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24 / 1011
3346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记载、传播知识的方式,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造纸术传人吐蕃的最早记载出自《旧唐书》。唐高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臣 “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3347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四川省洪雅县历来人才辈出,可谓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洪雅县或属乐山,或属眉山。以宋代为例,三苏、唐庚、李右临、虞彬甫等皆出于眉州,洪雅县仅董氏一门,就出了 13位进士。实乃地为膏腴,士为人杰。
3348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自公元19世纪发现了藏经洞后,全世界掀起了研究有关敦煌的诸多学问,故名之曰“敦煌学”。其中有一不可绕过的重大问题,即是什么时间发现了藏经洞的:一说为1899年,另一说为1900年。民国时期的学者以 1899年说占了主流;新中国成立后的学者提...
3349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中国近世学人之中何人最早搜集敦煌文物?有人说是叶昌炽,有人说是汪宗瀚。这都不正确,应为傅大恺,这从跋文中可以得知。如果此说不虚,那么傅大恺的名字就应该进人敦煌学之中。此事的确非同小可。
3350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现在中外研究敦煌莫高窟史地的图书、报刊都将鸣沙山麓的一半圆形天然湖泊名之曰月牙泉,却不知它的地名演变过程。民国时《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月牙泉”条载:“在甘肃敦煌县南十里鸣沙山麓。渊亭澄澈,映月无尘。旧传水产铁背鱼,七星草,服之可长生。 ...
335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后记
3352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封底
3353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封面
335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书名页
3355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目次
3356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版权页
3357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录了向超中回忆国民党第八师在陇西堵截红军的经过
3358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朱绍良于一九三三年夏,由江西到兰州接任甘肃省主席,同年十月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驻甘绥靖公署主任,仍兼主甘政。当时甘肃地方情况异常复杂,民族矛盾很深,封建势力各霸一方,为所欲为。马家军阀在武威、张掖、酒泉一带把持地方行政,包揽税收;杂牌队伍中最...
3359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第八师由江西调往甘肃经过一九三五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在江西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后,第三十七军毛秉文部(辖第八师陶峙岳部及第二十四师许克祥部)担任赣西南瑞金、会昌一带的“清剿”任务。我当时任第八师副师长兼第二十二旅旅长,正率部在会昌县“...
3360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第八师进入指定地区后不久,据飞机侦察报告:北上红军先头部队,约万余人,已经通过川西北藏区草地,进入陇西门户岷县边境。同时据地方团队探报:风闻毛主席亲率红军先头部队北上,彭德怀为这支部队的司令员。红军已与驻在岷县附近的警戒部队发生接触,企图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