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街巷旧事
敦煌文化
话说陇西堂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永登教育志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榆中县教育志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兰州解放五十年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179
/
1011
2671
陈景民解散剧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三年农历五月,陈景民在营业不佳和国民党军警凌辱的双重压迫下,主动解散了惨淡经营达十四年之久的剧社。
2672
漫话“新声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五年,秦腔著名须生刘立杰(艺名木匠红)在西安盐店街创办“秦钟社”。一九二八年陕西关中大旱,剧社营业不好,迁移三原演唱。这时,刘立杰因年老体衰,便将社务交给儿子刘毓中管理。
2673
易俗社剧目舞台美术设计获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六年,陈景民为谋个人出路,便与友好党玉亭及学生张新国、雷新兰等前往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演出,他在该地演得很红。翌年他返回兰州,用多年积蓄在双城门修建了一座较为现代化的剧场。据陈之子陈兆舜说,当时他父亲为了搞好剧场营业,尤其是“灯光布...
2674
“平乐社”转为“兰州市秦剧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兰州解放的第二年,陈景民接来陇东秦腔“平乐社”,便将剧场交给该社使用。一九五九年,该社转为国营性质的“兰州市秦剧团”,从此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2675
新声社学生名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五年,秦腔著名须生刘立杰(艺名木匠红)在西安盐店街创办“秦钟社”。一九二八年陕西关中大旱,剧社营业不好,迁移三原演唱。这时,刘立杰因年老体衰,便将社务交给儿子刘毓中管理。该社当时的学生有:刘裕秦(即刘易平,须生)、 姜望秦(须生)、刘...
2676
新声社改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二年秋,刘毓中将剧社改名为“新声社”,在西安盐店街甘肃会馆公演后,便带到宁夏银川演唱。在该地三年多,因剧社常受马鸿逵集团迫害,因而刘毓中托词到中卫演出,实则带领剧社连夜逃到甘肃靖远,脱离了马鸿逵的管辖范围。在靖远作短期演出后,便进入兰...
2677
新声社姜望秦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姜望秦,名须生、红生。拿手戏有《临潼山》、《梅伯闯宫》、《古城会》、《斩颜良》等。
2678
新声社李琼钟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李琼钟,名须生。拿手戏有《祭灵》(刘备)、《韩宝英》 (石达开)等。当其年轻时,唱做俱佳,声誉日隆,故报纸有“秦腔皇帝”之称。当上海淞沪战起,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军侵略,西安戏剧界由“易俗社”负责人和封至模先生等组织各剧社联合公演募捐,支援前...
2679
新声社姚茂秦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姚茂秦,名须生。拿手戏有《葫芦峪》(诸葛亮)、《拆书》(伍员)等。
2680
新声社崔晓钟介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崔晓钟,名旦角,表演动作细腻逼真,尤善刻划人物心理活动,故驰名西北各省。他的启蒙师傅是曾鉴堂(外号“一枝花”,为陕西关中著名花衫、青衣),后由“易俗社”老教练陈雨农指导, 故艺术造诣很深,在观众中有很大影响。
2681
参加演出其他人员名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此外,参加演出的还有名须生高治秦(擅演唱工戏)、名须生刘宝钟、名花脸惠醒秦、名丑席子才等三十余人。至于该社的后起之秀则有:张新华(著名文武小生,拿手戏有《周仁回府》等)、党新国(武小生,拿手戏有《柴桑关》、《战马超》等)、黄新闽(花脸)、梁...
2682
秦腔“精诚剧社”始末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秦腔“精诚剧社”,是国民党十七军(军长高桂滋)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办的一个戏曲团体,先后活动于陇东、河西、兰州等地,在甘肃具有一定影响。
2683
一、剧社的渊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该社筹办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固原岔子店(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其演员主要来自平凉张鸣山主办的“聚义社”和“平乐社”部分毕业离社学生。
2684
二、在兰演出情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胜利后,“精诚剧社”继任演员认长的有王毓华、胡守寅等。戏箱(行头)仍系窦子章私人所有,剧社月付租赁费。
2685
陇东“平乐社”简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陇东地区的秦腔“平乐社”,是个历史悠久、影响很大、造就了不少人才的戏曲团体。但因为不少甘肃军阀插手,致使该社蒙上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无人触及社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