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489
专题名称: 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10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刘井舞狮,发源在长兴县南虹星桥镇刘井自然村。刘井舞狮属中原小架子狮舞。清朝末年,一位严姓河南籍移民自郑州沿途卖艺至刘并村定居,将舞狮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并逐渐传至周边乡邻,成了长兴民间舞狮的一支独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大娱乐城“上海大世界”刚开张时,“刘井舞狮”应邀到“大世界”与各地明星同台演出,连演一个多月,闻名上海滩,成了老上海人的怀旧话题。国民革命领袖陈英士逝世,特邀“刘井舞狮”去湖州守灵三天三夜,可谓思义之狮。直至上世纪50年代每年多达十多支舞狮队要到刘井给师傅拜年,并比武闹春。 “刘井舞狮”传统表演形式主要有“打地场”和“拜门子”。“打地场”是选择空间较大的场地,供人们集中围观。狮舞演出时通过卧、腾、跃、滚、挠、戏、嬉、攀等一系列造型动作来展现欢庆祥和的场面。舞狮表演时还借助桌、凳、椅、梯等作表演道具,增强舞狮的表演氛围。其中一节目要攀爬到叠有三只桌子,一条板凳高的道具上表演,这节目俗称“三桌半”,据传当年最高舞到“七桌半”,是刘井舞狮的看点。“拜门子”是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新春,刘井狮舞都要到邻乡邻村逐家逐户上门表演,讨个吉祥,图个欢乐。“文革”时期“刘井舞狮”停止活动。直到改革开放,沉寂的“刘井舞狮”展示出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末,“刘井舞狮”经改编后走上了舞台。共有八只大舞狮,四只小舞狮同台表演,大舞狮腾跳追逐,小舞狮滚爬嬉耍,更加锣鼓时紧时弛,台面活跃,气势壮观。2008年以来,先后受邀到湖州、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参加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得到较高评价。2009年“刘井舞狮”被列入湖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