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0904条
基础文献
16条
析出资源
2045条
图表
1722条
人物
2299条
机构
376条
事件
1170条
地名
187条
专题
584条
作品
2412条
实物
93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莫干山志
历代新市名人
德清旅游文化
德清古今人物
对河口水库志
德清县电力工业志
德清县教育志
西湖楹聯與景典
守望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乾元镇志
茶可清心
民国德清人物志
检索条件
共 10904 条
554
/
727
8296
长兴百叶龙(国家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百叶龙民间舞蹈发源地在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桥村,该村位于太湖上游的泗安港南,龙山山脉北侧,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百叶龙舞蹈融会了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音乐为一体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可谓独具匠心。她是中国舞龙的传统草根艺术转化成雅俗共赏的民间...
8297
林城狮舞(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林城狮舞”源自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狮子被称“兽中之王”,官府民间都拜奉狮子为吉祥避邪之物。人们扎狮舞狮,自古而今,流传广泛,也寓有此意。 “林城狮舞”自古流传,出演庙会、新春拜门、开张志喜等,都是当地百姓的习俗。20世纪初据林城向阳罗高村...
8298
上舍化龙灯(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化龙灯”(又名“花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发源于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原属昆铜乡),是用灯舞变成龙舞的形式向村民贺春祈福的民间表演艺术,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化龙灯”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四变”,即:聚宝盆变龙头,寿桃灯变龙珠,蝙蝠灯变...
8299
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旱船舞一般先要组织一支旱船队、扎一条旱船。一条船的旱船队一般要八个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也叫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表演的时间主要在新年...
8300
鄣吴金龙(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鄣吴金龙属民间舞蹈,发源于安吉县鄣吴村,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故里。相传鄣吴村在明、清两朝数百年间文人辈出,先后考举人、进士者不计其数,吴氏家族为庆贺族中子弟考中举人和进士,每每以舞龙相庆。因龙身覆以金色绸布,故称金龙,寓金榜题名、鲤鱼跳龙门之...
8301
畲族貔貅(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晚清年间有祖籍丽水的畲民迁入孝丰府赵公坦居住,随后传入一种叫貔貅的狮子舞。貔貅是古代传说中像熊的野兽,异常凶猛,所向披靡。为此,畲民们便仿其形状制作,按其意编舞,以驱邪纳吉。 表演内容、形式及特点:畲族貔貅与汉族狮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它多了...
8302
竹叶龙(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竹叶龙是发源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的民间传统舞蹈,起源清朝光绪九年(1883),由“化龙灯”的传承人杨九龄在“化龙灯”的原型上,以竹、纸为材料创作而成的,历史悠久。 竹叶龙分布在地处天目山系的昆铜乡,该地竹资源百竹之乡之称。 竹叶龙表演时有分...
8303
龙山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地处浙江北部的长兴县是有名的“移民县”。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来自河南等地的移民成为长兴县的重要人口,也带来了丰富的舞龙、旱船、大鼓书、花鼓戏等民间艺术。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这些艺术都深深打上了江南水乡的烙印。“长兴旱船”这一优秀非物质文...
8304
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刘井舞狮,发源在长兴县南虹星桥镇刘井自然村。刘井舞狮属中原小架子狮舞。清朝末年,一位严姓河南籍移民自郑州沿途卖艺至刘并村定居,将舞狮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并逐渐传至周边乡邻,成了长兴民间舞狮的一支独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大娱乐城“上海大世界...
8305
犟驴子(省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犟驴子,源出一个民间故事,是一个群体参与的娱乐节目,类似灯会。一般由6—16人参与,根据活动需要人员可增可减。表演人表演风趣、诙谐,表演时用锣鼓的声调与配人的脚步,动作应用较多且难度高,场面热闹有趣,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花灯娱乐节目。它是1...
8306
渔翁捉蚌(市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渔翁捉蚌》原名《蚌精》,是戚家村最具特色的地方传统舞蹈。 相传该舞蹈的产生已有500年的历史。传说戚家村东樊漾湖年年涨水泛滥成灾,因漾中蚌精作怪造成。清道光瞿中溶所撰《西吴里语》卷四记载:“昔日渔者见溪上有光伺之,见大蚌光从中出故名;案室...
8307
金溇马灯(市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金溇马灯约在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邻近的江苏吴江传入,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金溇马灯的表演队伍由12匹“马”组成,其由来是金溇村民居分布的特点是分为12只“角”,也就是全村有12个居民集聚点,当地习俗凡村里有重大活动,每只“角...
8308
鳌鱼灯(市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武康镇对河口村西岑坞依山傍水,竹林遍布,尤其是历史悠久的鳌鱼灯闻名遐迩。据《武康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有一湖州骆驼桥畔沈姓人家感念鳌鱼救小孩之功德,定居西岑坞后带来了鳌鱼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西岑坞的村民为纪念祖先而保留了鳌鱼灯这...
8309
叶球灯(市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叶球灯,源于三桥黎明村的“叶球灯”,又名叶团灯,相传为明朝姚太守仿制京城狮子滚绣球而来。据《武康县志》记载,每逢元宵乡民“结采张灯”“造鱼、龙、狮、马、荷花、台阁等灯,游行街市”,“自十三上夜起,至十八日落夜止”。1949年后,结合蚕桑生产...
8310
长隆板凳龙(市级非遗项目)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
类型:
其他
民国时期,浙江宁海一金姓农民到此来开荒种地,几年后,生活较安定,回老家带来三节板龙,从此板凳龙便在这里延续至今。 板凳龙以锣鼓配音,前面有8只排灯,8只花灯,后面再是板凳龙。板登龙一般都在晚上进行表演,一条板凳上有四盏灯,盏灯上都写着“风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