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霈知沂水县事种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935
颗粒名称: 黄泽霈知沂水县事种种
分类号: K820.8
页数: 8
页码: 159-166
摘要: 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时,有贵州荔波县人黄泽霈(字云从,水族人)署理沂水县事。到任之初,即摒弃缛节,轻装简从,赴沂接印。上任伊始,即细察民情。得悉端倪,随采取新政。黄公为官清廉,屡树新风。政绩颇著,略记种种。
关键词: 黄泽霈 个人传记

内容

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时,有贵州荔波县人黄泽霈(字云从,水族人)署理沂水县事。到任之初,即摒弃缛节,轻装简从,赴沂接印。上任伊始,即细察民情。得悉端倪,随采取新政。黄公为官清廉,屡树新风。政绩颇著,略记种种。
  木牌告示
  黄公即任,遂巡视城街。见气氛低沉,且少有教条。便以木牌,书劝民告示,言简意赅,均具针砭。如西门外皆为郊农,门为入城必经之道,随在城门左侧书挂“早赋税、早纳粮、吃的稳、睡的香。”而在城南关大街刘南宅大门对面的墙上则书挂“为富不仁,招祸之莸”的字样,东关大街是沂水商业集中之地,则遍书“公平交易、仁义经商”的木牌。此外,尚有“手艺会一桩,不愁旱与荒”、“赋上钱粮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之类的木牌,不胜枚举。牌系以木制成,涂染黑色,工书白字,再以桐油油过以防日晒雨淋。此牌虽无铃印,确出自县衙。寓教于牌,亦属沂水城之新举。
  革除“和息”
  往昔,沂水县有杀人不偿命之怪例。此例多由“和息”衍致。行凶者杀人,被害者具词成讼。杀人者循“和息”惯例,以情款求人说事(被求者多系地方土豪劣绅,此等人多与官府勾结,鱼肉乡民)。说事人伴之以钱款向县衙呈递和息状纸,官府得款,即枉法停审,准予和息。说事人则徼承县衙和息之命,下纳被告恤款,以恫吓和微词伴之以些微恤金使原告息讼。即使苦主坚意申诉,县衙因有和息呈文在案,亦拒绝审理。因此,和息一纸使被害人苦不得诉,冤无处伸,死者含冤于九泉。而行凶者本应杀人偿命,依此则可以钱买命。和息一举,为=衙官吏和土豪劣绅进钱之道,因袭有年,早为陋规。黄公到任,即洞察前愆,深恶痛绝,坚意革除。遂亲书“永革和息陋规”镌石立碑于大堂之侧以示告诫。以后亦再无和息之弊,黄公遂开永除和息陋规之新举。
  求赈减賦
  张宗昌督鲁时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黄到沂之初,更遇罕见之事。张宗昌又强行寅征卯粮。沂水为山东二等大县,年赋银三万多两,分春、秋两季缴纳。当时每两银子折合银圆八元,两年相加,共需征银圆四十八万元之多。黄公为百姓诉苦,数请减免,奈因全省通令,未获赦宥。是年夏历六月,适逢阴雨连绵,山洪暴发,沂河水涨,险成泛滥(这种情况年年有之,灾情并不严重)。黄公为民着想,谎报灾情,恳请赈济。屡恳获准,拨下救济粮颇多。除按有灾多赈,无灾亦赈,安定民心,以抵予征之重负外,尚有一部分余粮,留作储备,以防荒歉。此粮在黄离职时曾交待后任县长(黄泽需任职时袭称县知事,之后便改称县长)留作荒年之用。嗣后,在梁振乾接任时则勾结仓房主管衙役张晋辰,伪造假账贪污分肥。因事不密,被教育局长郑庭光(即郑耀庭,沂水城人)发觉。郑则会同公安局长宋鉴清列呈事实,上控省府。结果梁被追回赃款,撤职查办,解省追究,此虽后话,志此以作比较。
  固城防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战争频仍,土匪蜂起,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沂水周围之匪伙,大股者计有刘黑七(即刘桂棠)、李堂纲、于三黑、石增福、刘天增等,匪众多者二、三千人,少者一、二千人或四、五百人。临沂地区女匪首赵嬷嬷亦有男女匪众二百余人。他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架票勒赎,无恶不作。城乡民心惶惶,一夕数惊。审府有难防之虞,百姓有倒悬之苦。黄公以保境安民为怀,详察城防。内城坚尚可守,外城失修多年,塌圮殆尽。且商业集中区之东关大街,地处内城以外。城东岭下,如有匪患,则无险可凭,遂决意筹资鸠工,增修外城。从内城东北角开始,向东至东关街北首,修炮楼一座,为东关大街衝衢和北大门。再向东延伸到城东岭顶,折向南,每隔数伍建碉楼一座。从原东岭上玉皇庙到东皋山上(即旧县志所载沂水八景之一的“东皋晚照”)经文昌阁南的“文峰塔”下,再向西经东关街南头,西去与南宅的高墙衔接,即形成城外城。计增修碉堡二十四座。之后,大股土匪再不敢在附近出没。黄公增修城垣之举,亦为历任知县之所不及。
  联防御匪
  尔时,沂蒙各地,股匪横行,盗贼丛生。官府因兵力单薄,大有防不胜防之虞,如两股各犯,则又有顾此失彼之忧。黄公筹思再三,倡发联防,合力御剿。博山、章丘、益都、昌乐、临沂、安丘、蒙阴等县群起响应,遂成八县联防,八县会同协议事宜,制订章程。凡年满十八岁至三十五岁之适龄壮丁,均编为联防予备队之队员。每县属社、乡,选出正、副队长各一人,管理队伍。知县为总指挥,平时训练,寓兵于农。遇有匪警,则调集起来听候差遣。此外,并由八县共同出饷,招募常备兵五百人。公举梁鸿恩(字钧三)为八县联防总指挥,王玉声为副总指挥。总指挥部设于博山城。指挥部有步枪五百支,迫击炮四门。联防成立后,适有匪首刘天增率匪伙两千人,窜犯于沂水西北乡于沟、西坪等处。黄公得讯,始则约请联防总部,派兵围剿;继而亲临现场,堪舆侦察,待与总部兵力汇合后,从崖庄分头出发。梁总指挥一路占据于沟镇南山(山名望穹楼)后,则以迫击炮轰击盘踞在于沟后庄、于沟镇、于沟西庄、小东于沟等地之刘匪。炮火猛准,匪众不支,便向东南方向沿河逃窜。正逃之际,便被黄公予伏之兵,阻击于九岭坡西。激战一阵,匪伙弃尸多具,急如丧家之犬,狼狈逃去。
  此战之后,黄公又接得百姓传报,临朐县土匪王得胜(外号小光棍)架去沂水县肉票数人,隐藏在沂山太坡峰下。黄又约同临朐联防指挥罗某,相向赴沂山搜剿。“小光棍”匪伙,闻两路大军袭来,遂弃票逃匿。黄公得人后派兵护送回家,便又与罗指挥合兵搜剿。历经旬日,卒将王得胜及其首恶一网打尽。惯匪伏法,人心大快。
  此二役大显联防之威。黄公此举,不仅沂水百姓称道,临朐县人亦歌功颂德。剿匪安民,名扬沂、朐。除奸安民群匪出没无常之际,百姓为防匪计,有的修建庄围,有的联合数村修整山寨,闻匪警则齐集山寨躲避,少妇长女多携带衣物先行上山,有时亦群居山上。
  葛庄西有无儿崮,山势颇险,土匪攀援费力,故而附近村民山居者甚多。有李某者,趁慌乱之际,奸污妇女。女家闻悉,控告县衙。黄公阅卷,震怒异常。拘捕审讯,判以重刑。其判词略曰:“查李某,粗读诗书,形同禽兽。乘隙作孽,殊堪痛恨,兹判重刑,以儆效尤。”判刑十年,遍贴布告,以谕周知。此后,山寨秩序井然,犯科者鲜矣。城乡上下,众口皆碑。
  弃轎乘驴
  沂水旧制,位及知县,乘四人小轿。守城警备队长则以马代步。黄公到任后,即解散轿夫,每次公出,则乘驴代步。深山长途,访察剿匪皆如此。在沂水县革除旧制首开骑驴之风。之后,再无见县太爷坐轿下乡者。
  此后,张里元任沂水时,驴亦不乘,安步当车。每有公出,不分昼夜,皆率众步行。一次,夜巡数处,步行数十里,抓获土匪,查得窝主,救出人质,获胜回城,天尚未明。此虽黄公后任,一并志此,聊作称道。
  1928年,南军北上,在张宗昌逃岀济南,孙良城进军泰安,方永昌闻讯弃临沂城北逃之际,革命军已兵临沂水城下。黄公深明大势,遂挂执白旗,启门投诚,交出沂水县印一颗,库存现金及四注清册与武装枪支号码,数目清册,士兵三字花名册等。呈请检验后,随离任而去。
  (江波整理)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辑记述了沂水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记录。

阅读

相关人物

于京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宗昌
相关人物
黄泽霈
相关人物
郑庭光
相关人物
宋鉴清
相关人物
刘桂棠
相关人物
李堂纲
相关人物
于三黑
相关人物
石增福
相关人物
刘天增
相关人物
贵州省
相关地名
沂水县
相关地名
临沂市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