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唱凯镇” 相关
共 442 条 23 / 30
33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唱凯一般民众所穿服装,大都是用厚实耐用的土布(又称“家机布”,系家庭妇女用木机织成)缝制的大脯襟上衣及掩腰裤(女服要饰边),官绅富户则穿用绸缎或羊、狐皮缝制的长袍(衫)、马褂。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布(机织棉布)流入唱凯,...
33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以前,唱凯一般民众所穿服装,大都是用厚实耐用的土布(又称“家机布”,系家庭妇女用木机织成)缝制的大脯襟上衣及掩腰裤(女服要饰边),官绅富户则穿用绸缎或羊、狐皮缝制的长袍(衫)、马褂。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布(机织棉布)流入唱凯,...
33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国时期,唱凯百姓生活较为清苦。一般人家冬春日短夜长时每日进食2餐,夏秋日长夜短时才进食3餐(一稀2干)。官绅富商之家则常年日食3餐,也有少数食4餐的,即晚上吃夜宵点心。无论贫富,家常便饭均以白米为主,贫寒之家(尤其是农户),习惯将一日...
33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唱凯民间居住房屋,多是竹木(土木)简易结构或砖木结构平房。绝大部分是一排三间,也有一排四间,一排五间的,多为泥木结构。砌墙用的是土砖坯,或用夹板筑的土墙。室内梁、柱、木行条、角子、楼板等都是木料,壁则有的是木栏,有的是筑土墙,有的用...
33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晚辈在路上遇见长辈,先招呼、问候,再拱手或鞠躬为礼。学生在途中遇见老师,停步立于路旁,先称呼,再行礼。同辈在外相见,互相点头问候,第一句客套话多为“去哪里”或“吃了饭啵”。
336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礼记·婚义》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姻,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婚姻礼仪的实质是要向周围的人宣告一个新家庭的诞生,这件事意味着这个家庭所在家族的兴旺发达,...
337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办寿,又叫过生日。小孩出生后满1个月,请“满月酒”,亲友送猪肉2斤,面2斤,鸡蛋10个和布料。外婆要加送小孩衣、帽、鞋、袜、围裙、小棉被、摇床(箩)及烛、爆竹等。
338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古代人对人的死亡看得很重,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其进入“另一世界”的祝福,很早就形成了一些繁复而严格的礼仪。唱凯镇居民办理丧事,一般丧礼主要程序有“买水”、“装殓”、“吊奠”、“出殡”和“圆坟”等。
339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小小年纪离家,等到长大才回故乡,故乡的方言没有改变,鬓发却已经班白,小孩子见到我并不认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这首诗说明乡音作为一个地方独有语言,往往成为...
340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唱凯方言中全浊声母已经消失,演变为清音。清音里又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古次浊声母方言中至今还大部分存在。不送气清音p、t、ts、tc、k与送气清音p‘、t‘、ts‘、tc‘、k‘各为5个,形成很规则的对应。次浊音仅有m、g、n、i共4个,占...
341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据历史记载,临川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因为地理位置介于吴、楚、越之间,受周围环境,当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种夹杂吴楚语音的土话。
342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唱凯方言一共有19个声母,73个韵母,7个声调。 唱凯方言声母主要特点是: 1、唱凯方言中全浊声母已经消失,演变为清音。清音里又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古次浊声母方言中至今还大部分存在。不送气清音p、t、ts、tc、k与送气清...
343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韵母表 唱凯方言韵母有73个。 第二节 韵母特点 唱凯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是: 1、七个主要元音:a、o、e、ε、g、I、u ①当a带有入声塞尾—m、—n、—p、—t,以及在ai韵中,a位偏前偏关;在a...
344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唱凯方言韵母有73个。
345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 类型: 正文
唱凯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是: 1、七个主要元音:a、o、e、ε、g、I、u ①当a带有入声塞尾—m、—n、—p、—t,以及在ai韵中,a位偏前偏关;在a□a?两韵中,a偏央一点;当a与k、k‘、h、□相拼时,a偏后(o、e两元音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