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489
专题名称:
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10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刘井舞狮,发源在长兴县南虹星桥镇刘井自然村。刘井舞狮属中原小架子狮舞。清朝末年,一位严姓河南籍移民自郑州沿途卖艺至刘并村定居,将舞狮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并逐渐传至周边乡邻,成了长兴民间舞狮的一支独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大娱乐城“上海大世界”刚开张时,“刘井舞狮”应邀到“大世界”与各地明星同台演出,连演一个多月,闻名上海滩,成了老上海人的怀旧话题。国民革命领袖陈英士逝世,特邀“刘井舞狮”去湖州守灵三天三夜,可谓思义之狮。直至上世纪50年代每年多达十多支舞狮队要到刘井给师傅拜年,并比武闹春。 “刘井舞狮”传统表演形式主要有“打地场”和“拜门子”。“打地场”是选择空间较大的场地,供人们集中围观。狮舞演出时通过卧、腾、跃、滚、挠、戏、嬉、攀等一系列造型动作来展现欢庆祥和的场面。舞狮表演时还借助桌、凳、椅、梯等作表演道具,增强舞狮的表演氛围。其中一节目要攀爬到叠有三只桌子,一条板凳高的道具上表演,这节目俗称“三桌半”,据传当年最高舞到“七桌半”,是刘井舞狮的看点。“拜门子”是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新春,刘井狮舞都要到邻乡邻村逐家逐户上门表演,讨个吉祥,图个欢乐。“文革”时期“刘井舞狮”停止活动。直到改革开放,沉寂的“刘井舞狮”展示出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末,“刘井舞狮”经改编后走上了舞台。共有八只大舞狮,四只小舞狮同台表演,大舞狮腾跳追逐,小舞狮滚爬嬉耍,更加锣鼓时紧时弛,台面活跃,气势壮观。2008年以来,先后受邀到湖州、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参加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得到较高评价。2009年“刘井舞狮”被列入湖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