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社的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659
颗粒名称: 一、剧社的渊源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该社筹办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固原岔子店(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其演员主要来自平凉张鸣山主办的“聚义社”和“平乐社”部分毕业离社学生。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该社筹办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固原岔子店(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其演员主要来自平凉张鸣山主办的“聚义社”和“平乐社”部分毕业离社学生。 说来话长。先是陕西秦腔艺人木匠红(刘立杰)主办“秦钟社”(后改新声社)。三年后,其子刘毓中将剧社带到银川、兰州、天水演唱,因戏箱(行头)被黄宗山所骗,故而垮台。于是,原该社职员张鸣山,便将部分演员带到平凉成立了 “聚义社”(另部分演员由刘易平组织“新秦社”带往陕西汉中)。当时,“聚义社”的优秀演员有:张安秦(武生)、高治秦(须生)、崔晓钟(旦角)、王应钟(旦角)、汤秉忠(名花脸)、姜望秦(架子须生、拿手戏有《临潼山》、《十道本》、《拆书》等),均为陕、甘名角。张鸣山以后还收了一班学生,培养出来的优秀者有:王毓华(名旦角)、邵学义(小生)、王义国(须生)等。因国民党法币贬值,物价飞涨,日子很难维持。恰在这时,十七军驻防固原,便邀该社前往演出。而该军原有秦腔“猛进剧团”经常在当地演唱,故“聚义社”戏不卖钱,弄得焦头烂额,剧社名角各自离去,戏箱与学生遂分别为该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和“猛进剧团”(主管者齐天然)所收买。窦收买戏箱与学生后,便成立“精诚剧社”,派其弟窦子文为社长,主管行政和财会工作。接着,“精诚剧社”便到平凉、安口煤矿一带演出,并吸收了高希中、牛利民、景乐民、薛再平等演职人员。
  据牛利民谈:一九四三年夏末,“平乐社”当权者排斥了高希中。高处境馗尬,生活无着,便联络牛利民(易俗社先后毕业的同学)、傅荣启等七、八个演员,到平凉东关牛市巷山西蒲剧戏班搞“风拨雪”(蒲、秦渗合)演出。同台演出的有蒲剧著名演员阎逢春(须生)、彭福魁(小生)、马初生(花脸)、王秀兰(旦角)、筱兰香(小旦)、安娃子(正旦)、孙广胜等。此后,高又吸收了七、八个票友(业余演员)成立了“中乐社”,到平凉乡下唱“会戏”。因营业收入有限,剧社又去华亭流动演出,并与该县一个秦腔戏班合伙。这时的演员有党新国(小生)、牛利民 (小生)、潘金玉(小生)、宋小玲(旦角)、高传中(丑角)等。这一年中秋节,剧社在华亭安口煤矿演出,按旧的戏班习俗,唱完后便散班。恰巧,“精诚剧社”这时也来安口演出,便吸收了高希中等一批演员(郭治秦、景乐民、薛再平也在此前后参加),窦子章并予高希中演员副队长职务。这时,“精诚剧社” 的性质是“半包半不包”,即卖钱多了,给演职人员多给;卖的少了,少给,完全由新二师六团派的代队长一手包办。一九四五年秋,剧社又吸收了“平乐社”部分毕业离社学生,再聘请了著名秦腔艺人阎更平(须生)、高治秦(须生)等,全体共计五十余人,经常到宝鸡、泾川、安口、平凉、宁县、西峰等地流动演唱。
  一九四五年底,是“精诚剧社”转折的关键。这时,剧社由于乱搭班,已发展到包括张新华(小生)、刘鸿秦(名丑)、赵毓平(须生)、张方平(须生)等在内一百余名演职人员。由于戏箱系窦子章私人的,他算是“班主”。又因这时十七军新二师要移防甘肃民勤,因为路远,演员都不愿去,高希中也没办法, 于是剧社瘫痪。在西峰经与窦子章协商后,剧社由高希中任演员队长、张新华任副队长、牛利民任经理,剧社按月付给窦子章“箱帐”(红利)。接着,牛利民向师部军需处借款三十七万元,由高、张、牛带领演员向河西走廊出发。路过平凉时,张新华离职他去。剧社经榆中、兰州、武威,到达民勤。此后,窦子章升任十七军副旅长,调到武威军部驻地。此时因无人主管,便由高希中、牛利民于一九四六年八月将剧社带到兰州,演出地址在双城门剧场(今东风剧院)。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