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484
专题名称:
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08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旱船舞一般先要组织一支旱船队、扎一条旱船。一条船的旱船队一般要八个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也叫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表演的时间主要在新年正月初二以后到农历的二月初二以前。农历的二月初二称之为龙抬头,新的一年的农业生产劳作又要开始了,民间的娱乐活动到此时要告一段落了。此时要把扎制的旱船烧了,来年要出去演出的话再扎新船。旱船舞的表演人群以河南人为主。 早些时候旱船舞在安徽省宣、郎、广,浙江安、长一带广为流传。1966年以前在梅溪境内几乎村村有旱船队,年长的男子几乎个个会唱船歌。舞旱船、唱船歌是他们主要的文化娱乐休息的形式,也是他们抒发情感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 由于传统的旱船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禁演,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大都没有徒弟,因此会者甚少,其文化表演形式也因被禁演,年轻人看得少而知其形者不多。目前,旱船舞已处在青黄不接,面临失传的边缘。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