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丘 河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191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山丘 河湖
分类号: K928.3;K928.43
页数: 6
页码: 83-88
摘要: 境内有残丘44座,大小山头108个,属泰沂山切断余脉,多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掩埋后残留的孤山,由平缓的单斜岩层构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于长期遭受剥蚀,丘顶浑圆。这些残丘,除巨野县金、独二山外,皆在梁山县境内。
关键词: 菏泽地区 山丘 河湖

内容

第一节山丘
  境内有残丘44座,大小山头108个,属泰沂山切断余脉,多为第四纪黄河冲积物掩埋后残留的孤山,由平缓的单斜岩层构成,基岩多裸露地表。由于长期遭受剥蚀,丘顶浑圆。这些残丘,除巨野县金、独二山外,皆在梁山县境内。
  梁山本名“良山”,因春秋时期附近有良邑而得名。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文帝封第二子刘武为梁王,曾猎于此山,死后并葬于山北麓,“良山”遂易名“梁山”。该山位于县城东南隅,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4公里,占地面积3.55平方公里。主峰虎头峰海拔197.9米,位于山体东南端。相传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
  腊山别名“小岱峰”。位于梁山县城北部,东平湖西岸,东部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西部呈西北一东南走向,东西3.5公里,南北1.8公里,占地面积约4.4平方公里。主峰偏东部,海拔258.4米,为境内最高峰。山上有四处溶洞,两处泉水,洞为寒武纪地层发育。山上植被茂密,奇峰怪石甚多。山北坡,松柏倒挂,谷幽洞深,有古庙宇十余座,或依山而筑,或临崖而建,参差错落,风物宜人。
  凤凰山位于梁山县城西侧,南北走向,长约1.4公里,占地面积0.22平方公里,自南而北共有4个小山峰,以最南边的山峰最高,海拔98.4米,山南侧于海拔80米高处,发育了4个溶洞。从南向北,一号洞面积约210平方米,高7米,有5个自然石柱撑着洞顶,状似殿堂;三号洞505平方米,洞顶倾斜向上,冷空气下沉洞底,水汽凝结,滴水常年不断。
  龟山位于梁山县城西侧,南接凤凰山,因山北坡有巨石如龟而得名。东南一西北走向,长0.8公里,占地面积0.28平方公里。主峰在南端,海拔119米。
  小安山原名安民山。古代多水患,河、济、汶三水环山而流,民籍以安,故名。明、清两代后,称安山。后为别于安山镇,改称小安山。位于梁山县城东北7公里处,呈圆形,直径约1公里。主峰位于山体中南部,海拔157.4米。山上原有甘罗墓、汉冀州刺史王纯碑,今已无存。山西侧顶部和底部各有溶洞6处,顶部洞发育在奥陶纪地层中,深不可测;底部洞发育在寒武纪地层中,面积较大。此山现为建材基地,南面、北面各有众多采石场和石灰场。
  六工山相传古须句国曾在此设土、石、金、木、兽、草六业作坊,因而得名。位于东平湖北岸,呈南北走向,南北2.9公里,东西2-1公里,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主峰位于东南部,海拔189米。山西麓有唐武后时建的建福寺,现为荷泽地区麻风病防治院。寺后山坎上,有唐代摩崖造象12尊。山北麓是梁山县境内黄土覆盖最厚,冲沟发育最多,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的地域。
  昆山位于东平湖西岸,腊山南0.5公里处,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主峰位于中部,海拔229米,山上松柏繁茂。1941年梁山县初建时,以昆山一带为抗日根据地,县曾以山名。
  司里山俗称“小千佛山”,古称“棘梁山”。因宋代曾在此设巡检司,后易名司里山。位于梁山县城北25公里处,南北长0.6公里,东西宽0.3公里,占地面积0.1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0米。山四周陡峭,顶部平坦,西南隅有一条路可供登山,北部山顶有两块磐石,突兀高耸,人称“千佛崖”。崖四周有北齐、唐、宋时摩崖佛470余尊。
  第二节河流
  黄河,流经境内菏泽、东明、鄄城、郓城、梁山五(市)县,沿线长212公里,因有专章缕述,故从略。
  古代河流济水:济水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在荥阳与黄河分流,自蒗荡渠(亦名鸿沟)东流,至今兰考县北折向东北,进入境内。在定陶东北注入菏泽湖,然后分为两支。一支名菏水,东流至今鱼台注入泗水,沟通济、泗两流域;另一支称济水,出菏泽湖,流向东北经大野泽,至今安山镇会汶水,然后过今东平、平阴、长清、历城等县,于今广饶东北注入渤海。安山以下,唐代后称大清河。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于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夺大清河入海,济水遂废。
  .濮水:又名濮渠、普渠,为济水分流,约在公元前7世纪,于长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境)今济水北流,至曲濮折向东北,由城濮(今鄄城临濮集)北入境内,然后东流注入大野泽。魏晋时濮水尚存。
  瓠子河: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于瓠子(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决口,大溜直趋大野泽,溜道所经,即汉代的瓠子河。该河从瓠子口东南流经今濮阳、鄄城,至郓城南分为两股:一股东北流,夺济水故道入渤海;另一股东南流,注入大野泽。从公元前132年决口至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
  菏泽地区周秦之前河道略图堵塞,洪水在济、濮之间泛流23年,使境内济水、濮水和菏泽、大野泽严重淤淀。决口堵塞后,瓠子河犹存,长期做为境内北部的重要排水河道,历时300余年。
  丹水: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今境南部与河南商丘市邻界处有丹水,发源于今曹县南境,东南流向,经单县南境,于今江苏徐州市汇入泗水,秦代以后湮没。行河路线略同魏晋以后的汴水和明、清(1885年以前)两代的黄河。
  近代河道万福河;北宋年间,黄河屡决滑县,东行入今境东明、荷泽县地,然后分为两股:一经济水故道,汇大清河入渤海;一由菏水故道东南流,至今鱼台汇泗水注淮入黄海。后股进一步演变成明、清的柳林河和近代的万福河。
  赵王、洙水、宋金河:宋代,黄河多次由今清丰决口,大溜东南行,经巨野、济宁汇泗水,这是赵王河、洙水河的前身。1368年(明洪武元年),河决双河口(今菏泽市东双河集),分水东流,经巨野、嘉祥南,至鱼台东部塌场入运河,成为赵王河干流的雏形。1430年(明宣德五年),由于枣林河分黄济运,导致黄河屡决金龙口,枣林河自金龙口东北流经长垣、东
  菏泽地区一九四九年水系图明,至菏泽双河口分为两支,北支东北流,经jaunty城阎什口、红船口,梁山县李家桥、黑虎庙,北至张秋镇注入运河;南支由双河东流,经巨野,至南旺注入运河。从此,赵王河的行道完全定型。洙水河、宋金河经过以上几次决溢、冲刷,特别是枣林河的影响,也基本上形成。
  大沙河、鸣凤河:1509年(明正德四年)九月,黄河决口于曹县杨家口、梁靖口,洪水直冲单县,围江苏丰县;1527年(明嘉靖六年)再决口于杨家口、梁靖口,洪水由曹县、单县,冲至江苏沛县北30里的鸣凤台,入昭阳湖。前后所冲溜道,即近代大沙河、鸣凤河的雏形。
  新冲大河;该河又名乐成河.1514年(明正德九年)七月,黄河决口于曹县娘娘庙、孙家口等处,洪水流经曹县、单县、定陶、成武等县之间;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再决口于曹县,溢入成、定、单等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黄河决口于河南原武胡村铺,又决口于封丘金龙口,洪水由曹县塔儿湾趋张秋。以上几次决口冲刷的溜道,遂成近代的新冲大河。
  黄白河、翻身河:1662年(清康熙元年)五月一日,黄河决石香炉、小宋,所冲溜道即后来的黄白河、翻身河。
  渔沃河、贾河:1917年7月,连日暴雨,黄水陡涨,8月7日,于东明县谢寨决口,其溜道即以后的渔沃河和贾河。
  郓城北沙河、陈坡沙河:1868年(清同治七年),黄河决口于霍家桥,大溜从安山北入清河,所冲溜道即后来的陈坡沙河、郓城北沙河。
  以上大小河道都与黄泛不无联系。它们经过洪水多次冲刷,逐渐演变形成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的河道系统。这些河道弯曲、窄浅,分布紊乱。旱天干涸,涝天排泄不畅,因而境内旱涝灾害频繁。
  现代河流全区河流总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除黄河滩地及东平湖老湖区共632平方公里外,其余坡水全由南四湖承泄后转注淮河。故区内基本上属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道有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梁济运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等6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5条,50—99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1条,总长度2582公里。
  东鱼河:东鱼河原名红卫河,上起东明县刘楼,下至济宁市鱼台县姚村北注入昭阳湖,中经区内东明、荷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6,县(市)境,为区内南部主要排水河道,并接受河南省兰考县一部分客水。河道全长174.7公里,其中境内长123.2公里,流域面积共11129平方公里,其中境内5206平方公里。河道过水能力除涝水位为35.32-60.9米,防洪水位为41.0-55.2米,除涝流量达到50—334秒立米,防洪流量170—794秒立米。其主要支流有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胜利河、团结河、黄白河、五干沟、新冲小河、三干沟、李沟、南坡河、惠河、南赵王河、长营河、贾河、金堤河、二干沟、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翻身河、白马河等。
  洙赵新河:该河发源于东明县穆庄西,流经荷泽市北部、郓城县南部、巨野县中部,于济宁刘官屯东北注入南阳湖,全长140.7公里,境内长102.2公里,流域面积4206平方公里,境内4119平方公里。穆庄至侯集闸为上游,侯集闸至丁庄为中游,丁庄以下为下游。该河是横贯菏泽地区北部,流域面积较大的骨干河道。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0条,共长461公里;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92条,共长654公里。全河防洪水位为39.69—55.79米,除涝水位为37.87—54.8米,下游防涝流量达到312—325秒立米,防洪流量775—796秒立米。其主要支流有郓巨河、鄄郓河、洙水河、安兴河、巨龙河、太平溜河、徐河、郓城新河、丰收河、三分干河、华营河、箕山河等。
  万福河:该河起源于定陶县仿山,下游于济宁渔湾村入南四湖。万福河分上下两段,大薛庄以上属东鱼河水系,以下为万福河干流。大薛庄以下到湖口全长77.3公里,境内河长36.3公里,菏济两地市边界流域面积43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吴河、彭河、金城河、西沟(以上四河入口在济宁市境)、安济河、柳林河,流域面积50-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小杨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有22条。该河防洪水位为39.88—46.1米,除涝水位为37.9—44.6米,下游防洪流量为410-497秒立米,除涝流量为130—182秒立米。
  梁济运河:该河北自梁山县路那里向东南,沿东平湖滞洪区西堤至邓楼,然后脱湖堤直下东南,于济宁市李集西入南阳湖。全长90公里,境内长48公里,流域面积3306平方公里,其中境内983平方公里。防洪水位为38.65—40.65米,除涝水位为36.61—39.20米。该河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3条,即郓城新河、湖东排渗河、琉璃河;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5条,即龟山腚河、金玛河、岱玛河、北宋金河、流畅河。 太行堤河;该河流至江苏省入复新河,境内长31公里,流域包括单县南部、曹县东南部,面积467平方公里,排涝能力51秒立米。其主要支流有蒋河、二堤河和孟流河。
  黄河故道:黄河故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北徙后所遗旧河道。故道从界牌集入曹县境,经杨堂,下河张庄、郭楼、田场、魏堤头、刘花园、葛台袁庄,在王六村南入单县境。全长91公里,流域面积381平方公里,其中曹县231平方公里,单县150平方公里。其中泓宽约700-1500米,主要支流为杨河。
  第三节湖泊
  菏泽地区由于地处黄泛平原,古代著名湖泊,如菏泽、雷夏泽等都已湮废。现存的东平湖,位于梁山、东平、平阴三县交界处,由古代大野泽演变而成,宋、金时称梁山泊,明、清时称安山湖,民国以后改称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有的一个天然湖泊。在地质构造上,该湖正处于鲁中隆断区与徐州凹陷带的交界处,由于受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因而产生了较大断裂带,纵横裂隙也较发育。该地带又是黄河与汶泗冲积平原相接的带状洼地,自然成为地表和地下径流汇集的地带。
  该湖常年积水面,南北长约13.5公里, 东西宽约3.6-10.3公里,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其中70%在梁山县内。湖底呈浅碟状, 大部在海拔38.2—38.4米之间,最低处37.22米,湖岔水深2米左右。据1954—1985年资料记载,最高水位41.32米,相应湖水面积159平方公里(境内113平方公里);最低水位39.42米,湖水面积降为90平方公里(境内63平方公里)。据土山站1960—1967年资料记载,常年平均水温为13.3℃;结冰期一般在12月初开始,次年2月下旬结束。据山东省淡水产研究所1980年调査;湖水 PH值为7.88,矿化度为0.23克/升,透明度为46.31厘米,适于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水源主要由大清河(大汶河下游)补给,据戴村坝资料,1960—1983年期间,平均每年注入11.973亿立米,最多年注入60.73亿立米。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实物

济水
相关实物
濮水
相关实物
瓠子河
相关实物
丹水
相关实物
万福河
相关实物
宋金河
相关实物
大沙河
相关实物
新冲大河
相关实物
翻身河
相关实物
渔沃河
相关实物
陈坡沙河
相关实物
东鱼河
相关实物
洙赵新河
相关实物
梁济运河
相关实物
太行堤河
相关实物
黄河故道
相关实物
梁山
相关实物
腊山
相关实物
凤凰山
相关实物
龟山
相关实物
小安山
相关实物
六工山
相关实物
昆山
相关实物
司里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