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双溪” 相关
共 44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屏南县双溪镇自五代后梁乾化三年陆氏宗先肇基至今,已历1094年。千余年的文化沉积砌垒,双溪镇留下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纯朴的民情民俗民风。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屏南建县,县治设于双溪,在这之后的200余年,双溪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元霄灯会起始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北宋年间双溪就有民俗巡游活动。最早的香亭迎神、火龙祀福、靖姑斩蛇等活动逐步发展成如今形式多样的民俗闹元霄活动。
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元霄灯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下面就香火龙、鼓亭乐、彩枰、舞狮、花灯等基本内容分述。
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香火龙总长约52米,由龙身、龙头、龙尾和龙珠四个部分组成。骨架编制需用干稻草约500多公斤,用香总共20000余支(炷)。
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鼓亭”如方塔状,阁亭形,分上、下层与四足三个部分。9m2,高2m,木质材料制成,各部分雕刻精致,塔顶尖镶嵌一颗葫芦,周边雕刻许多飞禽走兽,形态逼真。上层套住下层,上层底部又向周边延伸构成下层的围顶,呈屋脊状,表面雕刻精美瓦椽,四角形成翘角...
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白蛇灯全长120余米,由蛇头及蛇身两部人组成。蛇头是用竹篾编织成的一个椭球体,直径一米许,内点八支大蜡烛;蛇身由40节木制骨架和200个小竹篾灯笼组成,每节木板首尾钻有两个孔臼,将木板首尾的孔臼重叠,再用特制的长约2米的撑杆穿过孔臼,这样,...
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彩枰在长约3米、宽1.3米、高1米的木板枰上,固定几个高低不一的铁枝,然后在铁枝上安放若干小演员,经过服饰、布景、化妆等表现某个剧目中精彩一金山等。
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双溪村的花灯有瓜灯、刀灯、花座灯、花钵灯、花篮灯、花瓶灯、宫灯(纱灯)、走马灯、十二生肖灯等。彩灯的制作非常精心细致,具体步骤有扎灯架、凿纸、糊裱、制作装饰花。
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元年“舞狮”文娱节目由河南传入双溪,自1737年起至今“舞狮”节目每年闹元宵时均隆重举行一次,引来数万观众欣赏,雄狮结构特异、体长庞大、体态憨厚、外貌华贵、威风凛凛的雄姿,聆听难以忘怀的古典乐,回味百片银牌、百个铜铃在舞动雄狮时产生的...
1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屏南县国民党政府县长刘笃宏闻讯率家属潜逃。屏南县保安队残部薛敬恺、陆崇仁、徐邦基等人纠集一些惯匪共数百人,并由军分区调来卞连长加强军事领导。他们在古田县城隍庙训练干部和部队,搞串联开黑会伺机反扑。县公安局已掌握国民党保安队长薛敬恺和薛贻珍、...
11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双溪元霄灯会起始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北宋年间双溪就有民俗巡游活动。最早的香亭迎神、火龙祀福、靖姑斩蛇等活动逐步发展成如今形式多样的民俗闹元霄活动。双溪元霄灯会主要内容有:舞香火龙、舞白蛇灯、彩坪巡游、踩高跷、鼓亭音乐、香亭、舞狮子、花...
12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香火龙总长约52米,由龙身、龙头、龙尾和龙珠四个部分组成。骨架编制需用干稻草约500多公斤,用香总共20000余支(炷)。
13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鼓亭音乐原是宫廷古乐,后乐师流落民间在浙江省绍兴一带盛行,但目前在浙江一带已消失。鼓亭音乐由乾隆丁末年起至今每年元宵节均上街游行演奏。
14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自明武宗正德二年起,屏南双溪镇乾源村就开始在该村陆氏宗祠供奉陈靖姑神像及其神位,从那时起该村就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迎陈大奶神像兼游白蛇灯,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该活动在乾源村延传二十余世而经久不衰。
15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自屏南建县以来就有彩枰游行,双溪的彩枰,往往为庆贺喜庆的节日举行的。如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一日至元宵节,人们庆贺临水陈夫人华诞和欢度元宵,就抬彩枰、彩灯、香亭、鼓亭、龙狮等游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