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42 条 98 / 1337
1456
序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1457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目次
1458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括了东瓯先民考、先秦东瓯考、秦汉东瓯考、东瓯都城考等。
1459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东瓯范围包括浙东南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天台山、大盘山、括苍山、雁荡山、洞宫山、仙霞岭山脉绵延于西北,形成天然屏障与分水岭;东南沿海为丘陵平原。源于东瓯境内西北大山脉的灵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自西而东...
1460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海退发生于距今2.5万年前,经过8000年而趋于极盛。其时东海大陆架已经全部出露,当时的浙江面积,比现在几乎大了两倍。土地辽阔,平原坦荡,于越人当然也包括其中的一支东瓯人,已经在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早期的生产活动。但是到了距今1.2万年...
1461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浙江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距今十万年前的“建德人”, 就是生活在丘陵地带的“山上人”。20世纪80年代初,黄岩王智正在台州临海市涌泉镇凤凰山麓5米深处挖砂采集到一批古人类头盖骨、前额骨、下颔骨、股骨、牙齿等化石标本,石化程度较高,其特征与现...
1462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据张恒、王海明、杨卫《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介绍,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座落于相对高度10米左右的古台地上,遗址面积达5万平方米,堆积层厚达1至2米,可区分为大体同时的AB两个聚落。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壕沟...
1463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自天台山北麓嵊州发现距今万年的小黄山文化遗址后,20世纪80年代初,在天台山西南麓的仙居,又发现了距今七千多年的与河姆渡文化同时的台州仙居下汤文化遗址。据台州文管会《浙江仙居下汤遗址调查简报》介绍:下汤文化遗址位于浙江第三大水系灵江两大源头...
1464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陶器种类有夹炭灰陶、夹砂红陶、细泥质灰陶和黑陶等,胎质都较酥松。其中夹炭灰陶以稻谷壳、杂草为掺羼料,已炭化,胎心乌黑,器胎表里涂一层厚达0.2厘米似漆非漆的赭色染料,出土时非常鲜红绝艳,为以往所罕见。器型种类有盛器、炊器、饮器,以及纺织工具...
1465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陶器上的装饰有镂孔、堆塑、麦穗纹、直条纹、印捺纹、绳纹、篮纹、斜条纹和弦纹等。器形以平底器为主,也有小量的凹底和圈底。石器制作小而粗犷, 经打击略粗磨,仍处在原始状态。但也有一种器形细少的品种,如柳叶形镞、指甲形有段小锛、笔头状小凿和石簪、...
1466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石器的制造和使用功能已较明确分工,如生产工具有斧、铲、刀、凿、镰、削、饼形砍砸器和各式石锛(有段锥形、有段屋脊式、阶级式、有段常形、指甲形和棱式两端出刃)。狩猎工具有矛、镞(有铤和无铤2种)、流星索、弹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有石磨盘、石磨球、...
1467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灵山遗址原有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遗址保存情况良好。201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路桥博物馆对灵山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在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陶器、石器、木器,其中以陶器...
1468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据台州文管会与玉环文管会《玉环岛发现的古文化遗存》一文介绍,三合潭文化遗址位于台州玉环县城关镇南山村的西山、九厅基山和北山三山之间的山谷盆地中,由兰花溪、大福溪和龙潭溪三溪汇流冲积而成的三合潭河谷盆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
1469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该流域的史前文明遗址于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门山首次发现,后在许多地点又陆续发现。20世纪80 年代以来,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和专题调查,查明境内二区九县(市)均有史前文明遗址,总计百余处。
1470
知识出处: 东瓯丛考 | 类型: 正文
第二层为西周与商代。在距地表4到5米深灰土层中,出土大量原始表瓷,其胎料疏松,施釉不到底,但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已玻化。器型有碗、豆、盘、盂等。纹饰主要为S纹、斜篦纹和针点纹。S形为龙图形,斜篦纹表示雨线,针点纹表示雨点,证实为东南越族的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