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于京西”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帮组织是明末清初民间的秋密结社之一,据传起源于明代的罗教。其细密端底笔者未作深考,故不敢妄谈。只知青帮在清初其宗旨为抗清复明。清兵入关后,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抗衡,不得不隐匿于社会下层。为了生存,才打入运粮河的船帮。星移斗转,它逐渐沦为...
2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9年春,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从鲁北张秋镇来到沂 水县东里店。沈鸿烈早年留学 日本帝国大学学海军,回国后投靠奉系军阀张 作霖,在秦皇岛搞海军。后任北洋海军渤海 舰队司令,又升迁青岛市市 长.当时全国有四个特别市:上海、广州、武 汉、青...
3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39年春,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领51军和57军从安徽入鲁,抵达沂水县城西北部的武家洼、善疃、顾家崖等村小住,即向东里店、悦庄、南麻、鲁村(现属沂源县)方向移动。总部宿营于钓鱼台(村名),于学忠得悉村名后,立即转移。因为钓鱼台的“...
4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1941年农历10月末,鲁苏战区总政治部同党政总队所属一大队四分队、五分队人员以及51军113师674团部分兵力,制造了一次进犯八路军发展的沂水县政府的摩擦事件。这次进犯是军事与政工并进。674团指导员李文超率部进攻卞山外围,袭击八路军根据...
5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于京西在国民党省地两级 “调统室”供职的一段经历,还得先从省调统室主任于仲昆说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山东省调查统计室主任为于宝仑(字仲昆)。七七事变,日宼侵华,他不甘心当亡国奴,投向鲁东行辕,任第一科科长。当...
6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何思源,字仙槎,山东省曹州府人。少年就读山东第六中学,(曹州府),是同盟会员教育界知名人士六中校长王鸿一所器重的高才生。何于六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北大毕业后先后留学于德国、美国、法国,历时近十年。回国后趋向革命,任教于中山大学。北伐军出...
7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沂水县在保大军校毕业的学生,据我所知,有李泽青、牛元峰、杨焕彩、秦德纯四人。李泽青,字润生,沂水县对崮峪村人,毕业后病死,未仕。牛元峰,字宝琦,沂水县沂城区田庄村人。此时红军布防于高山要隘,老百姓实行空室清野,家中财物,凡能带走的...
8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姚店子西南的埠前庄,乃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先烈刘溥霖的故乡。埠前庄地主刘家,虽不及沂水城刘南宅声势显赫,然在沂水县也是数得着的大户望族。刘家有三处宅院,其中一处用大青石砌成高高的围墙,其围墙高有三层楼,叫做石堡,俨然一座小城堡。听说解...
9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三十年代沂水县的联庄会,是农民为守境保家所成立的群众性武装组织。追溯联庄会这一组织形式的来源,即清朝末年的团练局。那时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李鸿章办团练发展成了淮军。因此梁鸿恩呼吁搞联防,成立八县联防队。张宗昌答应梁鸿恩提议,允...
1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青帮组织是明末清初民间的秘密结社之一,据传起源于明代的罗教。其细密端底笔者未作深考,故不敢妄谈。只知青帮在清初其宗旨为抗清复明。清兵入关后面对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无法抗衡,青帮不得不隐匿于社会下层。为了生存,才打入运粮河的船帮。星移斗转,它逐渐...
1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茹素团”以其前身夏家吃斋道从清朝末年传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解体,该团以所谓吃斋行善面貌开始,逐步走向反人民的道路,终因恶迹斑斑,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1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时,有贵州荔波县人黄泽霈(字云从,水族人)署理沂水县事。到任之初,即摒弃缛节,轻装简从,赴沂接印。上任伊始,即细察民情。得悉端倪,随采取新政。黄公为官清廉,屡树新风。政绩颇著,略记种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