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太行堤河”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系黄河冲积平原。在大地构造上,为华北断块坳陷地带,属菏泽一一成武坳陷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于长期处于一面下陷,一面为黄河积物冲填的状况,冲积作用战胜了地壳的下陷趋势,形成了现在的平原。黄河从临近我区的兰考县开始,由东西流向折向东...
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农业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大气降水是我区水资源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我区各类水资原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大气降水、黄河及黄河故道侧渗、淤改灌溉回归。客水:我区的客水资源有黄河水及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的长江水。二者总量为18亿立方...
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水域广阔,古时主要湖泊有巨野泽、雷夏泽、菏泽等,主要河流有黄河、济水、菏水、濮水、丹水、汶水等,后由于黄河大徙决口,它们或湮没或演变。现有水域主要是演变来的东平湖,黄河、黄河故道及建国后疏浚开挖的内河,还有太行堤水库以及星罗棋布的坑...
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菏泽境内,由于受历史黄河泛滥影响,仅有少数自然坡河,较大的有万福河,洙水河和赵王河等河道。但由于长期未经治理,河槽窄浅而弯曲,苇草丛生,每届汛期,排水不畅,内涝灾害严重。建国后,除对原有河道进行调整治理外,并开挖了许多...
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正文
太行堤河位于单县南部,因沿太行堤,自西向东流向,故名太行堤河。该河的形成,乃系历史上为防黄河水漫延,加修堤防,顺堤取土,堤根逐渐低洼,年长日久,形成了顺堤河,即为太行堤河。1980年至1987年继续向上延长至浮岗水库西格堤,全长47公里,流...
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地质构造略图燕山运动形成各构造格局的雏形,喜马拉雅山运动控制了境内各构造机体。全区各构造单元,尤其是二、三级构造的展布,具有以下特点:西侧的华北断拗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东侧的鲁西中台隆以弧形的北东一东西向为主,后者生成较早。
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有残丘44座,大小山头108个,属泰沂山切断余脉,多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掩埋后残留的孤山,由平缓的单斜岩层构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于长期遭受剥蚀,丘顶浑圆。这些残丘,除巨野县金、独二山外,皆在梁山县境内。
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古代河流济水:济水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荥阳与黄河分流,自蒗荡渠(亦名鸿沟)东流,至今兰考县北折向东北,进入境内。在定陶东北注入菏泽湖,然后分为两支。一支名菏水,东流至今鱼台注入泗水,沟通济、泗两流域;另一支称济水,出菏泽湖,流...
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初,黄河河道南行夺淮入海,区内黄河河防在曹县、单县境内。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后,设曹州府黄河同知1员,驻曹县望鲁集,管辖曹、单黄河河务,共长115公里。1740年(清乾隆五年)增设曹仪通判1员,驻杨家桥,分管自仪封县交界起,至曹县主...
1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地貌复杂,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甚至不少地方根本没有排水出路,致使境内坡水横流,内涝灾害频繁。
1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太行堤河位于单县南部,因沿太行堤,故名太行堤河。该河系历史上为防黄河水漫延, 加修堤防,顺堤取土,堤根逐渐低洼,年长日久,所形成的顺堤河。
1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 类型: 地理事件
从1978年冬到1979年进行了太行堤河治理,投资210万元,完成土方482万立方米,砌石2920立方米,混凝土1007立方米,总用工日203.8万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