蝠捧寿”图案,中间为一镏金“寿”字,四周衬以四只镏金蝙蝠,两旁对联为“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八个镏金楷书。寿字上方为文字镏金的“朱子家训”,两侧为镏金透雕。上方最高处悬挂着知县张世珍的题匾“望重南金”。匾下方有麒麟泥塑图案,厅堂后方两侧的屏风上端为拼镶槅心,下端为镏金浅浮雕木刻,图案古朴精美。厅堂两壁均为槅扇装饰,中间为细木条拼嵌格心,上下绦环板均为镏金透雕,内容为“渔樵耕读”、“儿童百戏”和花鸟图案。两厢房和下廊两庑的门窗槅扇木雕图案为“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八仙过海”、“苏武牧羊”、“三国演义”等题材,人物造型古朴,雕工精细。由于槅心彩绘,木雕与文字部分均作镏金装饰,整个大厅金光闪烁,富丽堂皇,人称花厅。当年的古厦村被誉为屏南四大书乡之一,古人用“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窗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的诗句来形容该村文风之盛。而花厅作为书香门弟,更是人才辈出,共走出13位贡生和庠生。由于主人的儒雅,花厅也就成为文人聚会之所,每当三五之夜,玉兔东升、银光普照、花影临窗,文人们对月畅饮、即兴吟哦,故被誉为古厦八景之一的“花厅醉月”,前人诗云:“四壁玲珑巧妙工、经营却羡创垂功。争珠龙向梁间舞,竞色花偏月下笼。士子飞觞情太好,骚人作赋兴犹浓。更阑不觉寒光冷,点点疏星映碧空”。
漈下甘宅
漈下甘宅坐落在该村之南,大门朝北正对文峰。从巷道拾三级石阶进入大门后再拾五级石阶到下马厅,穿过下马厅是其第二道门(正门),正门朝西南。进正门便是中门,中门为透雕门窗槅扇,槅心为草龙图案,下绦环板图案在“文革”中被毁。穿过中门是前天井,天井置石制条凳式花架,两边厢房均为木雕门窗槅扇。
前厅为明厅,宽敞明亮,正中太师壁上悬“五代同堂”匾,该匾系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吉旦时任屏南县正堂为漈下耆宾甘登淡而立。太师壁前置精雕几桌,其横案中间以龙凤构成一个“福”字,周边围绕“五蝠捧寿”图案;几桌两边为浅木雕。正厅上方设灯梁,灯梁两端精雕细刻的蟠龙梁托前方各雕一个字,左“福”右“禄”。正厅两边厢房门窗槅心为透雕,下方绦环板为浅木雕,题材为“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
从前厅向外展望,可见墙檐下一组组精美的泥塑墙饰,正中一组为山水风光,两边为卷书,内容因”文革”被毁而字迹难辨,旁边各塑一个花瓶和一面镜子,寄托着屋主祁盼过一种平安而宁静的田园生活。右边山墙檐下的“松鹤延年”图案中,其右下草书“万籁松声静,听涛入耳清”;“喜上梅梢”图中的老梅虬枝劲节;其余“竹鹿呈祥”、“瓜瓞绵延”等吉祥图案中还夹杂着菊花、荷花等图案和“云、蒸、霞、蔚”四个楷书,形成一组画面壮阔墙饰。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