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95 / 4093
291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2月,建立南城县收音站,配有1台5管直流收音机,每天记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台新闻,供学习宣传参阅。县广播站添置500瓦定压式扩音机,架设广播专线80公里,安装舌簧喇叭240余只。1958年至1961年,先后在上唐、株良、徐家...
291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宋代,南城就有不少书屋、书楼、书斋,广藏书籍。有的还备版刊印书籍。明、清时期,市面流行的话本、启蒙书等,大部分为本县木版印刷。抗日战争时期,生活书店在南城设立分店,因经营进步书籍,不久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建国后,设立国营南城书店,兼营文具...
291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文娱活动南城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宋时就有“笙箫雅乐,金陵莫及”之誉,明代更进入鼎盛时期。明弘治八年益王朱祐槟就藩建昌后,更是“管弦丝竹之声昼夜不绝,秦淮箫鼓殆不如也”。民国时期,除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外,时有京剧、三角班和傀儡戏演出。...
291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宋时就有“笙箫雅乐,金陵莫及”之誉,明代更进入鼎盛时期。明弘治八年益王朱祐槟就藩建昌后,更是“管弦丝竹之声昼夜不绝,秦淮箫鼓殆不如也”。民国时期,除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外,时有京剧、三角班和傀儡戏演出。建国后,有组织...
291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至1985年,全县前后举办过9次全县性业余文艺会演。1967年,举行首届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会演。1959年以后,文化馆组织县文艺代表队多次出席省、地举办的业余文艺会(调)演,创作演出了不少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1959年参加全...
291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自古文艺繁荣,诗、词、曲、赋、戏百花争艳。明左赞的《梅花百咏》、张升的《柏崖诗集》、郑之文的杂剧《白练裙》、清曾燠的《赏雨茅屋诗集》均蜚声文坛。民国时期,邓雅宾的《雅宾歌曲集》曾获江西省教育厅创作奖。这是抚州地区建国后得以出版的第一部长...
291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麻姑的传说麻姑成仙麻姑得道成仙,民间传说很多,史籍也有记载。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洲东南的姑余山。后云游各地,来到吴地盱江小有洞天,为这里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于是便隐居此山继续修炼。《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江西省南城...
291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麻姑成仙麻姑得道成仙,民间传说很多,史籍也有记载。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洲东南的姑余山。后云游各地,来到吴地盱江小有洞天,为这里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于是便隐居此山继续修炼。《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
291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麻姑得道成仙,民间传说很多,史籍也有记载。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洲东南的姑余山。后云游各地,来到吴地盱江小有洞天,为这里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于是便隐居此山继续修炼。《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山顶...
292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相传麻姑仙子在麻姑山上修炼时,以山中出产的银珠米和灵芝仙草,加上神功泉水,经丹灶蒸熬,酿成美酒,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西王母祝寿。这种酒醇浓甜美,芬芳馥郁,胜过天廷的琼浆玉液,王母饮后赞口不绝,赐名“寿酒”。故旧时祝女寿的,多绘“麻姑捧玉液”...
292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时,麻姑、从姑、毕姑三山本无名。传说远古时期麻姑山有一洞,名丹霞。居山多年,饥食野果,渴饮酒泉。一日,老妪醉卧丹霞,忽闻霹雳响动,半空落下三颗明珠,坠入腹内。老妪蹶起,乃南柯一梦。十月之后,竟一胎生下三女。长女,晨曦初露、天色麻亮降生,取...
292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重刊麻姑山志》记载,唐朝有位道士叫邓思璀(南城人),号紫阳真人,人称邓天师,长期在麻姑山上修炼。有一次,邓紫阳曾在山上以石试剑,一挥宝剑,将石劈为两半,这块石头现仍在观瀑亭附近,称试剑石。唐开元二十三年,玄宗皇帝李隆基下诏征求方士。邓紫...
292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相传当年建造万年桥的第18墩基时,遇到深潭,桥墩砌了几年也没有砌起,后来,放下了“聚宝盆”,桥才修成了。村里有个名叫万年的老汉,以放鸭为生。老头子暗暗吃惊:“天哪!这是聚宝盆呀!”过了几年,修建万年桥的第18墩基,遇到深潭,千车万船的石块倒...
292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源头村位于本县上唐镇内。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南宋理学家——朱熹先生讲学赋诗的佳话。以前,源头村叫蛤蟆窝。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这里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当时,村中吴伦、吴常兄弟俩都是年过半百的学者,藏书万卷。他俩都有一个愿望:要为村中后...
292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从姑山,有座天柱峰。峰下有两个洞,一个叫油洞,一个叫米洞。传说这两个洞很是神奇,天天会从洞中冒出油和米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